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635-8800121转601

投稿信箱:dzwlcjzz@126.com

当前位置:首页 > 房产

城镇化也当避免“收缩的城市”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作者:   2013-03-18 15:24:00

  两会期间,新型城镇化引起热议,很多议案提案针对农村怎样城镇化,农民怎样成市民。值得注意的是,城镇化产生的问题不仅在农村,也在城市。“收缩的城市”现象正在全球,特别是在发达国家蔓延,对我国城镇化具有借鉴和警示意义。

  今天所指“收缩的城市”,主要是工业化后期,由于去工业化、老龄化、高失业率、资源枯竭等原因,使某些地区城市人口减少,经济活动衰退。德国联邦文化基金会最近以美国底特律、英国曼彻斯特和利物浦、俄罗斯伊万诺沃、德国哈勒和莱比锡4个都市区域为例,在全球范围内对“收缩的城市”课题进行了深入研讨,指出了其中的三个成因。

  第一是去工业化。20世纪中叶,英国工业就业开始萎缩,到20世纪末,去工业化在英国蔓延,其中在伯明翰、曼彻斯特、格拉斯哥的城市群,制造业的萧条给城市经济带来了严重的社会影响,而失业加速了城市人口外流和内部“空心化”。

  第二是郊区化,即人口、产业、基础设施从中心城区向偏僻地带转移。在美国,“收缩的城市”地处大区域的核心地带,尽管大区域的人口和就业并未下降,但这些城市却从中心地区向边远地区迁移,从而造成中心地区大面积荒芜。区域重组又加剧了中心地区的废弃和边缘地带的发展。城市边缘区域凭借廉价的土地和开放的空间而备受制造业的青睐,导致郊区逐渐代替中心城市。

  第三是政治、经济体制转型。受苏东剧变影响,前苏联和东欧国家多数城市人口数量锐减、经济下滑、工业停滞甚至结构转型,反工业化、私有化大行其道,城市均不同程度地出现收缩,只有那些有高利润的原材料工业地区才幸免于新经济浪潮。

  同济大学副校长吴志强认为,为了避免中国未来有可能出现区域性城市群的萎缩,中国的城市规划要未雨绸缪,做好充分准备,用新的方法和技术来应对城市发展、扩张,以避免城市衰退或人口迁出。

  人的城镇化,针对的是所有人,应该充分发挥政府主导战略资源的传统与优势,趋利避害,发展文化事业,完善社会服务体系,这种城镇化才能不仅避免“粗放的农村”,也避免“收缩的城市”。

张元亮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