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2015高考热点事件:女生紧张向警察求抱 安徽高考作文最奇葩(图)
来源:大众网 作者: 2015-06-08 14:46:00
在時代脈搏背后,今年的高考作文,也在用不同的方式“致敬傳統”,喚起從考生到社會范圍的對傳統文化的思考與重視。在时代脉搏背后,今年的高考作文,也在用不同的方式“致敬传统”,唤起从考生到社会范围的对传统文化的思考与重视。
2000年以前,除上海於1985年開始自主命題外,全國其他地區均採用統一試題。於是每一年高考,大家關注的隻有一個關鍵詞,而不像如今這樣五花八門。但2004年之后,高考命題呈現“全面開花”局面,許多省份開始獨立命題。
分久必合,隨著高考改革的推進,考題的多樣性又開始縮減。今年,共有18個省份採用了全國統一卷。教育部部長袁貴仁此前表示,明年將再增加7個使用全國統一卷的省份。而高考作文題也將由近10年來的“百花齊放”,逐步回歸“一枝獨秀”。
與全國卷不同,各省份自主命題的作文更具特色。從形式上看,全國卷一與全國卷二均是材料作文,而其他各省除了採用相似的材料體,也有如天津卷的“范兒”、福建卷的“路”、江蘇卷的“智慧”這樣的話題作文,甚至還有北京卷的“假如我與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深入靈魂的熱愛”這樣的命題作文。
話題的內容同樣多姿多彩。
上海卷的“造就和諧自我”探討著內心的柔軟與堅硬,意在培養孩子們的精神和諧﹔四川卷的“老實與聰明”考察學生對兩種既相關聯又有所對立的價值觀的認識﹔湖北卷的“噴泉與泉水”則引導考生關注“默默無聞地沉澱,才能蓄勢待發光芒四射”的哲理。這些不同的作文話題,卻又都反映了“理性與思辨”。
對於同一個省份來說,自主命題的歷年高考作文,有的具有一貫的風格,有的卻又隨時代的發展而改變。
例如,“注重思辨、富有哲理”是浙江自主命題以來始終保持的風格。今年的“文章與人品”,關注著作品的格調趣味與作者人品是相連還是背離的思考。而在10年前,“一枝一葉一世界”的話題引申出“尋常細微之物常常是大千世界的縮影,無限往往收藏於有限中”的感慨﹔2006年,“生無所息/生有所息”讓人反思著自己作息時間的安排。“行走在消逝中”(2007年)、“角色轉換之間”(2010年)、“門與路”(2014年)……這一切都充滿相似性。
與浙江卷不同,北京卷更喜歡“接地氣”的現實關懷。2015年,不論是小作文“首都不文明現象”,還是大作文“假如我與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深入靈魂的熱愛”,都有對現實社會的關注。往前追溯,2012年“火車巡邏員的故事”、2011年“如何看待乒乓球賽中國奪冠”、2006年“北京的符號”,都體現著作為一個中國人、作為一個北京市民,對國家大事或身邊小事的關心與思考。
傳統與現代:作文命題的脈動
年年高考,作文題目總能成為社會熱議的話題。而在每年的題目背后,又總能隱約現出社會發展的痕跡與脈絡。畢竟,文藝不能脫離時代和社會而成為空中樓閣,“文章合為時而作”也一直是中國自古以來的文學傳統之一。
比如,在恢復高考制度之前的1952-1977年,高考作文題目中的時代特色就極其鮮明,比如1953年的“一個你熟悉的革命干部”,1960年的“我在勞動中受到了鍛煉”,1965年的“給越南人民的一封信”,等等。進入改革開放時期,高考作文也經歷了“去政治化”的過程,轉而更注重對學生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個性化的考察。今年高考,各地的作文命題,同樣顯示出這樣的特點。
作為價值理念的重要載體,今年,多地的作文題目突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比如,北京卷的“假如我與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題干中的英雄人物,雖然在時間上跨度極大,但都是“為了祖國,為了正義,不畏艱險,不怕犧牲的人”,比如岳飛、林則徐、鄧世昌、趙一曼、張自忠、黃繼光、鄧稼先等。
但同時,他們又不是臉譜式人物,在英雄行為的背后,也有“不乏兒女情長,有普通人一樣的對美好生活的眷戀”的一面。既看到英雄令人欽佩的一面,也看到他們作為普通人的一面,這種做法,也體現出命題思路的轉化——更加尊重人性、尊重個人,包容考生的多樣性和個性。
對人生多樣性的尊重和突出,同樣是多地命題的切入角度。高考的考生大多十七八歲,正是“走到人生轉折路口”的年齡。在這個年齡、這樣重大的人生場合,設法激起他們對人生道路的思考,寫下自己的答案,恐怕也是很多命題者的初衷之一。
例如,北京的另一道作文題,就是“靈魂深處的熱愛”﹔上海的命題則更有哲理,讓考生思考生命中的“堅硬”與“柔軟”﹔天津的考題,則點出了不同的人、不同的職業、甚至是不同民族的行為方式和思考方式,即所謂的“范兒”,讓考生寫出自己心中認可的方式。
责任编辑:张令可


热点图片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