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截图20170801132913.jpg'

关于临清市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发展的几点看法

2017-07-31 17:46: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张友臣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张友臣

  6月11-14日,笔者有幸参加了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组织的"感受运河遗风"2017首届专家学者临清采风活动,平生第一次走进运河古城临清,亲身体验了千年古城的街巷文化,品尝了风味独特丰富多彩的美食,游览了元运河、明运河、钞关、鳌头矶、舍利塔等有着深刻运河印记的文物古迹,观看了临清贡砖生产技艺、非遗展演、京剧等,千年运河古城深厚的文化底蕴让我惊叹,而这所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的历史文化古城近年来在文化名城、生态城市建设中所取得的成绩也令我惊喜。

  实事求是地讲,此前除了从书本中知道临清是运河名城之外,我对临清基本是一无所知。为了助力这所千年运河名城在新时代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根据几天采风的体验和通过互联网了解的临清市的有关信息,结合自己文化品牌打造、文化产业规划与投资的研究方向,对临清市文化旅游与文化产业的发展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临清市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劣势分析

  一个地方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方方面面的条件,最基本的条件包括区位、资源、资金与市场等等,但其中最关键的则是创意与策划。下面就对临清市这几个方面进行简单的剖析。

  (一)区位方面:运河漕运废止后,区位优势尽失

  众所周知,临清因运河兴而兴,也因运河衰而衰,其区位优势的优、劣势是不言而喻的。临清之兴全是凭借运河重镇的区位优势,作为京杭运河上著名的交通枢纽,得益于元明清时期大运河漕运的兴盛而迅速崛起,成为当时中国30个大城市之一,闻名全国的商业都会,经济社会繁荣长达500余年,与江南的运河重镇苏州、杭州以及山东的张秋一起,赢得"南有苏杭,北有临张"的美誉,并曾被清乾隆皇帝誉为"富庶甲齐郡"。运河漕运废止后,失去了独特的区位优势,临清便衰落了。

  目前的临清市,虽然仍地处冀鲁豫三省接壤地带,貌似仍然具有区位优势。但周边均为不发达地区,100公里为半径的圈内基本没有像样的大城市,距离京津、济青、石家庄等大城市以及经济发达地区均较远,区位上完全处于劣势。

  (二)资源方面:文化资源与水资源优势突出

  临清市是联合国地名专家组认定的"中国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县",可以说,目前临清市具备的最大的资源优势,就是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几百年繁荣的运河经济,为临清市积淀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运河文化底蕴和丰厚的文化资源与文物遗迹,包括古运河、古商业街区、饮食文化、数量众多的高档次文物古迹以及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目前,临清市仅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就有2组11处,同时拥有临清贡砖制作技艺和临清肘捶2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的运河点段方面,临清市拥有元运河、明运河两段河道和临清运河钞关、鳌头矶两个遗产点。而且这些物质性的文化资源比较集中,基本全集中在由元代运河、明代运河和卫运河相围的中洲运河古城区内,整个片区文物丰富,更难得的是保存相对完好。另外,水资源丰富也是临清的一大资源优势,市区内河道纵横,无论是卫运河还是元代运河、明代运河,水源充足。但上述这些文化资源与水资源的优势,包括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如何突出其独特性,避免同质性将是保护利用中的大问题。

  (三)资金方面:完全处于劣势

  可以说,临清发展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在资金方面不具备任何优势。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发展资金通常来源有二:一是政府投资;二是社会资金,包括企业投资等。融资渠道则包括银行贷款、直接融资等。

  从政府投资实力来看,临清市2016年全部财政收入19.1亿,在聊城市管辖的8个区县中排名第3,在山东省137个县市区中排名77位;目前临清虽然是聊城市范围内唯一的省辖县级市,但作为一个拥有82万多人口的县级市,人均财政收入只有2318元,在聊城市管辖的8个区县中排名第5,仅高于莘县(894元)、冠县(1407元)与阳谷(1699元),还不及茌平(5536元)的一半。在僧多粥少、百事待兴的当下,当地政府很难有大量财政资金投入到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中,只能依靠上级政府和国家财政。

  从民间投资来看,临清市虽然有一批经营不错、产品具有特色的企业,但大多为中小企业,利税过千万的企业仅占企业总数的一成左右,过亿元的不到10家,说明当地企业的投资能力比较有限。而且临清市至今仍然没有一家上市公司,也就意味着所有的企业除了利用自有资金进行经营和投资外,全是靠银行贷款来进行经营。这样,不仅企业的资金成本高,也无法分散风险。而且目前临清的文化企业、旅游企业均规模小,难以符合上市要求,想通过IPO上市直接融资来发展临清市的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起码在短期内是不现实的。

