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嘉玲称王菲难搞
近日,王菲专程从北京飞到香港出席刘嘉玲生日派对,算是...
-
中国最大老鼠仓案宣判 马乐或面
32岁的马乐恐怕不会想到,自己的案子并未止步于深圳市中...
-
李思思挺孕肚回央视 盘点体坛明
原标题:李思思挺孕肚回央视 盘点体坛明星的“孕”事李...
35城楼市库存消化需近16个月 房企将加大促销力度
来源:证券日报 作者:王丽新 2014-12-15 08:32:00
有研究机构表示,部分城市新建住宅消化速度加快,但35城新建商品住宅库存仍偏高,消化周期偏大,房企为了冲刺销售目标,年底前降价促销力度仍会加大 “今年楼市库存消化周期经历了‘倒U型’走势。
房企降价冲业绩仅剩半月
有研究机构表示,部分城市新建住宅消化速度加快,但35城新建商品住宅库存仍偏高,消化周期偏大,房企为了冲刺销售目标,年底前降价促销力度仍会加大
“今年楼市库存消化周期经历了‘倒U型’走势。”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研究员严跃进表示,截至目前,部分城市新建住宅成交量有所上升,去库存速度加快,房价下跌压力趋于缓解,但从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监测的35个典型城市的库存和销售情况来看,去化周期仍偏大,处在高位盘整状态。
值得注意的是,国家统计局最新统计数据显示,11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59795万平方米,比10月末增加1556万平方米。其中,住宅待售面积增加1046万平方米。
对此,多位业内人士均认为,楼市库存积压仍较为严重,加之多数房企面临无法完成年度销售目标的重压,在最后半个月的冲刺阶段,房企将会加大推盘量,降价促销力度也将加大。
35城楼市住宅需消化
近16个月
昨日,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12月14日发布的《11月份新建商品住宅库存报告》显示,截至11月底,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监测的35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库存总量为28112万平方米,环比增长0.3%,同比增长18.5%。而11月份,这35个城市新增供应量大于新增成交量,部分未消化的新增供应转化成为库存,使得11月份的库存出现环比上升。
从城市分布来看,一线城市库存在保持连续8个月的环比正增长的基础上,10月份首次出现环比下跌,但11月份库存重新微增,总体仍属高位振荡格局;二线城市库存总体呈现波浪式的上升态势,库存需盘整;三线城市库存保持振荡上行态势,库存出现小幅的环比增长。
此外,11月份,35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存销比为15.8个月,这也意味着市场需要用15.8个月的时间才能消化完这些库存,而10月份,该存销比数值为16.7个月。
对此,严跃进认为,这说明11月份去库存的速度有所加快,这和市场成交行情较好有直接关系。鉴于各类救市政策的效应在积极释放,存销比正在继续下滑,预计12月份将继续下行,2014年存销比将呈现“倒U型”的走势。
不过,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表示,据中原地产监测的40个重点城市数据显示,11月份,新建住宅合计成交面积环比上升8%,保持了连续5个月的环比上升势头,同比上升7%,市场成交量已经达到近四年高位水平。但不可忽视的是,各地市场并非集体回暖,市场分化依然存在。
张大伟表示,11月份新房市场成交量走高,提高了库存去化率。除了市场交易氛围在政策及信贷等利好因素刺激下逐步活跃外,不乏房企为冲刺年底业绩而纷纷加大推盘力度的因素。由此来看,楼市库存依然大量积压,大部分企业完成年度销售目标难度大,楼市依然处于调整过程中。
房企冲刺销售任务
仅剩半月
事实上,为了完成年度销售任务,各大房企都加入了营销大战,一方面是老牌房企方兴、远洋、合生创展等牵手互联网跨界合作,倾集团之力推出上亿元、甚至高达5亿元的跨界促销活动;另一方面则是碧桂园等传统房企开始在全国多个项目搞年底促销,甚至包括今年入市的首个环北京经济圈项目碧桂园·九龙湾,其推出单套房5折销售等各种优惠力度不同的促销盘整活动。
然而,尽管开发商想尽办法降价卖房,但中原地产市场研究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2月10日,33家上市房企公布11月份销售额,除恒大、绿城中国提前完成年度任务外,万科、富力、佳兆业与合景泰富完成接近九成销售目标,但恒盛等企业完成年度任务不足四成。
而有25家房企完成年度任务不足九成,预计完成年度销售目标的几率非常低,其中,超过19家目标完成率不足85%的企业已经基本不可能完成年度任务。
对此,链家地产市场研究部张旭认为,根据链家地产市场研究部统计,房企整体全年业绩完成情况与去年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前期业绩完成不理想,年末房企借窗口期推盘抢收的意愿较强,优惠力度或将有所增加。此外,在楼市整体成交没有明显的稳定回暖前,房企的重点依然是消化库存回笼资金,对投资以及市场预期的态度仍然趋向谨慎。 (记者 王丽新)
责任编辑:梁建国
热点图片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