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子做出美味蛋糕酷似鸡翅 吉娃
据悉,品尝黛比的蛋糕更像是一种艺术品,形象逼真,甚至...
-
“小三被当街扒光衣服群殴”照
人们在转发时,均未对照片中“小三”的女性裸露部位进行...
-
盘点全球最具威慑力核武器
“沙皇炸弹”是一种具备三阶段性爆炸的氢弹武器,不像正...
限购政策松绑:楼市调整回归市场化
来源:中国商报 作者:潘广韬 杜秀华 2014-10-15 08:06:00
央行在国庆节前正式释放“松贷”信号,这令黄金周期间的楼市表现备受关注。住建部部长陈政高在其上任后第一个意见便是“千方百计消化库存”,可见楼市的库存压力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
央行在国庆节前正式释放“松贷”信号,这令黄金周期间的楼市表现备受关注。不过,数据显示,国庆节前3天,广州网签新房成交量224套,和去年相比下降41.65%。各地楼市成交量总体波澜不惊,购房者大多仍持币观望。
事实上,从今年8月开始,国内部分二线城市商品房限购就陆续松绑,但截止到9月末,商品房销售回暖并不明显,尤其是今年上半年商品房销售出现了“量价齐跌”的现象。这促使一些业内人士、房地产商开始担心起今年我国房地产是否会崩盘。
那么,我国的房地产今年有崩盘的可能吗?以理性、科学的心态加以分析,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盛来运如是说,“我国上半年楼市出现回落是市场自身的内需调整需要,也是一种向理性回归的正常反应。”而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秦虹更是言之凿凿,“今年楼市由于种种原因注定是一个调整之年,如果由此断定楼市即将发生崩盘这样的结论,言过其实。”
从2011年以来国家之所以对商品房限购,是想通过抑制投机性和投资性购房来引导房地产市场的良性发展,抑制房价过快上涨。目前市场的商品房自住性和改善性需求相对稳定,近几年都会维持常态,并不会大起大落。
其次是以前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的收紧对于个人购房者来说是最为头疼的事情,但最近央行“认贷不认房”的新政策的落地有效激发了个贷购房需求者的积极性。
此外,我国经济整体成长的趋势稳健良好,作为支柱产业的房地产行业需要和宏观经济联动成长,如果仅从个别行业和整体经济的关系,就盲目断定我国房地产业崩盘是不客观、不现实的。
那么,该怎样看待各地房地产市场商品房库存高企的状况呢?
住建部部长陈政高在其上任后第一个意见便是“千方百计消化库存”,可见楼市的库存压力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各地方政府近期频频松绑限购,实际上也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当前的自住性需求量仍很大,这是维持市场信心的根基。自住性需求与我国的人口结构密切相关。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2014年全国24至28岁的年轻人达1.2亿,其中约8000万人在城镇居住,这部分人群是婚房需求的主体。同时,39至49岁的高储蓄率人口有2.2亿,他们是改善性住房的主体,可以支撑市场发展。
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那就是来城市打工的农民工。只要国家能在小产权房上给一些上市交易、抵押贷款的政策,城市的库存商品房就会逐渐减少。
哈尔滨市社科院经济所长、房产协会委员会主任曾燕南说,“百姓最关心的永远是房价,而房价与社会经济环境和政策紧密相关。”对于绝大部分有住房需求的人来说,收入与房价仍不成正比。这就意味着,现在的楼市决不是供大于求,而是求大于供,真正把房价降下来才是最重要的。今后政府制定政策只有更细致、更贴近普通市民的生活实际,真正把“市场归于市场,政府归于政府”,楼市才能“软着陆”。而未来房地产业的发展将从过去单独追求数量的增长转向更加注重质量的提升,这样才能实现政府、开发商和消费者之间的互惠互赢。由此可见,我国的房地产业决不会崩盘。 本报记者 潘广韬 杜秀华
责任编辑:郭显彪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