  (四)消费方面:消费能力严重不足

  从消费能力来看,临清市的文化消费能力也严重不足。

  根据官方发布的数据,临清市2016年GDP总量为390亿,在山东省137个县市区中排名57位;官方发布的人均GDP数据为52000元,在山东省137个县市区中排名79位(临清政务网的信息,截至2016年底,全市总人口82.39万人,据此,则人均GDP只有47336元,在山东省137个县市区中排名90位)。根据临清市官网发布的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临清市城镇居民与农民人均收入近年来增长较快。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55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420元;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87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112元;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56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400元;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07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950元;201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08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158元;2014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17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093元;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71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370元;201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30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272元。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744127亿元,年末中国总人口138271万人,人均GDP为53817元,有12个省份的人均GDP超过了这一平均水平。全国经济第三大省山东2016年人均GDP为68049元,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4685元,均排名第九。也就是说,临清市2016年无论人均GDP是47336元还是52000元,均不及全国平均水平,更与全省平均水平差距很大。人均可支配收入就更低,临清市201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尚不及全省人均水平(22305/24685),农民人均纯收入更是只有11272元,仅为全省人均水平的45.66%(11272/24685)。而临清市总人口82.39万人(截至2016年底),其中城镇人口44.9万人,刚刚过半,其消费能力可见一斑。因此,本地居民消费能力严重不足。

  本地消费能力不足,可以通过吸引外地游客来解决。但正如我们前面提到的,虽然临清市地处冀鲁豫三省接壤地带,但周边均为不发达地区,100公里为半径的圈内基本没有像样的大城市,距离京津、济青、石家庄等大城市以及经济发达地区均较远,区位上完全处于劣势地位,吸引外来消费能力到临清消费之路任重道远。

  (五)创意方面:缺乏好的创意和创意人才

  资源优势、区位优势、资金优势与消费能力等都是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条件,但这些优势并不等于文化产业优势和旅游产业优势。我们知道,中国是文明古国,历史文化资源异常丰厚;而美国则历史较短,文化资源的积淀与丰厚度更是与中国无法相比。但美国却是全球的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强国,中国的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发展水平与美国差距巨大。其中的关键就在于创意,由于我们的创意人才缺乏,徒有丰厚的资源,不能充分挖掘、利用,产生不了效益,以致于像功夫、熊猫、花木兰这样有着中国独特印记的文化资源,没有给我们国家带来多少经济效益,却让美国人赚得盆满钵满。临清市目前面临的窘境与我们国家有些相似,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二、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一)发展规划:《中洲运河古城区旅游规划》等规划早已编制完成

  一个地区的文化产业要持续健康发展,必须要有一个合理的规划。根据当地领导介绍及从网络上了解到,临清市目前已经编制完成了《临清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临清中洲运河古城区旅游策划》、《临清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和《临清市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等多个规划方案。这些规划我都没有接触到具体文本,在此仅就其中最受当地以及新闻媒体重视的《临清中洲运河古城区旅游策划》谈点看法。

  1.网络上介绍的《临清中洲运河古城区旅游规划》

  在这次采风活动的座谈会上了解到,临清市近年来一直比较重视旅游业的发展,早在2009年前后,就委托北京大学与北京大地风景旅游景区规划院编制了《临清中洲运河古城区旅游规划》,并早已评审通过。虽然没有见到规划的详细文本,但从网上了解到这个规划"历经两年多的时间,经过十余次现场踏勘,收集文献资料,征求社情民意,并在充分消化吸收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意见、建议的基础上,课题组经过细致的研究论证,对比分析,对古城区进行了科学的规划,规划文本在顺利通过专家评审后,又进行修改完善,最终完成了《临清中洲运河古城区旅游策划》(《策划》)、《临清中洲运河古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控规》)、《临清中洲运河古城区旅游核心区修建性详细规划》(《修规》)"。

  从这个规划的总体定位来看,定位为"三朝漕运、明清市井为特色的国内著名运河旅游区",规划总体思路确定了活态博物馆、实景舞台、城市客厅三种针对性的旅游开发模式,安排不同的业态类型和相应的空间载体和建筑形制,以期在实现历史文化保护的同时,形成最具有经济效益的旅游产品。

