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截图20170801134448.jpg'

临清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2017-07-31 17:00: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山东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 张伟

  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最初优势源于当地文化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临清作为运河流域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是我国运河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地理位置优越,自然条件优美,拥有着大量宝贵的自然、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明清时期,临清凭借大运河漕运兴盛而迅速崛起,成为当时中国30个大城市之一,素有"富庶甲齐郡"、"繁华压两京"、"南有苏杭,北有临张"的美誉。2006年,临清被联合国地名专家组认定为中国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县。它的历史人文、民风民俗等文化资源独特而富集,有着发展文化产业的鲜明特点和天然优势。因此,厘清临清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科学定位其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思路,准确把握其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可选择的模式,有效激活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生命力和吸引力,实现其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活化利用和深度开发,是实现临清市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的基本路径和现实选择。

  一、临清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

  临清拥有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天然禀赋优势,具有发展文化产业的极佳有利条件。深厚的文化积淀铸就了其多元化的文化板块,也孕育了它以"运河文化"为代表的多层次、多维度、多主题的文化资源系统,这构成了临清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势资源和重要根基。有效挖掘临清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独特魅力和潜在价值,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临清文化品牌,推进临清由文化资源富集向文化产业发展强市的跨越式发展,在全省乃至全国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是临清现阶段发展的重中之重。但就总体而言,临清对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尚处于较低端的发展形态,利用水平不高、发展举措较为单一的问题不同程度地存在,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比较优势还没有形成文化产业的竞争优势。具体来讲,临清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进一步提升:

  (一)发展观念有待于进一步提升。目前,缺乏文化资源的大区域整合观念,过于强调某个单一地块文化资源的小范围整合,条块分割,孤立发展,导致了以行政区划为独立单元的文化产业发展零散格局,尚未形成具有全省或全国优势竞争力的文化标识和文化品牌。

  (二)发展层次有待于进一步明晰。在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由于忽视了文化资源相关类别的发展更迭,过于注重旅游等文化资源的发展,还没能实现文化产业原有业态的自我扩展以及与其他相关产业的深度融合,直接导致了临清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低层次状态。

  (三)发展方法有待于进一步丰富。由于对文化资源研发的不足,在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过于强调对文化资源的直接利用和历史复原,所以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表现形式与表现手段比较单一,不能满足消费主体多元化、个性化的文化需求和情感体验。

  二、临清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思路和模式

  理清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思路,找出合理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是临清当前在文化资源富集基础上提升文化产业发展优势的关键。结合当前临清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实际情况,在资源占有的基础上大力推动文化资源的挖掘、整合、利用和再生,有效提高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能力和水平,找出符合临清特点的文化产业发展道路。

  (一) 临清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思路

  1.提升文化创意水平。文化创意是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先决条件,也是打造临清文化品牌的原动力。好的文化创意可以赋予传统文化资源更加深邃的内涵和更大的价值。因此,从文化资源中发掘、提炼出最能切入大众文化心理和精神诉求的内蕴,找出最具有市场潜力和竞争力的热点和卖点,设计出一种最符合临清特色的文化呈现方式,实现传统文化资源利用价值的最大化,才能充分彰显临清运河名城、千年古县的巨大魅力。

  2.推动科技的应用转换。科技是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核心驱动,也是铸就临清文化产业强劲肌体的重要引擎。科技的高速发展,不断引发传统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形式革新与业态更迭。特别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等高新技术的运用,有效拓展了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表达内容和表达方式,营造了文化资源与现代技术高度融合的全新体验。而目前,临清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中科技创新不足、科技含量偏低等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持续增长。必须不失时机地抓住技术变革的历史机遇,大力提高科学技术对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方式的提升能力及对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新型业态的创生能力,真正实现科学技术与文化资源的高度融合和互动发展。

  3.鼓励社会资本的介入和运作。社会资本是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支撑力,社会资本与文化资源有效对接,能够使得文化资源与文化创意、科学技术沟汇融通,从而转化成为现实的生产力。但由于这种有效对接制度的缺失或者不畅通,导致大批社会资本处于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闲置状态,大量文化资源的创意研发难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调动社会资本投资文化资源领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积极推动社会资本介入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促进体制和机制的创新,有效形成政府财政与社会资本多渠道、多层次的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真正实现社会资本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快步对接与合作共赢。

  (二)临清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可选择模式

  1.文化旅游。文化旅游模式的选择是基于文化资源富足的考量。依托临清丰富的历史文化、风俗民情等文化资源,进行文化旅游产品的整合包装,形成临清文化旅游的独特形象和核心竞争力,大力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深度开发和文化旅游的品位提升。但当前,临清文化旅游项目以文物古迹、自然风光等静态展示为主,缺乏文化旅游的深度体验和互动参与,并已成为制约临清文化旅游业进一步发展的短板。在未来一段时期,临清要深度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不断推出既有文化品位、又有参与体验的文化旅游产品与服务,为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带来新颖线路和全新思路。

  2.创意设计。创意设计是当前临清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中最为薄弱的环节。通过对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创意设计,形成具有临清文化内涵和地域特色的文化产品,是实现临清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持续发展并成倍增长的有效途径。而目前,临清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创意设计还仅仅是局部的、片面的、短期的,缺乏整体性的创意研发和宣传推广,没有形成系统化、多层次、代表临清风格的系列文化产品和服务品牌。依据运河文化特色及临清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特性,并在逻辑上进行合理的延展,创造性地研发设计出能够展现临清文化特色的文化资源创意产品体系,才能大幅度提高临清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产品的研发水平和设计能力。

