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接轨京津冀助推绿色崛起

2016-05-09 10:24:00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作者:孙东辉

  原标题:聊城接轨京津冀助推绿色崛起

  4月28日,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郑家镇果农正在把刚刚采摘的油桃装箱准备外运。东昌府区围绕市场进行农业产品结构调整,引进推广附加值高、品质好的优良果蔬品种,改进农业产品供给侧质量,打造了“甜萃”等30多个无公害果蔬品牌,促进了农民增收。

  朱玉东摄

  曾经,京杭大运河串联起山东聊城与京津地区的往来。如今,京九铁路纵贯南北交通。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区域规划纲要的出台,国家明确支持聊城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聊城自此搭乘上一趟千载难逢的“快车”,踏上绿色崛起的新征程。

  政府搭台

  发力融入京津冀

  “首都地区有技术优势、市场优势和信息优势,聊城则具有成本优势和环境容量优势,要抓住机遇。”聊城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徐景颜说。

  作为聊城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区的领路者,聊城市思路清晰、态度鲜明,那就是政府搭台,让企业唱戏、“先出场”、“当主角”。聊城市委市政府、各级各部门积极联动,制定实施了京津冀集中招商活动计划,将聊城名片打出去,为企业搭建招商引资的大平台。

  去年6月份,徐景颜专程赴京拜访新华联和汉能集团,分别与新华联集团董事局主席傅军、汉能集团董事局主席李河君进行座谈,推介合作项目,达成了良好的合作意向。随后,中冶集团、中色矿业集团、大唐集团、新华联集团等一批央企、知名民企先后落户聊城,为聊城融入京津冀开了好局。

  随着2015年底国家明确支持聊城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的提出,抢抓此次重大发展机遇成为市委市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

  3月份是京津冀集中招商活动月,聊城市委副书记、市长宋军继带队在北京、天津分别走访了首农集团、普天集团、中国有色金属加工企业协会、新华联集团、天津大学和天津力神电池公司等企业、行业协会和高校,取得了丰硕成果。

  同时,各级各部门带队对接了中广核集团、普天集团、首农集团、保利集团、北京控股集团、新希望集团等一批知名企业,联系了清华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天津大学等一批高校和科研院所,拜访了中国有色金属加工工业协会、中国建筑装饰装修材料协会、中国技术市场协会、中国青年海归协会等一批知名专业协会,洽谈了一批优质投资项目,签约了一批合作协议。

  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在供给侧改革和经济新常态的时代背景下,聊城积极打造优良的营商环境,打通承接京津冀产业、技术、资本和人才转移的重要脉络。

  去年以来,聊城一年削减行政审批事项33项,将21项工商登记前置审批改为后置,取消投资审批18项前置手续,取消和免征了74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积极推行行政权力清单制度,在全省率先公布行政审批事项目录清单、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

  此外,聊城率先实施“三证合一、一照一码”,“先照后证”改革全面落地,率先实行国地税联合办税;深化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专项整治,建成了聊城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打好了优化发展环境的组合拳。

  在为企业松绑减负的同时,聊城积极帮企业加压鼓劲。面对宏观经济下行的压力,聊城市委市政府实行了“星期六企业工作日”制度,每个星期六,都由市委、市政府负责同志轮流带班,市直有关部门参加,与企业负责人面对面交流,现场听取意见、解决问题。

  同时,实施了“金融工作日”制度,由分管副市长牵头,每10天召开一次金融部门与企业负责人的对接会议,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有效化解金融风险。

  精准招商

  占领产业承接高地

  今年4月,山东聊城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在北京举行。这是聊城纳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区后举办的第一次重大招商对接活动,也是聊城为实现 “十三五”良好开局谋划的重要活动。

  “积极融入、精准对接、合作双赢”是聊城融入京津冀的行动准则,将传统招商转变为精准招商,立足自身产业优势与特点瞄准对接企业,进行精准对接。

  座谈会上,具有明显的生产成本价格优势的茌平县信发高新材料产业园荣获多方资本青睐。投资10亿元的中材建筑有限公司新材料研发与生产项目和投资50亿元的中韩低碳经济创新产业园项目成功签约,另有14个拟签约项目总投资额100亿元。

