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龙谈房祖名涉毒被捕:早知道
面对记者追访,成龙表现从容不迫,当记者问及祖名的涉毒...
-
印度新德里发现亚洲首例埃博拉
据新华社等媒体报道,印度卫生部门证实,印度首都新德里...
-
美女爱上杀人魔 盘点爱上罪犯患
病症透析:吴倩莲能最终与葛优产生感情,不仅是斯德哥尔...
能源消费未来六年重在“减煤增气”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王璐 2014-11-20 10:00:00
11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发布《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未来六年的中国能源战略蓝图全面浮现。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搁置已久的能源改革也将全面破局,石油、天然气、电力等领域竞争性环节价格放开,电网、油气管网运营体制改革也被作为重点推进。
资料图片
11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发布《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未来六年的中国能源战略蓝图全面浮现。2020年一次性能源消费总量被要求控制在48亿吨标准煤,煤炭成为消减大头,比重由2013年的65%降至62%,而天然气则被寄予厚望,比重由2013年6%提高到10%。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搁置已久的能源改革也将全面破局,石油、天然气、电力等领域竞争性环节价格放开,电网、油气管网运营体制改革也被作为重点推进。《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目前电力等一些改革已经初具方案,推出在即。
《行动计划》提出,坚持“节约、清洁、安全”的能源战略方针,通过节约优先、立足国内、绿色低碳、创新驱动战略,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能源市场体系。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是首要任务,而关键就在于煤炭。通过消减替代等方式,使得2020年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在42亿吨左右。
与此同时,天然气作为当前清洁能源的代表,消费比重将大幅提升到10%以上。这一目标具体将通过城市民生工程推广天然气应用,发展天然气交通运输,适度发展天然气发电来实现。而为了保证关键的供给问题,将加大油气开发力度,加快天然气管道及储气设施建设,形成进口通道、主要生产区和消费区相连接的全国天然气主干管网。到2020年,天然气主干管道里程达到12万公里以上。
此外,核电、可再生能源等清洁能源也将加速发展。水电装机到2020年达到3.5亿千瓦,风电和光伏发电的目标为2亿千瓦、1亿千瓦。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搁置和存在分歧的能源改革未来也将加速。《计划》提出要深入推进政企分开,分离自然垄断业务和竞争性业务,放开竞争性领域和环节。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在制定负面清单基础上,鼓励和引导各类市场主体依法平等进入负面清单以外的领域,推动能源投资主体多元化。
今年以来,中石油和中石化分别对外宣布混合制改革方案,此后国家电网公司也全面开放分布式电源并网工程以及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市场。“这仅仅是第一步,应该进一步破垄断,更重要的是要保证民资进入后的权益。”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能源民营企业人士称。
而以往铁板一块的价格管控也在放松。《行动计划》提出,有序放开竞争性环节价格,天然气井口价格及销售价格、上网电价和销售电价由市场形成,输配电价和油气管输价格由政府定价。而这一思路事实上已在日前的深圳市输配电价格改革试点中所体现。据了解,深圳试点启动后,还将有更多的电力过剩地区将陆续加入到输配电价改革试点,进一步推动电价改革。
此外,外界关注的电网、油气管网建设运营体制改革被特别提出,是深化改革的重点领域。将明确电网和油气管网功能定位,逐步建立公平接入、供需导向、可靠灵活的电力和油气输送网络。电力领域推动双方直接交易,构建竞争性电力市场。
“油气更加开放的关键是对于油气产业链,包括从勘探开发、区块出让开始,一直经过流通环节,到油箱、再到厨房的市场化改革。电力改革也是如此。”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范必表示。
今年以来,停滞数年的电力体制改革再度启动。一位参与电力体制改革方案讨论的专家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放开两头、监管中间”和“四放开一独立”的改革思路基本明确,输配以外的经营性电价放开、售电业务放开、增量配电业务放开、公益性和调节性以外的发供电计划放开,交易平台相对独立。目前仍在就一些细节讨论,而按照年初改革的有关部署,电力体制改革的方案力争要在今年内出台。
责任编辑:刘彦芬
![](http://liaocheng.dzwww.com/ad/lcewm.gif)
![](http://liaocheng.dzwww.com/ad/lcrx.gif)
更多新闻
- 能源消费未来六年重在“减煤增气”
- 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 业内:中国互联网经济具高增长潜力
- 中国9月份减持美国国债34亿美元
- 投资者入市再提速 周开户24万创两年半新高
- 刺激楼市政策效应面临多重约束
热点图片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