  规划提出了双轴·三区·两节点"的总体空间结构。双轴指街巷路轴和运河水轴,两节点是指鳌头矶和钞关节点,三区指市井生活区、运河遗存区、清真宗教区。市井生活区主要是以竹竿巷、箍桶巷、纸马巷、大寺街、考棚街、马市街为骨架形成的街区,展现古代临清商业城市的繁荣景象,将采用活态博物馆式的开发理念,基本保持原住居民的日常生活状态;运河遗存区为钞关、冀家大院、汪家大院以及周边地区,展示运河风情民宿文化;清真宗教区为清真东寺、清真北寺及其周边地区,集中展现伊斯兰文化,包括建筑、饮食、风俗等。目标是利用几年时间将中洲运河古城建设成为一座展现明清运河城市市井生活、商业、休闲、多元文化等情景的活态运河博物馆。

  2.对《临清中洲运河古城区旅游规划》的直观看法

  应该说,这个规划基本充分利用了临清现存的资源,并突出了运河特色、宗教特色与商市特色,是比较合理的,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由于没有见到规划的文本,所提意见未必中肯)。

  一是规划中设计的投资额大大超出当地的经济承受能力。通过媒体以及在旅交网、旅游投融资网和山东产权交易中心与山东省公共资源(国有产权)交易中心等公开的标书了解到,临清中洲运河古城区规划面积124.47公顷,项目总投资12亿元。而在齐鲁国际文贸网上,临清中洲运河古城旅游区项目的总投资则为更惊人的22.3亿元。

  如前所述,临清市是一个人口80多万的县级市,2016年全部财政收入仅为19.1亿,靠地方财政,根本无力承担这么巨额的投资。即使地方政府每年节衣缩食地投入1个亿,对于地方财政来讲,压力已经十分巨大,但完全实现目标,也需要十几年的时间。再加上施工的工期,这一时间可能会更长。

  二是规划的高附加值产业少,回报率低,回收期过长,难以吸引社会资金和外来投资。该项目在旅交网上的招标书称,项目建成后,年综合收入预计将达4000万元。在旅游投融资网上,则称年综合收入预计将达6000万元,年接待游客预计将达40万人次。在山东产权交易中心挂出的标书称,项目建成后,预计年接待游客将达90万人次,年综合收入达3.5亿元。

  据国家旅游局发布的2015年度统计调查情况公报,2015年度全国旅游业务营业收入3747.77亿元,同比增长10.29%;旅游业务利润198.79亿元,同比增长16.72%。也就是说,2015年全国旅游业务平均利润率仅为5.3%(根据国家税务总局企业所得税税源报表统计数据测算的旅游饮食服务行业平均利润率为9%)。以此推算,年综合收入4000万元,利润不过212万元。即使不计贷款利率,收回全部12亿元的投资也需要近600年。按9%的利润率计算,4000万元综合收入的年利润也不过360万元。即使不计算贷款成本,收回成本也需要333年。

  即使按最高的3.5亿元的年综合收入计算,5.3%的行业利润率,每年利润也不过1855万元,即使不计算贷款成本,收回全部投资,也需要64.69年。而依目前情况分析,90万人次的年游客量与3.5亿的年综合收入是很难实现的。

  也就是说,除非是国家财政拨款或者当地政府为了改善民生投入巨额财政资金,或者是一些拥有雄厚资本的企业家不计回报地进行慈善投资,否则,从市场经济与企业经营的角度上,国内外没有任何一个企业家会投资于这样一个项目。而且,这些差别巨大的收益预测,本身就透露出这个规划的不严谨(不知是否规划文本中就是这样预测的),让人产生疑惑,也会让投资者感觉不靠谱而退避三舍。

  通过以上粗略的分析,我们可以断言,从投资角度上看,这个规划完全脱离了临清市的实际经济条件、区位条件与消费水平,是仅就规划而规划的纸上谈兵,是很难实现的。

  (二)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已经取得不小的成绩

  近年来,临清市依托丰富的文化资源,坚持建设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促进文化与旅游项目的深度融合,文化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文化事业方面,临清市不断完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经济文化旅游强市建设,文化产业逐步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2005年,临清市财政投资5000万元建设了临清大剧院,2008年,投资1.8亿元建设了临清文化中心。其中文化馆新馆是目前聊城市唯一的国家一级文化馆;农村文化设施逐步完善,全市12个综合文化站,436家农家书屋和436个村级文化大院已全部建设完成,覆盖率达到100%,为乡镇文化产业发展打下了硬件基础。并启动了总投资5亿元的济津河景观工程、总投资2亿元的三和文化景区、总投资1.7亿元的古沙洲森林公园等旅游项目、投资4500万元的运河钞关环境整治等项目。

