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635-8800121转601

投稿信箱:dzwlcjzz@126.com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 产经新闻

山东财政:加快专项转移支付制度改革

来源:山东省财政厅办公室   作者:   2014-08-01 09:11:00

关键词:

清理、整合、规范专项转移支付项目,已被列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今年以来,山东通过“六个一批”压减专项转移支付项目数量近六成,山东省财政厅一般性转移支付占比由上年的48.7%提高到54.3%,并且创新资金分配使用方式,在专项转移支付制度改革中进行了有益探索。

     清理、整合、规范专项转移支付项目,已被列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今年以来,山东通过“六个一批”压减专项转移支付项目数量近六成,山东省财政厅一般性转移支付占比由上年的48.7%提高到54.3%,并且创新资金分配使用方式,在专项转移支付制度改革中进行了有益探索。

“一减一增”理清关系 

    山东省财政厅预算处处长陈东辉介绍,长期以来,专项转移支付过多、过散、相互重叠的问题较为突出。2013年,省级有243项专项转移支付项目,几乎每个政府部门都有专项,有的部门甚至有十几项,不少项目还存在跨部门交叉重复的现象,既影响了地方财政的自主性,又影响转移支付的公平性,所以减少专项转移支付、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成为当前深化财政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

  为推动专项转移支付制度改革,山东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要求,“把专项资金清理整合作为深化财税改革的突破口”;“按照转变政府职能的要求,加大财政专项资金清理规范力度”。

  去年以来,山东加快了专项转移支付的改革进程,坚持理清政府与市场关系、理清各级事权与财权划分的原则,强调财政资金退出一般竞争性领域,减少各类资金对一般竞争性领域的直接补助;在充实县域财政的基础上,归地方的事权尽可能由地方负责支出。同时,既在各部门内部进行整合,也进行跨部门整合,以解决专项资金多头管理、重复分配、分散使用的问题。

  陈东辉说,山东积极推动部门内部整合,无论部门原先有多少专项,这次综合性部门管理项目不超过5项,其他部门不超过3项。例如,将分布在旅游、商务等多个行业和部门,涉及服务业发展的十几项专项转移支付,跨部门整合成一个专项;对科技创新、人才建设、促进创业就业、职业教育等四大方面,进行了跨部门专项整合;将8200万元投向竞争性领域的地方特色产业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全部取消;将11.1亿元直接用于企业补助的资金,调整用于化解产能过剩等经济社会发展的急需领域和薄弱环节。

  山东省财政厅厅长于国安说,结合今年预算编制,山东大力压减、整合专项转移支付项目,将诸多专项转移支付变为一般性转移支付。今年省级专项转移支付由原来的243项减少到99项,压减144项,压减幅度达到59.3%;省对下一般性转移支付占比由上年的48.7 %提高到54.3% 。同时,将完善一般转移支付增长机制,力争今年把对下一般转移支付的比重提高到55%以上。

“六个一批”破解难题 

  在专项转移支付制度改革实施过程中,山东结合今年预算编制实行“六个一批”,初步走出了整合优化、规范使用各类专项转移支付项目资金的新路子。

  ——压减一批。收回一次性和到期项目,取消部分产业发展

  类专项资金,共调剂使用资金28.28亿元。坚决清理取消了一批补助数额较小、体现政府政策意图不清晰的专款项目。

  ——结合一批。深入推进综合预算,统筹部分政府性基金安排水利、农业综合开发、职业教育等项目40多亿元,盘活社会保险基金补助结余10亿元,共统筹各类政府性资金50多亿元,与公共财政预算形成合力。

  ——调整一批。调整竞争性领域专项资金投向,本着公正公平、减少对市场干预的原则,将部分直接用于企业补助的资金11.1亿元,调整用于创业补助、创新奖励、节能减排、化解产能过剩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

  ——整合一批。加大专项资金整合力度,按照“综合性部门管理项目不超过5项、其他部门不超过3项”的原则,推动部门内部资金整合,试行跨部门资金整合,避免资金分散管理和政策“碎片化”。将旅游、金融等11个专项资金,整合成一个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统一资金分配原则和管理要求。

  ——下放一批。对保留的专项转移支付采取“因素法”切块下达,由市县按规定用途使用,增强了市县统筹安排使用财政资金的能力。2014年省级预算采用“因素法”分配的专项转移支付48项,占专项总数的48.5% 。

  ——并入一批。在保证资金使用方向不变的前提下,将32项共60.1亿元带有财力补助性质的专项转移支付,转为一般性转移支付,优化了转移支付结构,提高了市县两级财政调控能力。

让“好钢”用在“刀刃”上 

  专项资金在引导基层财政资金投向、促进重点事业发展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部分保留的专项资金,山东在分配使用上也注重加强创新管理,确保“好钢”用在“刀刃”上。

  ——由以往直接定项目向竞争性分配转变。山东在特色产业集群、自主创新资金等重大专项的分配上,改变过去层层按额度报项目、批项目的做法,采取竞争性分配机制,通过公开招标、专家评审,多中选好、好中选优,最大限度地增加公平性、减少随意性。自主创新专项资金分配是这类分配的典型,从2012年起,全省每年安排10亿元自主创新专项资金,采取公开招标、专家评审两种竞争性分配方式,并提出通过招标方式分配的专项资金不低于专项资金总规模的60 %,重点支持有创新能力的优势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切块”、“打捆”,采用“因素法”分配资金。山东对一些难以采取竞争分配、适合市县统筹管理的专项资金,要求“能切块下达的都要切块下达”,并尽可能把同类资金捆绑下达。2013年,采取因素法测算、切块下达办法,从“两区一圈一带”、小城镇建设等资金中切块分配94.6亿元,由各市结合实际自主分配,与当地资金“捆绑”使用。专项资金不再由省直部门直接针对企业、项目分配,而是选取经济状况、人口数量等相关客观指标,按照统一公式计算,最大限度地减少自主裁量权,防止资金分配中的权力寻租。

  ——由财政单一扶持向财银、财企合作扶持转变。对确属必要的投资发展类资金,山东采用贷款贴息、投资参股、风险补偿、以奖代补、政府购买服务等市场化手段,引导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放大财政资金的乘法效应。2013年,充分发挥财政杠杆引导作用,省级财政筹集资金372亿元,吸引和带动金融机构与社会资金本投放7341亿元,有效放大了财政资金效果,支持了经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

  ——全面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山东省级对财政拨款1000万元以上的投资类发展项目全部实行绩效管理,申请专项资金必须有明确的绩效目标,项目结束后要进行严格的绩效考评,考评不合格的相应追究责任,建立起“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管理机制。同时,从7月起,山东还在财政专项资金管理领域率先引入信用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对这一领域的七种失信失范行为进行记录和惩戒。企业或个人一旦在申报或使用中出现弄虚作假、截留挪用等行为,将在一定年限内失去全省所有专项资金的扶持机会。

  山东省财政科研所所长崔宗涛认为,政府和市场边界不清、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不清,是造成目前专项转移支付过于繁杂的两大重要因素。省委、省政府大力推进财政专项资金的清理整合,把投向一般竞争性领域的资金果断退出来,把小额分散的资金集中起来使用,把能下放的资金打捆下放,有利于纠正政府职能越位、缺位现象,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符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是下一步深化财税改革的方向。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彦芬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