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俄国展出冰封3.9万年全球首只完
俄国展出冰封3.9万年全球首只完整长毛象。当地时间2014...
-
少女洗澡20次离奇死亡疑“被下
李悦离世之后,李悦的父母、姐姐分别从浙江义乌和河南许...
-
曝周慧敏倪震分房睡 或因股市失
据香港金融专家爆料,倪震曾经炒冷门股赚进千万元港币(...
全国重点新闻网站将发记者证 新浪等商业网站不列入
来源:新京报 作者:李丹丹 许路阳 2014-10-30 11:16:00
从明年初开始,中央、地方的重点新闻网站以及全国性行业新闻网站的采编人员将分批获得新闻记者证。昨日,有业内人士向新京报记者称,明年,部分商业网站采编人员或也将有资格申领记者证。
从明年初开始,中央、地方的重点新闻网站以及全国性行业新闻网站的采编人员将分批获得新闻记者证。全国范围内的一类资质新闻网站采编人员由此正式纳入统一管理。新浪搜狐等商业网站未被列为发放对象。
据介绍,首批网站新闻记者证的颁发工作将在明年1月份启动。
并非所有一类新闻网站都能发证
昨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联合下发《关于在新闻网站核发新闻记者证的通知》。通知中明确,网站记者证颁发的范围为“经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批准的且取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一类资质并符合条件的新闻网站”。
一类资质新闻网站包括中央地方重点新闻网站、全国性行业新闻网站等,数据显示,我国目前一类资质新闻网站数量逾200家。此前,已有人民网、新华网等6家网站试点发放记者证。
国信办发言人姜军对新京报记者表示,据介绍,首批获得网络新闻记者证的颁发的网站将是中央、地方重点新闻网站及全国性行业新闻网站。按照分批分类的原则,将对200多家一类资质的新闻网站中符合条件的颁发记者证,因此不意味着所有的一类资质新闻网站都能获得记者证。
国信办表示将会出细则进一步明确具体发放范围和人数。
发证与传统媒体同一标准、统一管理
姜军认为,网络新闻记者证的管理办法顺应了媒体融合的趋势,响应中央精神。此举意将网络记者纳入合法化管理。
姜军指出,此次在全国新闻网站发放的新闻记者证与对传统媒体发放的新闻记者证一致,以确保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同一标准、统一管理。新闻网站必须依照核发范围、申领条件、申领程序等相关规定,认真审核申领人资格条件,严格控制记者证发放范围。
国信办培训,广电总局发证
对于未来新闻网站记者的管理,姜军表示,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负责新闻网站编辑记者培训和资格审核把关,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负责核发记者证。
同时,《通知》还要求新闻网站主办或主管部门严格审核新闻网站提交的申报材料,指导新闻网站按时完成新闻记者证核发工作。
另悉,国信办将与广电总局建立工作联动机制,负责全国新闻网站记者证日常监督管理,每年启动一轮新闻网站新增记者的证件申请、培训、审核、协调发证,做好持证新闻网站记者年审以及其他后续工作。
■ 追问
是否冲击传统媒体?
“冲击不大,滥竽充数人员生存越来越难”
国信办发言人姜军认为,在新闻网站记者证制度实施之后,网站记者的要求更加明确了,门槛更清晰。
在他看来,将新闻网站记者纳入合法管理会使互联网新闻的内容更加繁荣,因为新闻事实会更加准确,采编更加规范。“互联网新闻内容的生产和其他产品一样,需要专业的培训和素养,新闻只会越做越好看。”
关于此举对从业者的影响,姜军分析认为,此举将提高网站从业者的素质和就业的门槛,提高互联网的采编质量。优秀的新闻记者会越来越多,而滥竽充数的采编人员会在这个行业生存得越来越困难。
人民网总裁、总编辑廖玒和千龙网总裁、总编辑高庭满均认为,此次发证新规未必会给传统媒体带来多少冲击,反而可以通过记者证管理,提高网络采编人员的整体素质,让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但不论是哪种介质上的媒体,报道新闻时,都应该力求准确、符合事实,不能造谣、传谣。”高庭满说。
商业网站能否获证?
“目前看,商业网站没有资质获记者证”
近年来,一些商业门户网站也在新闻操作中出动记者采访,那么商业网站是否会获得采访权甚至获颁记者证?
昨日,有业内人士向新京报记者称,明年,部分商业网站采编人员或也将有资格申领记者证。
记者从国信办获悉,由于商业门户网站属于二类资质网站,并没有采访权。只可转载,不可进行采访工作。因此主管单位不会向商业门户网站颁发记者证。
而新闻网站记者证的首批实施范围是“一类网站”,其通常指的是中央、地方重点新闻网站和全国性的行业新闻网站。
那么商业网站是否会被列入一类网站?姜军表示,互联网新闻信息相关管理办法没有把商业网站纳入一类网站。“目前看,商业网站没有可能拥有这个资质,因此也不能给他们发记者证。”
相关规定要求商业网站只可转载,不可进行采访工作。目前,部分商业门户也有对新闻事件进行自采自编。
对于商业门户从事采编的行为,姜军对记者表示,“这是非法的。”他表示,今后,主管部门将会对商业网站进行采访的行为进行管理。
责任编辑:刘彦芬
更多新闻
- 9家上市银行前三季净利增9% 不良贷款压力明显
- 全国重点新闻网站将发记者证 新浪等商业网站不列入
- 美联储宣布结束资产购买计划
- 市场销售拉动力逐渐减弱 乳业高成本导致产量下降
- 多省部署四季度冲刺稳增长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