  围绕着古运河的建设也取得不小成果。元运河铺装青石板道路2.4公里,明运河铺装柏油路2.2公里,实现了沿运河游览观光的目标;河坡与河两岸均进行了绿化,立面改造1.83万平方米。并对临清闸、会通闸进行了修缮。目前,元明运河碧水荡漾,杨柳依依,绿草成茵,一个集自然风光、历史人文与一体的运河遗址公园基本成型。完成了冀家大院、清真女寺的修缮;对古城区内纸马巷、竹竿巷、箍桶巷等10几条街道的路面进行了修整;对古城区内路灯等基础设施也进行了完善。

  文化产业方面,目前临清市文化产业已初具规模,并建立起台日历印刷基地、流动舞台车生产基地、临清永祥贡砖生产基地、临清文博贡砖技艺传承基地,中洲古城区文化旅游园区、济美酱菜酿造基地等文化产业园区,从业人员、文化产业年产值均大幅提升,文化产业增加值增幅达28%左右。

  当然,临清市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的发展至今还处于初级阶段,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思想认识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对发展文化产业、旅游产业重要性的认识多停留在纸面上。发展规划有待于进一步优化、细化;文化产业配套政策与措施也有待于完善。二是产业化、集约化程度不高,竞争力弱。文化产业园区、旅游景区规模小、内容单一,缺少有竞争力的文化品牌;资源优势综合利用不足,资源优势还不能真正转化为产业优势;文化企业融资能力弱,商业化运作程度较低,市场综合竞争力不强;已有的著名品牌不仅没有形成规模,反而面临消亡。三是发展基础薄弱,基础性的服务设施不完善。交通、停车场、餐饮、信息咨询等服务系统不成体系,缺乏完整的、多层次全方位的为文化企业提供技术创新、信息咨询、市场拓展、人才培训等方面服务的平台;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缺乏创意人才和复合型文化经营人才;文化市场、行业规范和投融资体系等还不健全。

  三、对临清文化产业及旅游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顺势而为,借势发展

  毫无疑问,当前,临清市迎来了运河漕运废止之后百年来最好的发展机遇。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国内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发展的机遇。当下,我国正处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关键期,全国上下都在着力推动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这给传统产业基础相对薄弱、文化遗产与文化资源丰厚的临清市带来了发展的机遇。二是大运河申遗成功的机遇。大运河申遗成功,为运河文化资源丰厚的临清市带来了绝佳的发展机遇,为临清市申请文化遗产保护资金、文物保护与修复资金等国家和上级政府的扶持资金支持提供了便利。正如当地老文物工作者马鲁奎所说,大运河申遗成功,应是本世纪临清大发展最重要的一次机会,不容错失。三是国内旅游大发展与消费升级的机遇。随着我国经济30多年的快速增长,国民收入稳步提高,民生状况不断改善,居民消费升级换代,近年来,旅游已经成为国人一种普遍的生活方式,我国已经进入"旅游时代"。而家用小汽车的普及、高速公路与高速铁路的四通八达,使国内旅游得到了超常规发展,周末游、郊区游发展迅猛。

  另外,大运河启动申遗以来,临清市上至领导,下至普通民众,均有充分发掘利用本地的优秀文化遗产谋求发展之心。民心自觉思变,更容易形成发展合力,也更容易做工作。

  临清市上下应该紧紧抓住这一百年不遇的发展机遇,借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大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之势,借大运河申遗成功之势,借旅游业大发展和消费升级之势,借民心思变之势,立即行动起来,充分挖掘自身优厚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水利资源、美食资源等,下大气力发展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

  (二)科学发展,规划先行

  如前所述,目前临清市已经编制完成了文化产业规划、旅游规划。当务之急是立即成立由临清市委、市政府、宣传部、文广新局、旅游局、财政局等有关部门人员组成的规划修订小组,专门负责规划的优化和细化。聘请真正懂市场经营、有实践经验的专家、学者与临清市有关部门组成的规划修订小组一起,深入开展市场调研,根据临清当地的实际,认真梳理、分析《临清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临清中洲运河古城区旅游策划》、《临清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和《临清市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等现有的规划方案,从发展实际出发,需要优化的优化,需要细化的细化,需要重新制定的尽快制定,要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三)政府主导,多方参与