  3.故事讲述。讲好故事是当前深入挖掘文化资源内涵的普遍流行的发展模式。它不仅可以促进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创意表达与广泛传播,还可以推动相关文化资源的挖掘与深度开发。临清要讲好自己的故事,就要注重对运河文化载体的内容表达,编制出能够支撑文化内蕴的故事情节,强化对历史人文、民风民俗和文化传说等的知识传播。临清市境内拥有名胜古迹70余处,其中运河钞关、舍利宝塔、清真寺、鳌头矶等2组11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系统梳理临清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时代影响,阐明临清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厘清临清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改造旧的表现形式,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此外,表现形式和传播手段的创新也应高度关注,使得故事的讲述跟上技术发展的大趋势。

  三、 临清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对策建议

  为了有效改变临清对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低端发展形态和利用水平,形成临清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点、线、面多层次、多方位、立体化的开发利用格局,实现临清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大发展,应注意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合理规划布局,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空间整合。

  1.依托《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和山东省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方案,牢牢把握文化发展改革的指导思想,把新发展理念贯穿于文化发展改革的全过程,制定符合临清特点的文化发展改革规划和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全面实现文化发展改革的目标和任务,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具有临清特色的文化产业,振兴临清经济。一是加强临清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挖掘和创新发展,对临清的文化发展做一个准确的定位,量身打造属于临清自己的独特的文化名片。二是利用区位优势,将临清文化资源的空间整合置于全省、全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体系,综合省内外文化资源分布、产业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等要素条件,构建具有全省乃至全国竞争力的文化品牌。

  2.依据临清文化资源的禀赋特点和产业基础,按照文化资源空间整合和协同创新的发展思路,通过联系、渗透、互补、重组等形式进行区域内文化资源的综合利用,避免文化资源产业化过程中的重复建设、资源浪费与恶性竞争现象,形成共同整合文化资源、共同研发文化产品、共同培育文化品牌、共同营销文化市场、共同分享文化成果的文化资源运营机制,最终构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布局合理的临清文化产业发展格局。

  3. 从文化品牌构建的战略高度出发,高度重视临清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内部整合与协同发展,提高本区域内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运作效率和发展水平,着力形成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合力。.

  (二) 调整产业结构,推进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产业融合。

  科技进步使得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产业边界逐步呈现出模糊化的趋势,文化产业领域内部及其与相关产业之间的渗透融合已成为一种发展潮流,进而促进了文化产业发展新业态的产生。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科技的研发推动、网络传播方式的渗透等等,使得文化产业的内部重组或文化与旅游、文化与演艺、文化与传媒等相关产业的交叉、融合成为可能,从而有效促进传统产业的结构调整,提升其他产业的文化内涵和精神气质,形成具有临清文化气质、代表山东文化特性的全新文化业态。

  (三)改变发展方式,强化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民间参与。

  有效的民间参与是实现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渠道和评判依据。但目前,临清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尚处于政府主导或企业主导的初级阶段,民间参与大都处于被动或象征参与状态,严重影响了临清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进一步整合开发,制约了社会生态、经济生态和文化生态的进一步优化提升。

  1.举办国学讲堂、文化讲坛、专题展览等活动,普及优秀传统文化。如临清对京剧的保护与传承,推进戏曲文化基因进校园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既传承了传统文化,又活跃了校园生活,完善了传统文化教育。

  2. 扶持民间文化社团组织发展。利用民间力量对传统文化等进行传承性保护,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览展示、传习场所等的建设,对濒危技艺、珍贵实物资料等进行抢救性保护,传承振兴民间文化。

  3.把建设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名城等与改善民生结合起来,保护其真实性、完整性和居民的生产生活的延续性。把民间文化元素、历史文化元素等融入到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临清特点的美丽城镇、美丽乡村,打造一批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4.保护和发展传统工艺。加强对中国传统工艺的传承、保护、开发和创新,挖掘技术和文化双重价值,推进传统工艺走进现代生活,运用现代设计改进传统工艺,促进传统工艺提高品质、形成品牌、带动就业。

  (四)完善制度建设,把对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宣传有机结合。

  1. 利用互联网等推动临清优秀传统文化的网络传播。协同媒体开办主题专栏、节目。大力宣传,强化全社会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加强对辖区内的世界文化遗产、国家文化遗产、省级文化遗产、文物保护单位、文化遗址、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珍贵资源的保护,推动文化遗产资源合理利用。

  2.健全文物、文化遗产等的督察制度,完善文物及遗产的登录制度。如列出临清美食文化清单等。

  3.推动文化资源的数字化管理,利用数字平台放大名人效应。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展示、传习所建设。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

  4. 对历史文化遗产,各地往往重申报、审批,而轻后续事情的有序有效的开展。保护、抢救、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等要同步跟进,在挖掘文化和自然遗产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的同时,完善保护性基础设施,整治核心区域环境,重点解决现有遗产资源利用不足和不当利用的问题。

  (五)扩大交流合作,提高文化开发水平。

  提高文化开放水平。推动临清文化走出去,扩大文化交流合作。交流合作包括省内交流合作、省际交流合作、国内交流合作、国际交流合作。另外,这种交流合作不仅有政府间的交流合作,还要有民间的交流合作,支持民间力量参与对外文化的合作交流。统筹引进来和走出去,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要之,对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活化利用与深度开发,是实现临清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的最佳突破口和最大着力点。在"一带一路战略"和文化强省建设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期,有效发挥文化创意、科学技术与社会资本对临清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动力支撑,大力推进文化旅游、创意设计,讲好临清故事,积极培育适合临清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新业态,有效强化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民间参与和文化认同,推动临清文化资源比较优势向文化产业竞争优势的成功转化,才能形成具有临清风格的文化品牌,建设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的"美丽临清"和"魅力临清"。(本文为大众网特约专家撰稿,版权所有,禁止转载。

初审编辑:贾志丽

责任编辑:李乐涛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