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635-8800121转601

投稿信箱:dzwlcjzz@126.com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经济

聊城棚改回迁安置 住在楼房里的“村民”

来源:大众日报   作者:高田   2014-03-26 08:49:00

关键词:村民 棚改 村民代表 聊城大学 楼房

2001年,柳园街道的刘营村和邵庄村开始进行城中村改造,600余户村民搬进了柳园小区南区的新楼房内。柳园新村徐逯王小区是异地搬迁的小区,2004年因聊城大学扩建,徐逯王小区的居民搬离了世代居住的村庄,2006年搬进了位于利民东路的柳园新村徐逯王小区。

  原标题:聊城棚改回迁安置②住在楼房里的“村民”

  小区绿化带成为停车场

  柳园小区是聊城市城区进行城中村改造较早的小区,回迁村民大多集中在柳园小区南区。柳园小区南区内,几棵粗大的柳树正开花,一位60多岁的老人正在奋力的折下柳树的枝条。这几棵柳树是小区为数不多的绿化植物,原本属于绿化带的地方,堆放着居民的杂物,停放着私家车,有的干脆在空地上搭建了车库。还有居民在小区东部的空地上种着绿油油的青菜,没有绿化,记者也没有发现任何健身器材。

  2001年,柳园街道的刘营村和邵庄村开始进行城中村改造,600余户村民搬进了柳园小区南区的新楼房内。41岁的王玉霞是回迁居民之一,以经营小生意为生,家里有两个孩子,公公婆婆都有退休金,相对于其他没有退休金的家庭来说负担要小一些。

  她告诉记者,虽然刘营村和邵庄村的村民搬进了楼房,但小区居民的生活状态还没有完全融入城市。“村民们没了耕地之后,依靠打工维持生活,挣得少的自然生活条件相对差一点,也有些村民通过自己努力买了车,过上了相对富足的生活。”王玉霞说。

  柳园新村徐逯王小区是异地搬迁的小区,2004年因聊城大学扩建,徐逯王小区的居民搬离了世代居住的村庄,2006年搬进了位于利民东路的柳园新村徐逯王小区。徐明祥也是徐逯王小区居民,他所居住的那栋楼房下面的空地,完全硬化变成了停车位。记者得知,随着小区私家车增多,该栋楼的大多数居民已经同意把绿化带硬化成了停车位。

  上楼“村民”最担心养老保障

  据了解,柳园小区回迁居民,依然缴纳的是新农合和新农保,年满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月领取65元,为了节省生活开支,也为打发时间,有些老人在绿化带种植各种蔬菜,最终蔬菜代替了绿植。

  徐明祥自己经营粮油生意,考虑到养老问题,他和爱人早早地办理了个人参保。“养老保险费每人每年大约五六千块钱,这对那些每月每人只挣两千多块钱的家庭来说,是个不小的负担,他们还要维持生活,所以很多人都可能会像传统的那种依靠儿女养老。”徐明祥说,大多数村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之后,依靠打工生活,没有技术特长的村民只能干一些简单的零活。

  徐逯王小区生活着不少老年人,春天暖阳的午后,老人们三三两两的聚坐在楼房的墙角下边聊天。“我们小区还不能算完全意义上的城区,大多数居民的生活方式与城市还不大相符,比如有些居民捡一些瓶瓶罐罐堆在房前屋后。”在徐明祥看来,他们像是生活在楼房里的“村里人”,成为真正的城里人,可能得需要很长时间。

  精神层面的满足与愉悦

  去年4月,陈庄村的村民终于搬进了新楼房,按照城中村改造置换政策,大多数村民分到了每户至少两套楼房。李洪普是陈庄村的村民代表,在他看来,城中村改造最大的成效不仅仅是村民居住生活条件的改善,更重要的是村民精神面貌的改善。

  “城中村改造之前,孩子一天得换好几身衣服,现在孩子在小区里打着滚的玩,掸掸身上的土也看不出脏来。小区里干净、整洁,有了垃圾桶,村民也很少有随地扔垃圾的坏习惯。冬天有了暖气,之前每年冬天村里都会发生村民烧煤取暖,煤烟中毒的事情。”李洪普说,“居住条件改善了,村民们也学会享受生活了,只要天气合适,不少大婶大妈都会在小区的广场上跳舞;小区还设立了老年活动室,这些都是改造之前没有的。”李洪普觉得改善了生活条件的村民更懂得了互相尊重和互相礼让,村民之间吵架、斗嘴的少了,见面打招呼更加客气。

  与陈庄村隔路相望的是红庙村,李洪普说红庙村的一些亲戚朋友很羡慕他们住进楼房的生活。距离陈庄村不远的陈口村正在进行着房屋征收工作,陈口村和红庙村都被列入了2014年房屋征收工作计划中,这两个村的村民很快将会过上和陈庄村村民一样的生活。

  相对于其他城中村改造,新区街道北顺资产管理委员会的任庄村村民成了城里人,开始像城里人那样缴纳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享受城市居民的待遇。2003年,任庄村拆迁后进行了回迁,北顺资管会在小区内安装了健身器材,让184户村民在小区内就可以休闲娱乐。为了安置村里的闲散劳动力,北顺资管会都会第一时间考虑那些急需岗位的居民。壮大起来的集体经济开始承担了居民的养老和医疗费用。任庄小区40岁以上的居民每月都发生活补助,年龄越大发的越多。村民们不担心养老和看病,婆媳矛盾没了,邻里之间也和睦了。

初审编辑:张元亮
责任编辑:李鸿杰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