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635-8800121转601

投稿信箱:dzwlcjzz@126.com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 要闻 > 文章

网货也要受规则约束 禁绝假货应明确电商责任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   2015-02-05 10:36:00

关键词:电商 网民 网货 宋清辉 冯川

据报道,2月2日,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在香港发表演讲称,淘宝网没那么多假货,有一些商品是原创商品,没有官方认证,但不代表是假货,这个属于“网货”。面对集体诉讼,马云表示,阿里作为上市公司不怕被告,投资人提出集体诉讼不是坏事,反而能让全球更了解阿里巴巴。

  据报道,2月2日,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在香港发表演讲称,淘宝网没那么多假货,有一些商品是原创商品,没有官方认证,但不代表是假货,这个属于“网货”。面对集体诉讼,马云表示,阿里作为上市公司不怕被告,投资人提出集体诉讼不是坏事,反而能让全球更了解阿里巴巴。

  不少网民认为,“网货”或许并不代表假货,但假货的问题仍然回避不了。作为电商交易平台,不仅要自我审查,还要联合监管部门一同打假,打造良好的网购环境。假货若不禁绝,则电商基业难长青。

  网货也要受规则约束 

  有网民称,淘宝确实出售许多大家过去从没听说过的商品和服务,也就是马云所说的“网货”。虽说这也是为满足人们新需求的一种创新,但这并不等于说就可以不受既有规则的约束。

  网民“万光武”认为,虽然某些“网货”很新颖,并没有仿冒其他商品或服务,也能够满足个别购买者的“另类”需求,但在创新意识和方式上却用“歪了”,导致这些看似“新颖”的商品或服务既不符合相关法律法规,也违反了基本的社会习俗,以至于会对使用者和其他人造成不好的影响。

  网民“乐茉莉”说,产品质量关乎千家万户。坚决支持对淘宝以及所有网上销售的产品进行打假,还百姓一个安全的购物环境。

  监管强度有待加大 

  日前,阿里巴巴集团因涉嫌“隐瞒受到监管部门调查”等问题,在美国遭到集体诉讼。对此,网民“连建明”表示,赴美国上市不难,但要在那里长期混可不容易,因为美国对诚信看得很重,而一些中国企业这方面缺根弦。所以,只有视信用为生命,才能真正杜绝造假。

  网民“冯川”认为,仅从中国法律上看,阿里似乎还没有被确定为违法或者应承担欺诈法律责任,对此未做专门披露,似乎并无不当。然而,美国标准可能更加严格。阿里是继续维持开放平台和对小商户的相对宽松政策,还是严格规范将涉嫌欺诈的商户统统赶出交易平台?这个问题摆在阿里面前,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

  网民“尔东”提出,在某种程度上,淘宝也是假货的受害者,因为假货伤害到了淘宝的信誉和品牌。以此视之,在美遭起诉一事,对于阿里巴巴而言,未见得就是一件坏事。阿里巴巴若是能够在美国更严格监管制度的倒逼之下,更加重视假货问题,并积极打假,就会变成一件好事。

  打假还须多方合力 

  有网民称,淘宝现在首要的任务,是要对假货泛滥的现状进行认真治理,因为创新只有在一个健康的平台上进行,才能产生出应有的价值。淘宝作为一个有影响力的购物平台,要尽到应有的监管职责,不能只埋头赚钱。

  网民“宋清辉”说,打击假货的道路还很漫长。如果工商总局能够和质检总局、公安部门联合,查出一家造假商就重罚一家;如果淘宝能和政府联合,查出一家售假网店就顺藤摸瓜将造假商一网打尽;如果所有电商都能够联合起来、信用体系共享联合抵制假货,消费者在互联网上买到假货的可能性就会越来越低。

  网民“盘古”提出,如要彻底解决假货问题,必须有独立的第三方机构介入,三管齐下:阿里要更改招商模式,严格审核;工商部门可以对假货商家加重处罚甚至入刑;消费者不仅有阿里和工商两个申诉通道,且有高额举报回报,才有可能遏制假货蔓延。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李士兵

热点图片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