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635-8800121转601

投稿信箱:dzwlcjzz@126.com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 银行 > 文章

银行业监管新挑战:经济下行、新兴金融、跨境合作

来源:新华社   作者:   2014-09-26 11:46:00

关键词:经济周期;风险;互联网金融;跨境银行;小微企业

在第18届国际银行监督官大会上,经济周期调整风险、新兴互联网金融发展和跨境银行监管协同等内容,成为与会代表与嘉宾讨论银行业监管面临新挑战的焦点话题。

  在第18届国际银行监督官大会上,经济周期调整风险、新兴互联网金融发展和跨境银行监管协同等内容,成为与会代表与嘉宾讨论银行业监管面临新挑战的焦点话题。

防范潜在经济风险 

  当前,我国经济正经历着周期性调整,经济增速下降在银行业有着显著反应。利润放缓、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率的双升成为当前银行业面临的考验。

  数据显示,2014年上半年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为6944亿元,较去年末增加1023亿元;不良率为1.08%,较年初上升0.08个百分点。

  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王洪章认为,不良贷款已经成为银行业面临的共同课题。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不良贷款不可能控制在太低水平,这与经济走势是一致的。

  从行业分布来看,上半年银行不良贷款增量主要来自于钢贸和小微企业。而小微企业正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活力和潜力所在。

  “控制风险与支持实体经济之间如何进行平衡,始终是监管的难点。”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杨再平说,虽然我国银行不良贷款率仍在1%左右,但不能掉以轻心。一方面要对存量进行化解,另一方面对增量进行控制,支持实体经济必须有所甄别,选择真正的、有效的企业信贷需求。

  欧洲银行管理局执行董事亚当·法卡斯认为,任何经济体都会经历经济缓慢增长的阶段,这时处理不良资产需要及时行动、拒绝拖延。此外,还需要相关制度,比如存款保险制度的保障。

跟上新兴金融步伐 

  互联网金融低门槛迅速发展,少监管超常规创新必然会带来风险,也给银行业监管提出了新的挑战。

  杨再平说:“撇开第三方支付、P2P等新兴互联网机构不谈,仅仅是网上银行一项,开户身份的识别、开户信息的管理等蕴含的风险都对监管提出新的挑战,但我们监管还没能及时跟上来。”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副局长王宗智认为,一些“新”的金融参与者大多游离于监管之外,导致许多新兴互联网业务受到网络及其他相关技术潜在风险的威胁。“对这些新鲜事物,我们要将其纳入金融监管的领域中来,避免再刺激这些金融活动流向监管不足的领域,进而产生更大的风险。”

  杨再平表示,近两年来我国银行业监管者已大力推动对互联网新兴金融业态的监管,对P2P等业务的监管意见正在酝酿之中。

推动跨境监管合作 

  随着我国金融机构的国际化程度加深、金融市场加大对外资机构的开放力度,跨境银行业监管协同、合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中国银监会主席尚福林说,在全球一体化背景下,金融风险的跨境传染速度和广度明显加快,任何一个国家都难以在全球性金融风险事件中独善其身。当前跨国银行“大而不倒”问题仍然存在,未来应当共同推动危机管理和风险处置的跨境合作机制建设,有效防范国别性、区域性和国际性金融危机卷土重来。

  以我国正在推动发展的离岸金融业务为例,与会代表认为,在发展离岸金融的过程中,离岸金融机构很难掌握非居民用户的信息,信用风险管理难度较大;面向国际金融市场,不受国内法律保护,需要遵循通道国的法律;离岸金融跨境、远程、多变的特征增加了监管的复杂性。这些特征都需要有针对性地建设离岸业务的监管规则,加强与其他国家银行监管者的沟通、协调与合作。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主席斯蒂芬·英格维斯表示,中国在2009年加入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当前中国密切跟进全球监管规则,积极把国际监管规则融入自身的银行体系,为金融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世界经济金融的大舞台上,只有各国协同一致,才能奏出经济复苏的美好交响曲。”尚福林说。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彦芬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