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国人眼中的“中国第一美女”(
据报道,日媒的评选也得到日本网友的认可,“鞠婧祎美艳...
-
成龙为女星遮大腿表情猥琐 圈内
网友在微博上曝光了一张成龙与香港众一线女星的珍贵合影...
-
“字幕组”要洗洗睡了吗 那些年
2014年11月22日,老牌中文字幕分享网站—射手网宣布正式...
央行暂停正回购 降息预期再升温
来源:新京报 作者:刘素宏金彧 2014-11-28 10:20:00
央行上周五(11月21日)意外降息后,本周又在公开市场上频繁释出宽松的货币政策信号。上周五央行时隔逾两年后重启不对称降息,将一年期存款和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下调25和40个基点,并扩大存款利率浮动上限。
央行副行长胡晓炼。
央行上周五(11月21日)意外降息后,本周又在公开市场上频繁释出宽松的货币政策信号。在昨天的常规公开市场操作日,央行保持静默,这也是四个月以来正回购操作首度暂停。随着市场对经济持续低迷预期进一步强化,再度降息预期仍存。
连续第二周资金净投放
本周公开市场净投放资金350亿元,为连续第二周实现资金净投放。昨日是11月最后一个常规公开市场操作日,至此,11月央行公开市场净投放资金450亿元,为连续两个月实现资金投放,10月净投放资金为260亿元。
上周五央行时隔逾两年后重启不对称降息,将一年期存款和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下调25和40个基点,并扩大存款利率浮动上限。澳大利亚国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欧思濂对记者表示,央行降息是给外界一个信号,就是“中国政府不会任由经济下滑,肯定也会采取相应的举措”。欧思濂预测,中国经济今年增长到7.5%,明年虽然达不到7.5%,但应该不会跌破7%。作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也不可能永远保持像以前那样的增长速度。保持经济合理增速的下滑是比较合理的。
8大投行预计再降息
中国10月经济数据正陆续公布,市场对经济持续低迷预期进一步强化,对货币政策进一步放松的政策预期,如降息、降准等也进一步升温。
目前多家外资投行预期央行还将有两次降息。摩根大通、汇丰、花旗等八大国际投行经济学家近日的预测观点显示,他们普遍认为中国央行还会降息两次,同时也有降准的可能性。国内的机构申银万国认为,两次降息之间,会有降准。
但也有机构对此持不同观点,高盛高华认为,此次降息本身,央行称之为“中性操作”。预计央行将以灵活工具注入市场流动性为主要政策选项拉低银行间利率。短期内进一步下调基准利率,或者全面降准的可能性相对较低,但如果大幅走低的银行间利率未能为增长注入动力,则降息降准的概率将会上升。
■ 相关新闻
胡晓炼:央行将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
称降息并不意味稳健货币政策转向,直接目的是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
新京报讯 (记者刘素宏金彧)央行11月21日突然降息,并扩大存款利率的浮动空间,为利率市场化改革提速。昨日,央行副行长胡晓炼在“财经年会2015”上表示,下一步央行将加快推进利率汇率市场化,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同时防范好各类潜在的金融风险。
不过,胡晓炼认为,下调基准利率(降息)并不意味着稳健货币政策的转向,货币政策取向没有改变,不能理解为政策的放松。在胡晓炼看来,下调基准利率的直接目的是缓解当前企业融资成本高这个突出的难题。
央行决定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并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1倍调整为1.2倍。
“这是中国人民银行推动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迈出新的重大步伐,扩大了利率市场化定价的空间”,胡晓炼说。
而上一次扩大存款利率浮动区间是在2012年6月8日。央行首次将存款利率浮动区间扩至1.1倍,被视为央行利率市场化的重大突破。2012年7月6日起,央行又将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7倍。经国务院批准,央行自2013年7月20日起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不过,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仍为基准利率的1.1倍。
像贷款利率完全放开一样,存款利率的完全放开一直被视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最后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此前,央行官员在多次讲话中提到,要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
胡晓炼称,利率市场化改革关乎全局。今年以来,人民银行不断推动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健全了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和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稳步扩大同业存单发行交易等。
责任编辑:刘彦芬
更多新闻
- 央行暂停正回购 降息预期再升温
- 民营银行筹建紧锣密鼓 最快可年底开业
- 农行聊城兴华支行爱心服务获赠锦旗
- 农行茌平县支行扎实推进“幸福家园”工程
- 农行茌平县支行以“家”文化建设凝聚发展力量
热点图片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