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会声音】保留“聊城味道” 打造聊城市高知名度“城市IP”

2018-01-08 09:56: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侯晓

  大众网聊城1月8日讯(记者 侯晓)“坚持围绕“水”做文章,开发城市IP,利用城市定位,通过传统影视、网剧、综艺节目,产生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今年两会,政委委员高庆民提交提案,提出这样一个观点。

  提案中说,在这个大IP时代,IP就是强大的生产力和驱动力,以IP为载体,可以多领域延伸创造复合价值,结合聊城市现有资源打造“城市IP”。近年来,经过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我市把聊城城市品牌定位在“水”上,把城市建设定位在“江北水城”上,坚持围绕“水”做文章,确定了“江北水城”的城市定位,并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了商标。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根据聊城丰富的文化资源特点,在“江北水城”品牌的基础上,又提出了“运河古都”的定位,突出了聊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使聊城城市定位更加全面准确。“江北水城运河古都”的定位,是聊城城市特色的高度概括。开发城市IP,利用城市定位,找到专业团队来策划操作,通过传统影视、网剧、综艺节目,产生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保留“聊城味道”,以现代诠释传统

  打造聊城市“城市IP”,要以“江北水城”品牌为核心载体,依托“运河古都”的文化底蕴,大力发展新一代通信和网络产业,加快培育转型升级新的增长点。塑造体现城市活力的IP,不是简单发展成旅游景区,而是通过把城市资源转化为文化IP来提升整个区域品位,通过互联网+IP的方式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讲好“水城人文”故事,打造聊城市文创“大IP”。按照“水城为本、文化为核、创意为魂、四位一体”的发展理念和创建思路,打造成集“文化、旅游、创意、商务、生活”多功能为一体的创新型水城文化,形成“一心两轴三区”的空间格局,“一心”是指综合服务中心;“两轴”是指景观联系轴和功能联系轴;“三区”是指城市文化体验区、江北文化休闲区和创意产业发展区,并将辐射山陕会馆、光岳楼、东昌湖等市内旅游景点发展,逐步打造全域景区。

  建立城市美术馆,以艺术授权打造城市文化IP。城市文化是指一座城市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积淀下来的文化财富,包括历史经典、建筑、美术、戏剧、音乐、民间艺术等等。城市本身就是一种艺术文化形态,每座城市都有它不同的人文历史,代表着不同的主题文化,它是历史的沉淀。根据聊城市“江北水城”定位,建立以水为核心的城市美术馆,打造富有竞争力的城市IP。

  以水城文化打造商旅文“超级IP”。一个商旅文超级IP,等同于一座商业帝国、文化独立王国。近年来,文化与商业的结合日益紧密,文化的包容性和多元性赋予了商业全新的生命力。然而,很多融入文化创意资源和业态的商业项目,却不过是很美的营销噱头,难以形成实质内容。需要进一步完善支持打造“超级IP”具体政策措施,进一步整合、拓展高知名度的平台和渠道。

  通过互联网+IP的方式,将聊城“水城”与聊城文化元素融合。可以设立文化基金或者影视基金,选择已经设立的有成功项目经验的影视基金,便于后续基金的募集。与此同时,做好IP推广,打造城市IP,保持线上线下融合。

  释放“城市IP”活力

  为更好打造城市IP战略,提出如下建议:

  需要加强政府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各级政府和部门之间的信息要充分共享,在创造IP过程中整合各方面资源,一起为打造聊城市的“城市IP”做出贡献。

  注重网络文学市场,形成聊城文化产业形态。城市的文化产业发展需要一个完整的产业生态系统。一个全版权运营的网络文学作品,往往包括电影、电视剧、网剧、手游、页游、端游、动画、动画电影、舞台剧等10多个版权。通过版权付费的方式吸引人才,线上市场活跃,线下政府推广,形成产业形态。

  建立高端人才引入计划,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城市IP的打造需要强大的策划、营销和执行能力,需要配备专业的团队来操作。比如可以在全国范围内邀请知名真人秀团队,打造一个全新的综艺节目,把聊城市的各个文化元素融入到节目中去,在网络上制造热点,借着节目的推广打开聊城的知名度。

  有效开发聊城市名人文化资源和文化景观,形成文化产业的规模效应。要借助名IP提升城市竞争力,创建城市文化品牌,需要成立名人景观研究中心,开办研究中心网站,定期开展学术交流,提升名人景观的影响力。

  整合资源、拓宽渠道,建立一个高知名度的“城市IP”服务平台。从政府层面,要为推广聊城的文化产品做好宣传和服务工作。一是由政府牵头,加大相关企业参加各种国际和国内展会的组织力度,以提高聊城“城市IP”在国内外的知名度;二是要敢于打破管理思维的局限,勇于和新兴产业相结合,为城市IP的打造提供导向和指南;三是建立城市协会,定期组织聊城文化产业机构与海外中介机构的合作;四是建造城市影视基地,把聊城特色融入影视剧中,不仅彰显地方特色和魅力,揭示地方精神与文化特质,还能推动当地文化产业的发展,从而最大化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初审编辑:李乐涛

责任编辑:李乐涛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