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635-8800121转601

投稿信箱:dzwlcjzz@126.com

当前位置:首页 > 房产 > 房产推荐

地产银行频频“联姻” 业内:利益风险成倍放大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   2013-11-04 08:13:00

关键词:银行资产 风险防范 房企 万科 房地产业

日前,中国市值最大的房地产发展商万科对外称,拟通过旗下子公司以基石投资者身份参与徽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H股在香港的首次公开发行。亚太城市房地产研究院院长谢逸枫说,房企“染指”银行,有利资本市场发展与调整融资结构。

  日前,中国市值最大的房地产发展商万科对外称,拟通过旗下子公司以基石投资者身份参与徽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H股在香港的首次公开发行。按每股3.88港元的定价上限估算,万科旗下子公司此次认购金额将不超过34.3亿港元。

  无独有偶。10月26日,越秀集团旗下的上市公司越秀地产对外宣布向创兴银行全体股东提出部分要约收购,以每股35.69港元现金收购最多不超过75%股份。收购全部75%股份所涉及金额约为港币116.44亿元。

  在业界看来,撇开企业赚取利润的众所周知动机,地产与银行的“联姻”更多是拓展新融资渠道的尝试。一直以来,房地产业融资是以银行贷款的间接融资为主,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的直接融资成本又太高,因此,房地产业对直接融资的意愿蠢蠢欲动。

  “以万科为例,这次认购是它获取低成本融资的一个方式。如果从其他银行拿不到贷款,从入股企业更容易进行低成本融资。”盛富资本CEO黄立冲说。

  亚太城市房地产研究院院长谢逸枫说,房企“染指”银行,有利资本市场发展与调整融资结构。“控股银行可以为房企带来融资创新,其好处远甚于信托、基金、海外发债等融资方式,今后开发商与银行深度融合发展将成行业发展大趋势。”

  “银行旱涝保收、利润丰厚,而近两年来,中国房地产迎来大反弹,甚至部分危及资金链,有理由猜测这是房企居安思危的风险防范。”经济分析师朱大鸣说。

  一直以来,银行缺项目,房企缺资金,二者合作仿佛是一对孪生体。然而,随着房地产泡沫呼声再起,银行不良贷款甚嚣尘上,房贷额度收紧等一系列利空因素影响下,银行与房企的生态关系正在悄然转变,这无疑加快了地产涉足银行的步伐。

  有专家表示,自2009年开始,房地产金融化已呈现加速态势。“继中国泛海控股集团、鲁能集团、绿地集团、复地集团、华润置地集团、侨鑫集团、星河集团、莱蒙集团、越秀集团进入银行业之后,纯房地产公司万科入股商业银行可谓是一个里程碑事件。”谢逸枫说:“不论是利润多元化,还是融资渠道扩宽,这表明房地产金融时代正加速到来。”

  朱大鸣指出,地产和金融相互渗透,在看到利益的同时也必须防范风险。“不可否认,金融业从来就是风险相对较大的产业,特别是当前闹钱荒的背景下,银行资产配置不当,地方债与影子银行都有可能拖累金融业,同时也可能会对房地产业造成冲击;而房地产市场一旦发生紊乱,也势必会影响金融安全。二者捆绑,风险也将成倍放大。”

初审编辑:张元亮
责任编辑:郭显彪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