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635-8800121转601

投稿信箱:dzwlcjzz@126.com

当前位置:首页 > 房产 > 房产新闻

城镇多套房家庭比重达21% 住房增量市场供过于求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作者:杨羚强   2014-07-10 07:49:00

关键词:房地产行业 城镇居民 增量市场 金矿 城镇住房

“从增量的角度讲,目前城镇住房市场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涂力磊研究了美国过去40年的房地产市场发现,当市场进入成熟期之后,想特别赚钱很难。而世茂集团副总裁蔡雪梅则进一步指出,未来的房地产市场需求将和此前截然不同,开发商会创造、改变、挖掘、引领新的客户需求。

  “从增量的角度讲,目前城镇住房市场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这是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与管理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副主任谭继军在二季度金融形势会议上所作出的结论。

  然而,上述结论并不意味着房地产行业的高增长将在房地产市场的“下半场”宣告终结。海通证券房地产行业首席分析师涂力磊说,房地产行业价值链正在重构。而在价值链重构的过程中,房地产服务业和金融业将迎来一轮高速增长。

  上述观点已经得到了2014价值地产年会组委会的印证。在过去一年里,组委会收集到的大量样本反映出,借助房地产服务业和金融业,开发商获得了新的高速增长空间。

  新房市场高增长即将结束?

  根据中房信提供的会议速记资料,谭继军在二季度金融会议上曾作出明确判断:未来,城镇化的速度将要减慢,从过去10年的1.35降低至未来两年的0.84;根据人口的自然增长速度、新房竣工速度、城镇化速度以及新开工数据测算,新房市场将出现供过于求的现象。

  由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和研究中心制作的 《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显示,我国城镇居民拥有住房比率已经达到87%,远远超过日、韩、德、美等国家,也高于印度、墨西哥、克罗地亚等发展中国家。尤其在最近三年,城镇居民的住房拥有率更是大幅增长,从2011年8月的84.8%上升至2014年3月的89%。

  而城镇家庭拥有多套房的比重,至今年3月已经达到21%。在房屋拥有率偏高,拥有多套房家庭比重较大的情况下,新房市场未来的增长空间显然非常有限。

  根据测算,目前有24.6%的家庭存在刚性需求,有13.1%的家庭存在改善需求。但真正有能力买房的家庭只占其中的18%~39%,而2013年的住房空置率是22.4%。

  事实上,房地产市场的“天花板”早在去年就已经被提及。在今年市场低迷的大环境下,这个趋势变得更加明显。

  涂力磊研究了美国过去40年的房地产市场发现,当市场进入成熟期之后,想特别赚钱很难。

  房地产行业还有高增长机会

  虽然行业的“天花板”不可避免地到来,但是房地产行业仍然有高速成长的机会。

  涂力磊指出,未来可长期挖掘这样几块“金矿”:一是后端服务产业链,如配套设施、公共服务、物业管理、地产衍生金融等;二是行业并购,当行业发展面临挑战后,企业的并购将有一个蓬勃发展的过程;三是工业用地的盘活再利用,今年中央和地方政府陆续颁布了一系列关于集约节约用地等方面的政策,说明这一块的价值是被低估的。

  而世茂集团副总裁蔡雪梅则进一步指出,未来的房地产市场需求将和此前截然不同,开发商会创造、改变、挖掘、引领新的客户需求。世茂此前就将大量的后端服务整合到房地产项目中,通过提供教育、医疗等多种后端服务,吸引消费者购买。

  事实上,涂力磊所说的未来“金矿”早在一年前就被本届价值地产组委会追踪发现。后者收集到的数十个高增长案例中,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凭借后端服务产业链为股东创造了价值。最近数年,在规模迅速扩增的同时,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还不断地攀新高。在房地产的“白银时代”,创造了“黄金时代”才有的业绩。有业内人士甚至把后端服务比作房地产行业的“微软”,认为未来后端服务的价值将最终超过房地产开发,成为房企利润中最主要的部分。

  然而,以服务为主业的时代真会到来吗?房地产后端服务业的利润和销售规模又会超过房地产开发吗?开发商又该怎样提早调整战略迎接新的时代?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在7月25日至27日由每日经济新闻报社主办的2014年价值地产年会上得到解答。 记者 杨羚强

初审编辑:张元亮
责任编辑:梁建国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