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截图20170801133943.jpg'

以创意推动临清文化产业发展

2017-07-31 17:39: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张文珍

张文珍

  文化产业是一种重要的经济形态,经济发达程度越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越大。从国外情况看,有材料显示,美国文化产业占到整个GDP的25%,1/4的GDP是靠文化产业来创造的。从我国情况看,近些年文化产业年平均增速达15%以上,有的地方达到30%,大大超出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增速,成为经济发展的一个新亮点。所以人们用"21世纪最有前途最具活力的产业""朝阳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现代经济发展的新亮点来称呼文化产业。许多经济发达省市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也归因于文化产业的超前发展。北京、上海、深圳、浙江、广东等省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率先超过6%,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另外,文化产业还是典型的绿色经济、低碳产业、无烟产业,它具有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附加值高等特点。与一般加工制造业不同,文化产业所生产的主要是精神性产品,它以创意为源头,以内容为核心,只要有源源不断的创意,就会有源源不断的产出和利润,而无需付出高昂的资源和环境代价,所以可以改变我国"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的粗放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换代。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重新认识文化产业与文化资源的关系

  1.文化资源只是一个先在的优势条件,并不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文化资源固然重要,但是创意更重要,应充分发挥知识、智慧、创造、创新的才能,以创意推动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还要以创意创造时代感强的文化产品,打造新的文化品牌,否则再优秀的文化资源也只是形同虚设,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文化大市也很难成为文化强市。

  2.并非所有的文化资源都可以产业化,要放出眼光,有所取舍。文化资源良莠杂陈, 菁芜并蓄。能产业化的文化资源首先是指其中的好的东西,那些历史的垃圾,再怎么涂脂抹粉也不可能产生价值。即使是好的东西,也不可以拿来就用,需要做一番选择取舍的工作。能产业化的文化资源,一是指那些物态化的文化,即处于表层的看得见摸得着的文化,我们衣食住行的一切,比如临清的特色美食,就很有诱惑力;二是指那些可以根据当代人的审美口味、消费需求将之改编、戏说、调侃甚至是颠覆的内容。那些神圣的正统的人物与思想,只可远观不可把玩,那就要考虑用什么样最恰当的方式去宣传它,弘扬它,展示它,继承它,把它作为教育的对象,学习的对象,去塑造灵魂,提升境界,完善人性,而不是去娱乐它。

  3.资源产业化的落脚点在"产业",而非"资源"。能产业化的文化资源,目的是将其产业化,走向市场,成为产品或商品,赚取经济效益,而不单纯是为了宣传弘扬文化资源。文化资源不是目的,而是一种元素,一种符号,一种载体。文化生产者或创作者对文化资源应具有主体意识,把它们当作"原材料",创造性地使用他们,借以传递当代人的情感、思想、趣味、意识、观念等。

  4.文化与市场并不矛盾,文化产业精品在市场竞争中产生。资源产业化肯定要走市场化、商品化之路,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因此,文化产业像其他一般产业部门一样具有经济属性,必然是以追求利润、产品的价值补偿和增值为目标。有人担心文化资源产业化会为市场而市场,"误入歧途"。其实市场化先在地要求文化的精品化,因为任何商业活动都有它的规律,就是要以产品抓人,没有过硬的且深具文化底蕴与文化价值的产品,就不会有市场,更不会有前途。所以文化与市场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互利双赢。

  二、推动临清文化产业发展应遵循的原则

  1.突出资源特色与创意并重原则。临清多样化的文化资源是发展文化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应立足于临清文化资源比较优势,突出原有的地域特色与文化个性。但更重要的是创意至上。这种创意的内容应是全方位的,包括创意产品、创意技术、创意营销、创意管理等。

  2.政府引导与市场化相结合原则。应借助政府强大的公共行政管理职能和政治影响力,在制定规划、完善政策法规、营造市场环境、维护市场秩序、提供资金支持、引导文化产业深度整合、组建大型文化产业集团等方面发挥统筹和协调作用;还要依赖于开放的市场化运作体系,组建大型文化产业集团,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经营管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3.走出去、开放式发展原则。临清文化资源的代表――运河文化已经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具有走出临清、走出山东甚至走向世界的优势与潜力。应树立开放的文化心态,把打造文化产品与走出去结合起来,把临清最好的、具有世界级价值的文化资源置于更高的平台上去运作,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开拓广阔市场,增强文化影响力和竞争力。