  无论是文化产业发展还是旅游业的发展,都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强化指导与服务,有序发展。一是充分发挥政府在资源配置等方面的领导与组织协调作用,集中力量办大事。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国家在政府主导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大事方面,积累了很多的成功经验。这些经验,对于欠发达国家与地区的发展作用尤其明显;二是充分发挥政府在宏观调控、政策制定、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等方面的作用,为临清市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发展营造宽松和谐的发展环境,并给予税收等方面的支持;三是充分发挥政府在投资方面的引导作用,在财力相对有限的情况下,通过直接投资、PPP、众筹、设立发展基金等方式,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四是激发民众参与热情,引导民众有序参与。

  (四)打造品牌,突出独有特色

  当前,各地都在竞相发展文化产业、旅游产业,但各地的文化资源、产品,大都具有同质性。以临清因之而兴的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为例,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的大运河遗产共涉及8个省市27个城市的58个遗产点段,绵延1011公里以上,仅大运河遗产山东段就有包括南运河德州段、会通河临清段(元运河、小运河)、会通河阳谷段、会通河南旺枢纽段、小汶河、会通河微山段、中河台儿庄段等8段运河15处遗产点,总长186公里,遗产区暨文物本体保护区面积为16603公顷,缓冲区面积29501公顷。而临清市位于冀鲁豫三省接壤地带,在区位上先天处于劣势,离京津都市圈、省城济南、河北省会石家庄和沿海发达地区均距离较远。因此,要想吸引外来投资和让外地游客选择临清,在打造临清文化品牌与旅游品牌时,必须突出特色,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特。只有这样,才会吸引来游客。

  临清此前提出打造"运河名城"品牌,个人认为,这个品牌定位缺乏特色。沿运河一线,名城众多,且不说省外久负盛名的苏州、杭州、扬州等,即使在山东省内,济宁、聊城、台儿庄等都是各种资源不比临清差的运河名城,所以,仅仅以"运河名城"定位,即使在山东省内,也缺乏吸引力与竞争力。

  临清市应该进一步深入挖掘、利用自身独有的一些资源,充分借助运河遗产保护开发、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消费升级换代的契机,抓住现代人们休闲、健康、养生等偏好,发挥临清独特文化遗产较多、水资源充足、美食文化丰厚、农业发达等优势,打造明清市井休闲文化、美食文化等品牌。如,可以借助临清贡砖资源,搜集国内外砖文化资料,建立全国独一无二的贡砖文化体验园和砖文化博物馆;利用独特的运河钞关资源,在钞关内建立中外税收博物馆等等。当然,这些品牌的打造,需要政府、文化企业甚至是社会(消费者)的共同协作,其中政府和企业是决定性力量。这也是世界文化品牌发达国家走过的成功之路。

  (五)整合资源,联动发展

  一方面,要整合本地与外地的人力、物力与财力资源。在本地人才资源、财力资源相对匮乏的情况下,在人才上,要采取借脑袋谋事的办法,注意借用国内外专家的智慧与创意,为临清文化与旅游产业的发展出谋划策;在财力上,要借鸡生蛋,借助外地财力,弥补本地财力的不足。另一方面,要主动融入山东省、聊城市的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发展的大规划中,联动发展。如山东省大力打造的"儒风运河"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以聊城东昌古城、济宁大运河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德州运河文化主题公园、济宁微山湖旅游综合开发、临清市中洲运河古城等重点项目为龙头,以运河遗产观光、运河文化体验、运河城镇街区休闲、运河科技宜智为主体功能,构建一体化协调发展的儒风运河文化旅游目的地,打造山东西部的文化旅游发展高地。聊城市也在努力把运河打造成聊城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最具活力的隆起带,这都为临清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开发带来了重大机遇。临清市应该紧紧抓住并充分利用好这些机遇,顺势而为,积极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联动发展,坚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以旅游激发文化活力,靠文化增添旅游魅力,争取实现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六)整体规划,分片招标,分期投资建设

  在融资与建设时,应该在做好整体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将整体规划进行合理分解,分片招标,分期投资建设,分段实施,并实行典型示范引领的办法。