  同时,聊城市开发区与新西兰阿尔法航空制造集团公司正式就航空制造项目签订协议,打造通用航空制造产业园。由北京中煤国联能源投资有限公司投资20亿元的智能瞬间无胆电锅炉项目同时签约。两大项目签约,标志着聊城市开发区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按下快进键。

  乘着聊城融入京津冀的东风,冠县与中煤第三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新华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就基础设施综合建设PPP、农光互补高效农业产业园两个项目签订了合同,总签约额达50亿元。

  “这两个项目成功签约,将加快我县经济农业以及太阳能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地方经济转型升级,全面创新投融资机制,对城市基础设施及交通设施建设起到极大促进作用。”冠县招商局局长王海说。

  据了解,聊城市各级各部门和企业在对接活动中共洽谈项目186个,拟签约项目61个,总投资额511.5亿元,其中合同项目33个,计划投资额276.6亿元;协议项目28个,计划投资额234.9亿元。现场签约的重点项目有26个,总投资额326.7亿元,取得了丰硕成果。

  鼎晖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与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合作建设10亿元的医院及医养中心项目;北京市海淀区商委与聊城市农委签订蔬菜联采联购直供直销合作项目协议;中国国电集团龙源风力发电有限公司在东昌府区投资40亿元的风力发电项目;北控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在临清投资30亿元的临清城北水库项目……

  农产品进京

  丰富首都“菜篮子”

  种植业比重偏高历来是聊城产业结构的短板,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展开,这块曾经的短板已然成为聊城融入京津冀的重要引线。

  茌平圆铃大枣、东阿小麦、冠县鸭梨、高唐驴肉、莘县香瓜、丁马甲鱼、东昌葫芦……在中国国际现代农业博览会聊城展区,全市40多家企业携100多种农产品前来参展,吸引了大量市民与客商的驻足与询问。

  在随后举行的聊城市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发布会暨对接京津冀合作项目签约仪式上,聊城市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聊·胜一筹!”正式发布,同时发布品牌口号“放心吃吧,聊城产的!”彰显出了聊城农业的最大特征及优势。

  作为“中国蔬菜第一市”,聊城不仅注重蔬菜的产量与种类,更将蔬菜的质量放在首位。“现在不少外地客商相中聊城的蔬菜,很大程度上是满意于聊城很早就开始实施的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以及聊城较早对剧毒农药的全面禁用。”聊城市农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食品安全一直是老百姓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聊城建立起市、县两级全覆盖的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以市政府下发的《聊城市禁止销售使用剧毒高毒农药管理规定》,在全市范围禁止销售、使用剧毒高毒农药。

  近年来,聊城一直致力于打造绿色农产品之都,全市绿色食品认证数量连续两年居全国地级市首位。目前,已建立起瓜、菜、果、菌省级标准化基地19处、市级100余处,市级以上经济林标准化示范园40处,县级以上标准化养殖场531处。

  “大部分基地生产的农产品,消费者用手机扫一扫包装上的二维码,农产品从播种到采摘上市的各种信息一目了然,实现了从田间到舌尖的全程监控。”聊城市副市长郭建民说。

  机遇千载难逢,又稍纵即逝。聊城市紧紧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机遇,作出了“推动聊城优质安全农产品开拓北京高端市场”的安排部署,多次与北京首农集团、海淀区商委等进行对接,商谈合作事项。

  2015年11月,聊城在北京举行了安全农产品北京行发车仪式,开辟出一条农产品进京的绿色通道。自此,每天都有六七辆装满新鲜蔬菜的货车进京,开启了聊城优质安全农产品“从聊城田间到北京餐桌”全过程封闭式的直供直销模式。

  “每天直销海淀区的净菜有12—15个品种,15万斤。从去年供菜开始,我市蔬菜的抽检合格率一直保持100%,在北京市享有良好的声誉。”郭建民说。

  未来,聊城将进一步强化属地责任,将农产品质量安全一级一级落到实处。对农药、兽药残留开展专项整治,保持高压严打态势。进一步推进标准化生产,制定供京蔬菜质量标准,指导供京基地按标准生产。同时,还将从产地到销售地,从农田到餐桌,完善农产品追溯体系。

  《 人民日报 》( 2016年05月09日 14 版)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李乐涛

热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