  三、推动临清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思路

  1. 搞好规划,选准项目

  一个好的规划是产业成功的前提保证,规划决定方向,规划决定发展,规划决定效益。规划搞好了,可以使文化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发挥最大效益;反之,规划搞不好,则容易造成文化资源浪费,甚至破坏文化资源。在好的规划的基础上,要抓好项目带动。一个好的项目是成功的一半。一个好的项目可以激发一份活力、带起一片产业、形成新的增长点。要充分发挥项目的带动作用:以项目推动体制创新、以项目搭建发展平台、以项目整合文化资源、以项目催生市场主体、以项目推动文化产业集约化发展。

  2.研究文化消费市场,分析消费者需求,打造具有广泛市场影响力的文化产品,形成产业品牌

  产品是文化产业的基础,是产业延伸的依托,是价值扩展的源头,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保障。一个地方的文化强不强,重要标志在于有没有过硬的产品,有叫得响、立得住、传得久、足够数量的文化精品。为什么文化产业被称为内容产业,就是指内容至上,内容为王。

  打造产品,首当其冲的就是全面细致深入到位的市场调研,这是必不可少的第一步。当前的文化消费心理呈现出以下特点:休闲娱乐是当今时代的一大主题,能给观众带来欢乐是成功的重要因素;超强的观赏性,是抓住观众眼球的重要因素;体验并参与,是消费者的一大心理;青少年是中国文化产业的重要消费力量;追求时尚性,是当前重要的消费趋向。

  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对文化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包装,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内涵,使之体现现代风格和审美情趣。要重视以创意推动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将这些文化符号做成产业元素,重点开发文化旅游产品、新闻出版产品、现代演艺产品、影视产品、动漫游戏产品等,创造出既富有浓郁临清地域文化特色、又具有鲜明时代风格、符合当代审美要求的原创产品,形成创意文化新品牌。

  比如:建设一处融娱乐、休闲、游玩、健身、度假于一体的大型复合功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依托运河文化、贡砖进京、商贸码头、特色饮食等元素打造一台老少咸宜、能长演不衰的大众化演艺产品。推出贡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体验项目。生产"什香面"等的可携带、速食产品,打出"吃在临清"的文化旅游品牌口号。大力推进临清特色的创意文化纪念产品的生产,满足人们的购物需求,即使是博物馆里的一些文物亦可借鉴故宫博物馆的作法进行"活化"……

  不管是什么样的内容创新和品牌打造,都要具有饱满的文化含量。要经过科学的细致的专业团队的设计规划,还要有专业的投资经营公司或开发团队来管理开发,实现管理的创新与提升。要树立长远眼光,不能为了一点蝇头小利急功近利,鼠目寸光,竭泽而渔,那样容易产生负面效应。要慎重,有时候过度的商业开发把人吓跑了,不会吸引来高品味的消费者。

  所有这一切都离不了高科技的支撑。"艺术借助科技的翅膀才能高飞。"达·芬奇这句名言生动揭示了文化与科技的内在联系。国内外文化产业发达的国家地区省市无不是利用高科技的力量。现在的实景演出、印象系列,没有高科技作手段可以说是实现不了的。很多成功的案例都要把功劳记在高科技头上。山东印发了《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东省"互联网+文化产业"行动方案的通知》:"互联网+文化产业",主要是指运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推动文化产业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模式变革,提升文化创新力和发展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文化产业发展新形态。临清文化产业发展也要依托高科技的力量。

  3. 创意营销,宣传推广

  资源优势不等于产业优势,有了好的产品也只是有了品牌发展的基础。如果不能把它推介出去,"养在深闺人未识",不能让人们了解它、欣赏它、进而消费它,那么文化产品所包含的文化价值就不能转化成为商业价值。

  商品经济时代,大家都在搜肠刮肚、苦心孤诣地宣传推介自己的产品,想方设法扩大知名度,提高市场占有率。一般的路数固然重要,更关键的还是离不了"创意"二字,一位世界著名的营销学家说:在当今的商业时代,你要想让人们买你的商品,你去做广告说自己的商品如何好,这样的方式太普通了,太普通的东西就接近于愚蠢。所以善于包装,精于策划,头脑要灵活,方法要多样,广泛地调查研究市场,深入了解各阶层消费心理,敏锐地感知社会需求,吸引抓住人们的注意力。

