-
北大图书馆男神侧照走红 盘点因
现状:2014年11月第六季中国校花大赛上,“雪糕妹”李炫...
-
大学神考题:如何看待“约炮”
这道奇葩数学题是,“根据节奏,写出乘法算式(一组拟声...
-
方正CEO李友夫妇被举报银行账户
经过两个多月的口水战,方正集团和政泉控股的闹剧以方正...
融创斥绿城反悔 宋卫平称"生意终究不是抢劫掠夺"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作者:尚希 2015-01-08 08:24:00
此后不到24小时,融创中国则发公告驳斥绿城中国,称除融创中国股东批准外,融创中国已经就此次收购协议取得“所有其他必须批准”。融绿双方隔空喊话的另一个关键点是:融创中国收购融绿平台究竟是否需绿城中国董事会的通过。
融绿之争并没有在2014年画上句号,相反,新年伊始,这场争斗有愈演愈烈之势。
2014年12月31日,融创中国(01918,HK)公告称,以155亿元人民币(下同)收购“融绿平台”的全部股权与债权。而在跨年后的1月5日,绿城方面则表示,这是一份单方面公告,不予认可。此后不到24小时,融创中国再发公告称,融创中国在2014年12月18日已取得批准有关交易的必要决议案,且订约方之间,从来没有订立协议来规定此次交易需要绿城中国董事会批准这一先决条件。
昨日(1月6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就此给宋卫平发去短信询问情况。宋卫平在给记者的回复中表示,“三言两语难以说明,生意终究不是抢劫掠夺,自有其基本规则。”
再起“公告”之争
融创收购绿城案告吹后,双方在两年前建立的“融绿平台”的归属权成为行业关注焦点。
2014年12月31日,融创中国发布公告称,将斥资全面收购此前与绿城中国在上海建立的合作平台——上海融绿公司。融创中国在公告中还表示,交易共分为境外交易与境内交易两部分,境外交易需付出的总代价为64.02亿元,以现金形式进行,由融创中国的内部资源拨付。境内交易所需的总代价为91.44亿元,融创中国旗下全资子公司天津融创奥城向融绿收购上海、苏州、无锡、天津及常州境内目标公司股权及债权,总共约15个项目,其中,股权代价为56.15亿元,债权代价为35.30亿元。
就此,融绿之争的“年度大戏”看似落下帷幕,却不料,这又拉开了另一幕戏剧的序曲。
在融创中国公告发布后第五日(2015年1月5日),绿城中国发布公告称,融创中国与“融绿平台”(包括融创绿城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上海融创绿城投资控股有限公司)2014年12月30日的协议,为融创中国单方面行为,此前若干无日期、有条件的协议签署未经绿城中国董事会同意,不能生效。
此后不到24小时,融创中国则发公告驳斥绿城中国,称除融创中国股东批准外,融创中国已经就此次收购协议取得“所有其他必须批准”。
融创中国的公告显示,此次交易的必要决议案包括:融创绿城(即境外交易卖方)批准境外交易的董事会会议记录;由融创中国及绿城中国(即融创绿城全体股东)签署批准境外交易的融创绿城股东决议案;由天津融创置地及绿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即上海绿城全体股东)签署的上海融创绿城股东决议案。
融创中国表示,2014年12月18日签署的上述有关股东决议案、会议记录等虽未注明日期,但法律顾问告知,这些决议案的有效性应不受影响,且在有关决议或正式签署后生效。
是否违约存争议
短短几日之内,融创和绿城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对此,有业内人士分析称,宋卫平或开始愿意将融绿平台交给融创作为孙宏斌退出的条件,但九龙仓不同意。此前,《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曾与九龙仓方面取得联系。当时,九龙仓方面对上述分析的回应为“不予置评”。
此外,融绿双方隔空喊话的另一个关键点是:融创中国收购融绿平台究竟是否需绿城中国董事会的通过。
对此,澎湃新闻的报道显示,融绿平台的章程并无特别规定。因而转让融绿平台权益的“绿卡”就是融创绿城批准境外交易的董事会会议记录、融创及绿城签署批准境外交易的融创绿城股东决议案和天津融创置地和绿城投资签署的上海融创绿城股东决议案。以上文件正式签署后生效,不受空白日期影响。融绿平台董事会目前的5名董事分别孙宏斌、黄书平、钱晓华、汪孟德、王虹斌,法定代表人为黄书平,并称这5名董事都签了字。
针对绿城中国提及的有关协议需要绿城中国董事会批准这一前提,融创中国表示,订约方之间没有订立这样的条件,也没有在此次任何协议或决议案中提及这样的条件。
融创中国同时在公告中表示,就绿城公告对公司的影响,正在咨询法律顾问意见,并将保留对绿城中国采取法律行动的一切权利。
“公司股东间的股权转让,如果公司章程无特别约定,在股权的转让方和受让方签订股权转让协议时,即产生法律效力。如果母公司没同意不生效,则是受让方母公司内部的管理规定,该规定对母子公司外的第三方没有约束力。”一位研究公司法方面的律师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如是说。记者 尚希 发自北京
责任编辑:郭显彪


热点图片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