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635-8800121转601

投稿信箱:dzwlcjzz@126.com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 要闻 > 文章

商业健康险有望走出盈利困局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王淑娟 谭谟晓 何雨欣   2014-11-21 13:44:00

关键词:商业健康保险 健康险 意见 失能收入损失保险 盈利能力

在我国保险市场上,一直以来并不是主流业务的商业健康保险终于迎来政策春天。宋福兴预期,未来一段时期,商业健康保险将逐步缩小与财险、寿险的差距,到2020年我国商业健康保险保费有望达到7000亿元至10000亿元,成为与财险、寿险并列的三大业务板块之一。

  在我国保险市场上,一直以来并不是主流业务的商业健康保险终于迎来政策春天。11月17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商业健康保险发展做出顶层设计。明确到2020年,要基本建立市场体系完备、产品形态丰富、经营诚信规范的现代商业健康保险服务业。

  从8月份以来,国务院已经多次出台有关商业健康险的利好政策,此次更是将商业健康险提高到了“生力军的作用”。分析人士指出,在各项利好政策的落地支持下,商业健康保险有望突破目前的发展瓶颈,逐步走出盈利困局,驶入快速发展轨道。

  据介绍,商业健康保险是由商业保险机构对因健康原因和医疗行为导致的损失给付保险金的保险,主要包括医疗保险、疾病保险、失能收入损失保险、护理保险以及相关的医疗意外保险、医疗责任保险等。

  保监会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商业健康保险保费1123.5亿元,同比增长30.2%;2014年1-7月,保费1005亿元,同比增长51%。尽管保费每年都在增长,但健康险在整体保险市场中的份额还很小。

  据统计,目前我国商业健康保险保费在总保费中的占比不足7%,而成熟市场一般在20%-30%;健康保险支出在医疗卫生费用总支出中占比不足2%,发达国家一般在10%左右。

  除了规模小,盈利能力不足也是当前我国商业健康险的现状之一。据记者了解,目前我国仅有4家专业健康险公司,并且因为经营成本和赔付率过高,这些险企大部分处于亏损状态。

  首都经贸大学保险系教授庹国柱认为,一些地方政府过度提高基本医疗保险的保障水平,客观上挤占了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空间,制约了健康保险在服务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中功能的发挥,这种做法不符合“新医改”方案强调的社保“保基本”原则,也不利于整个社会医疗保障供给的可持续。

  今年以来,健康险发展的相关政策出台越来越迅速,并针对目前商业健康险领域的发展瓶颈做出了政策支持。《意见》提出,要推动完善医疗保障服务体系,全面推进并规范商业保险机构承办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加大政府购买力度,鼓励商业保险机构参与各类医疗保险经办服务。《意见》同时明确,要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加强健康保险人才队伍建设,努力提供异地转诊、就医结算等优质服务。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支持商业健康保险信息系统与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机构信息系统进行必要的信息共享。

  庹国柱表示,意见将使商业保险公司的机构和专业优势得到凸显,引进市场化的医保管理,可以降低医保经办费用,抑制医院的过度医疗,他们提供的责任保险产品对解决医患纠纷等也能起到积极作用。

  系列利好政策密集出台,有望促进商业健康险市场的扩容。招商信诺健康险市场营销副总裁周晞烨指出,根据全球商业健康险的发展模式来看,可分为基础产品阶段、成熟产品阶段和创新产品阶段,目前中国正处于提供基础产品的阶段,并有向提供成熟产品阶段发展的趋势。

  华融证券分析师赵莎莎认为,我国支持健康险发展的相关政策出台节奏开始加快,估计我国商业健康险行业将很快呈现出一波建设大潮,不仅包括经营牌照的增加,也包括险种的丰富、相关服务的增加以及健康产业链的拓展等。

  “国家在推进健康保险的发展上打了一套组合拳。”中国人保健康险总裁宋福兴认为,此次《若干意见》指明了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方向,描绘了更加广阔的发展蓝图,极大地提振了全行业的发展信心。

  宋福兴预期,未来一段时期,商业健康保险将逐步缩小与财险、寿险的差距,到2020年我国商业健康保险保费有望达到7000亿元至10000亿元,成为与财险、寿险并列的三大业务板块之一。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彦芬

热点图片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