  除了借助传统媒体如电视、报纸、广播等宣传推销以外,像节庆活动营销;影视剧营销;微信、博客营销(利用私人化的空间,发挥口头传播的可信度);故事营销等等也都能发挥很好的作用。不管什么样的创意营销活动,都要以做深做细为基础。要追求细节的完美,要有优良的配套设施、良好的文化环境、高素质的从业人员与高素质的当地居民形象。

  4. 深入挖掘,出奇制胜,形成产业链条

  指将文化产品线加长,通过主业产品向相关产品或下游产品拓展延伸,通过这种延伸,对内容进行深入开发而达到反复产出,为相关产业提供丰富的市场附加值。这就是产业的特性,浅尝辄止不叫产业,一件产品的价值只停留在它本身也称不上产业,在主业的基础上,通过市场化和产业化的组织,千方百计向外衍生,开发外围产品,相关联产品,开拓辅助市场,如章鱼般触角伸向四面八方,膨胀,孵化,生生不息,形成产业帝国,进行可持续的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获得巨大的利润,这才是文化产业的实质。

  现在的问题往往是:浅尝辄止,小富即安,满足于现状,缺乏深度开掘、一挖再挖的精神。旅游景点留不住人,纪念品老化,千篇一律,缺乏创意与新鲜感,服务跟不上。应该花样翻新,让人心甘情愿地停下脚步,心甘情愿地掏出钱来,这需要点子,需要创意,需要开动脑筋,更新观念。

  5.拓宽投融资渠道,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

  资金是任何一个产业发展壮大的重要基础,"长袖善舞,多财善贾。"有钱好办事。文化企业的运转往往遭遇资金短缺的难题。要转变观念,纠正以前的所谓"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认识和思路。文化并不是给经济搭台的,文化就是主角,文化就是产业,也是社会发展的核心因素。文化产业就要走市场化、商业化之路,改变过去等靠要思想。当然,在文化产业发展初始阶段,政府应为文化产业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有人说:"我们真要把一个产业做好,就要为商业资金服务,要让商业资金在这里面能赚到钱,得到安全,就能把事业做大,而靠政府输血,任何事业都是做不大的。只能救一时一地,不能救活一个产业。政府只能起救急的作用,而不能起一个振兴的作用。"

  除此之外,吸收民间资本和社会资本非常重要。引导企业和民间组织等社会力量参与文化产业。"资金本身越是商业资金,它就越聪明,越是政府资金,就越愚蠢。"

  6. 提供强大的创意人才队伍支撑

  人是文化创造的主体,要使文化产业大发展,必须有大量优秀的专业人才。一类是创意和高科技人才,一类是管理、经营人才。这两类人才缺一不可,是一个企业、一个地区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是文化产业得以快速发展的最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一要制定文化产业所需人才的培养规划,充分发挥省内高等院校人文学科和文化艺术类专业的作用,借助其优质教育资源培养文化产业方面的专业人才。二要积极引进文化发展急需的各类人才,为他们创造优越条件,拓宽引进渠道。三是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对作出突出贡献的文化工作者予以重奖。

  要鼓励一切创意力量参与文化创造。包括专业文化工作者,业余爱好者,普通群众,各行各业,各种阶层,男女老幼,尽情享受文化创造的快乐,营造文化创造的环境氛围。支持专业化的个人利用文化创造自我创业,支持一切并非从事专业工作的个人利用业余时间开展形式多样的创意活动,形成创意的浓郁气氛。特别是培养孩子创意的兴趣,开展丰富多彩的、形式多样的、五花八门的创意竞赛,创意活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形成创意的习惯,增强创意的乐趣。

  文化是慢功夫,要经过长时间的积淀、锤炼、升华。在宣传思想文化领域工作的领导干部要有长期作战的准备,不可能在一朝一夕之间就取得多么大的成效;要有忍受委曲的准备,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但这是功在当代、利于千秋的事情,需要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做。临清有"千年古县"的辉煌,我们有理由相信,临清的明天会更加美好!(本文为大众网特约专家撰稿,版权所有,禁止转载。

初审编辑:贾志丽

责任编辑:李乐涛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