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635-8800121转601

投稿信箱:dzwlcjzz@126.com

当前位置:首页 > 房产 > 房产推荐

互联网公寓接棒楼市刚需 社交、智能等成产品主题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作者:李杨   2015-01-04 08:47:00

关键词:国际青年公寓 楼市 智能住宅 智能家居 产品主题

“you+国际青年公寓”恐怕没有想到,如今它会如此受关注并对楼市带来不小的影响。中信地产营销总监程婧婧表示,中信城·云特区不仅仅是住宅社区,这里还是年轻人的创业基地、社交平台。

  “you+国际青年公寓”恐怕没有想到,如今它会如此受关注并对楼市带来不小的影响。正如小米手机带来的互联网思维,小米式公寓倡导的理念已经为未来刚需楼盘、青年人居住社区提供了启示。

  目前,在成都出现的蓝光COCO自助公寓、绿地GIC·成都中央广场、中信城·云特区、嘉年华·青年城SMART公寓、乐彩城、华润国际社区等项目纷纷打出社交、互动、智能、人性化等诸多创新功能,这些正是青年人居住需求的发展趋势,未来刚需住宅轮廓初现。

  成都版“小米公寓” 

  家里的书房可以不要了,直接改成儿童房或客房,小区给你配一间豪华办公室,工作没做完回家在小区公共办公室接着干;你不用在厨房忙活了,小区内的中央厨房每天准时开饭;下班了就到社区BAR、图书馆来喝两杯,和邻居看看书、聊聊天……别以为这是雷军的小米公寓,日前亮相的中信城·云特区为年轻人展现了不可思议的功能。

  中信地产营销总监程婧婧表示,中信城·云特区不仅仅是住宅社区,这里还是年轻人的创业基地、社交平台。

  无独有偶,早在今年8月蓝光就宣布打造成都首个真正意义上的互联智能社区。“相较之前推出的COCO系列,以乐彩城为代表的彩系列将全面连通互联网。入住的业主,如果以后在炒菜中遭遇没有酱油的情况,直接在手机上购买,然后打开电视休息两分钟,等着商家将酱油送上门。”蓝光相关人士如是形容蓝光打造的未来社区。

  绿地集团在2013年就提出云社区概念,今年打造的绿地GIC·成都中央广场更是提出亚洲首席全智慧生态国际社区,打造24小时商店和街区,RFID远程识别系统使门禁可自动开启,公共区域全WiFi覆盖,手机加油站随时随地可充电。

  此外,上月亮相的嘉年华·青年城SMART公寓配置同样不低,欧尚、电影院、莎玛酒店、风情商业步行街、青年食堂、电子阅览室等一应俱全。“这就是年轻人之家,青年食堂、电子阅览室等功能的规划,就是希望为年轻人营造更贴切而舒适的生活方式。”嘉年华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

  未来住宅生态链待完善 

  继“57平方米套三”、“小三房”浪潮之后,今年陆续上市的创新公寓标志着品质刚需进入3.0版本,面向青年人的住宅发展已进入新阶段。其中,蓝光“生活家系统”、中信城等项目均推出社区APP,所有物业服务未来都将在手机上解决,小区内还规划了“4点半学校”、社区全免费WiFi覆盖等。以COCO金沙为代表的“蓝光生活家系统”配备了健康服务中心、亲子儿童中心、家居服务中心等更多人性化功能。近期,华润专为青年首次置业打造的“千尺豪宅”华润国际社区所倡导一步到位的青年置业观念,也是市场关注的热点。

  短短三年时间,成都刚需楼盘已经走过了两个时代。第一个时代完全是“以小取胜”、低价取胜,但交房之后局促的空间严重限制了生活品质。进入第二个时代之后,小户型楼盘的面积尺度得到重新重视,户型功能不再一味“贪小求全”,空间面积开始回归理性。今年开始,大量新建楼盘在第二代品质刚需楼盘上再次获得超越,在全面突破传统“小三房”的户型局限之后,进一步将社区硬件功能配置、软性服务通盘考虑到住区打造中,突破性地引入诸多为青年人量身定制的社区功能。

  毫无疑问,科技住宅、智能住宅将是未来品质刚需楼盘的发展方向。但有地产资深人士提出质疑,所谓的未来住宅存在两个误区:一是功能一定要是以人为本,不能仅仅是噱头,华而不实;二是社区服务功能重在落地,不能让理念停留在空中。

  “目前有开发商提出未来住宅理念,不排除开发商为了销售楼盘制造炒作。”一位业内人士表示,未来住宅的开发还将基于整个智能住宅软硬件产业链的成熟,包含智能家居硬件制造、社区电商服务平台、物业管理软件平台、社区商家、物业管理公司等诸多环节。要形成完整的未来住宅生态链,整个行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每经记者 李杨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梁建国

热点图片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