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资本市场观察之三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吴黎华 2015-04-23 15:12:00
中国股市25年的历史上,监管层从未如此明确地表达过坚定支持股票市场发展的态度。另一方面,股市上涨可为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这个久而不解的难题打开方便之门,有利于化解银行不良资产所引发的金融风险。
中国股市25年的历史上,监管层从未如此明确地表达过坚定支持股票市场发展的态度。去年以来,无论是资本市场改革措施出台的密集程度还是监管层的轮番站台喊话,都表现出大力支持资本市场发展的国家战略意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在笔者看来,除了利用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来实现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和产业的转型之外,利用资本市场汇集社会资金的功能来间接化解金融和债务风险,也是监管层如此“卖力”支持股市的重要原因。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融资平台、房地产和企业债务风险总体可控,但其潜在风险不容忽视。
近年来中国地方政府性债务急剧膨胀,虽然风险总体可控,但部分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产业结构单一、融资能力较弱致使其偿债压力较大,存在着爆发债务危机的可能性。中金公司测算,2014年底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为15万亿元(相当于GDP的23.6%),较2013年6月增长25%,仅在今年,就有2.9万亿元的地方债务需要处置。这意味着,财政部1万亿债务置换规模不足以覆盖今年的到期债务,其余到期债务需要通过银行贷款展期、处置地方国有资产等方式解决。与此同时,当前中国房地产市场低迷,主要指标全线下滑,国内主要城市房地产市场普遍价滞量缩。楼市新政策的效力目前收效甚微。可以预计,如果房地产市场存在重大风险,甚至泡沫开始破裂,银行系统坏账将大幅增加,调整金融结构是化解金融风险的根本出路。
另外是产能过剩风险。近年来,中国部分行业供过于求矛盾凸显,产能过剩已经成为中国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诸多问题的根源,也成为金融风险的重要策源地。化解产能过剩、企业并购重组,部分企业破产不可避免,在这种情况下,金融机构的不良金融资产规模将可能显著增加。
在笔者看来,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提高股票市场的容量和交易活跃程度,打破原有以银行间接融资为主导的金融体系,将有助于解决上述难题。
一方面,功利地看,股市上涨可提升国有股权价格,使国有资产大幅增值,有利于国资改革、混合所有制改革、资产重组的顺利进行,同时也使得地方政府处置国有资产的过程更为容易。WIND统计数据显示,在目前A股所有上市公司中,实际控制人为国资委、地方国资委、地方政府、中央国有企业、地方国有企业、大学以及集体企业的上市公司总计高达1023家,占到了A股所有上市公司的三分之一以上。按照4月22日的两市的收盘价格计算,上述1023家“国资系”上市公司的总市值高达35.15万亿元之巨,占到了沪深两市目前总市值一半以上。可以说,如果在牛市之中的混合所有制改革能够顺利推进,困扰中国政府的地方债务问题将不值一提。
另一方面,股市上涨可为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这个久而不解的难题打开方便之门,有利于化解银行不良资产所引发的金融风险。通过资产证券化,能够对商业银行现行的存量金融资产进行改革和调整,极大地缓解和释放银行系统的金融风险。股市上涨还可以使其成为130万亿巨额货币发行量新的“蓄水池”,以取代房地产市场旧蓄水池,化解可能出现的系统性金融风险。
责任编辑:李士兵
更多新闻
热点图片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