  以《临清中洲运河古城区旅游策划》为例,面积124.47公顷、项目总投资12亿元的临清中洲运河古城区规划,包括考棚街步行街区建设(包括大寺街、考棚街、锅市街、竹竿巷、箍桶巷、纸马巷等古街巷及鳌头矶景区修复和建设)、钞关历史文化街区建设和清真寺历史文化街区建设等,建设项目多,投资数额大,完全可以将总规划进行合理拆分,分片招标,分期投资建设,分段实施。为了引导街区居民主动参与建设,临清市委市政府可以拿出一部分专项财政资金,选择某一片段步行街区进行示范性建设,做出样板,以带动规划区域内的居民主动参与旧街区保护、改造与利用,并吸引社会资本和外来资金进入。通过政府补一点儿,企业投一点儿,自己出一点儿的办法,争取用几年的时间,最终完成全部规划的建设,把临清中洲古城真正建设成一处格局完整、特色鲜明的明清运河城市市井生活、商业、休闲、多元文化等情景的活态运河博物馆。

  (七)优先改善卫生等基础条件

  目前,得益于大运河申遗的促进,环境整治工作极大地改善了临清市老城区的民居环境,整治改造工作初步还原了元、明运河的风貌,为临清市发展运河风景观光、运河文化体验、运河古城区街区休闲游等打下了基础。另外,近几年来完成了冀家大院、清真女寺的修缮;对古城区内纸马巷、竹竿巷、箍桶巷等10几条街道的路面进行了修整;对古城区内路灯等基础设施也进行了完善。但是,古城区内的基础设施仍然非常薄弱,尤其是卫生条件、排水系统、厕所等最基本的生活设施表现得尤为突出,这无疑大大降低了临清市城市环境的品位,并成为阻碍临清文化旅游业发展的障碍。

  下一步,应该主动顺应国内消费升级的趋势,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优先改善中洲古城区卫生条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达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其中"村容整洁"是其中最直观也最容易做到的,临清市中洲古城建设的第一步起码要做到街道整洁。同时,继续推进城区元明运河及济津河的互联互通,加快形成循环水系,实现旅游船只畅行无阻,同时强化排污监管,涵养运河生态环境。

  (八)加大宣传推广力度

  如前所述,作为联合国认定的"千年古县",临清具备的最大的资源优势就是历史文化资源。大运河为临清留下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和独具特色的文物遗迹。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的大运河临清片区文化遗产丰富,保存原貌完好的元代运河,在京杭大运河全段尤为少见;临清运河钞关作为古代运河八大钞关之首,是运河税收机构的唯一遗存;区内古商业街区资源、饮食文化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更是积淀丰厚。另外,异常丰富的水资源更为临清这座运河名城增加了灵气。

  酒香也怕巷子深。当前的当务之急,是尽快将这些资源优势宣传出去,唱响临清市文化品牌、旅游品牌与城市品牌。要充分利用好报纸、电视、电台、网络、微信等各类媒体,加大宣传投入与宣传推广力度。一方面,请进来,邀请媒体、名人、专家、学者来临清体验,通过他们宣传临清。可以通过举办临清运河文化节、饮食文化节、非物质文化遗产会演、山东快书大奖赛等能充分反映临清特有文化、具有特色的节庆、赛事等活动,进行宣传推广。另一方面,主动走出去,通过参加各种推介会、会演、比赛等,进一步提高临清的知名度,为发展旅游业奠定基础。通过各种形式、多层次的宣传,吸引更多的游客来临清旅游观光,走出一条借助文化资源富民强市的成功之路。

  顺便提一句,这次组织的专家学者采风活动是一种非常好的宣传推广形式。但是,如果能在操作细节上进行一些调整,可能效果会更好。因为来的专家学者情况各不相同,有的可能比较了解临清,但绝大多数会像我一样,此前对临清根本就不了解。即使是真正懂规划、又有丰厚实践经验的专家,短短几天了解就能提出很好的适合临清实际的发展建议,这种可能性也极小。个人认为,比较有效的做法:一是让他们对临清市目前已有的各种规划方案进行分析,提出修改意见与建议;二是让他们像真正采风一样写出自己对临清的印象与感受。体裁不限,散文、游记、诗词歌赋、绘画、书法、篆刻等均可,内容不限,只要与临清有关就行。这样,汇集成册后,作为宣传推广材料效果会更佳。 (本文为大众网特约专家撰稿,版权所有,禁止转载。

初审编辑:贾志丽

责任编辑:李乐涛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