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截图20170801134641.jpg'

2017年临清之行调研报告

2017-07-31 16:55: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济南大学 蒋婷

  三天的临清采风之行圆满结束,这几天的调研学习,如同享受了一场文化的饕餮盛宴,感慨颇深。临清市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千年古县,明清因运河漕运而兴盛,成为江北五大商埠之一,有"繁华压两京"、"富庶甲齐郡"之美誉;临清文化底蕴深厚,文化遗产众多;大运河穿城而过,自然环境优美;民风淳朴,市井休闲文化气息浓厚;政府文化保护意识强,在文化保护和传承方面做了大量的有效工作,文化工作者的专业和敬业精神令人敬佩。但通过调研我们也发现,临清市在文化资源利用方面存在着意识比较淡薄、观念较为保守、战略缺失、措施乏力等问题。结合自身专业,本人尝试从一名旅游学者系统理论观察的角度,重点对临清市文化遗传的可持续利用和文化遗产旅游的保护性开发方面谈几点建议:

  一、树立市场意识,进行文化资源适度地保护性开发

  临清市文化资源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众多,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7项,市级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共计145项,种类齐全,而且文化内涵丰富,潜在的资源评价价值较高,能够满足旅游者的多样化的需求,具有较大的旅游吸引力,文化旅游开发潜力巨大。目前文化资源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做的比较充分,但文化资源的利用工作远远不够,文化资源的利用观念保守,没有将文化与旅游进行有效对接和融合,文化资源的经济和社会价值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和开发。因此,要树立市场意识,对文化资源进行适度的保护性开发,其必要性从三个不同的视角分析如下:

  1.基于保护视角的临清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分析

  目前对文化遗产公认的一种有效的保护方式是将其推向市场,进行适度的保护性旅游开发。诚然,以博物馆为主要载体的静态的展示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非常重要,但比较固化,且使用范围有限。文化遗产作为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对其进行适度的旅游开发既体现了开放的心态,又有助于弘扬当地传统文化、有利于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也为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更充足的资金保证。事实上,以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保护工作的更好开展,其有效性经过了很多地区的实践检验。防止很多文物处于逐渐被破坏和不断销蚀的状态中,尤其是大量的无形的非物质的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不能以片面强调以原真性为借口,不做主动地保护性开发,不去活化原真性遗产。要加快推进文化与旅游的融合,推进临清市文化资源走向市场,进行保护性旅游开发,开展文化遗产旅游,保护和传承临清文化资源。

  2.基于价值视角的临清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分析

  将临清市文化遗产作为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对其进行适度的保护性旅游开发,可以带来三方面的价值。一是产生经济价值。通过文化遗产旅游活动的开展带来游客,增加消费,带来旅游收入,游客的停留时间越长,旅游收入就越多,从而带来更多的经济价值;二是产生品牌溢出价值。随着游客和外来人口的增加,口碑传播效应也会越来越明显,良好的口碑宣传可以带来目的地旅游品牌的溢出价值。三是产生社会价值。将原本固化的文化遗产进行"活化"处理,可以促使本地年轻人回流,一方面有助于解决社区的空心化问题,另一方面,年轻人反哺故里,使得当地血脉和传统文化传承下来,也会产生较大的社会价值。经过几天的调研,我们发现,临清本地人生活节奏慢,休闲市井文化特征明显,这些文化特质实际上为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和商业化运作提供了帮助,为临清建立度假休闲养生目的地提供了重要的文化基础。

  3.基于游客视角的临清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分析

  从微观的游客体验视角来审视,对现代游客来说,参与文化旅游活动的诉求主要是为了更好地体验当地文化,因而,游客并不满足于只在视觉上感受理想化的遗产地和古街巷,他们还想购买原真性的或者仿制的旅游商品,还想更多地参与到一些体验性的活动中。现有的静态的物质化的文化展示,忽略了文化内涵的开发,产品的游客参与性和深度体验远远不够,体验所给游客带来的审美的、娱乐的、教育的功能远未达到。临清文化旅游资源多样,对文化遗产旅游资源进行主题化、参与性的保护性开发能够调动起旅游者对文化资源的兴趣,激发他们深度体验旅游活动的热情,也对临清的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起到更好的推介和宣传作用。

  二、统一战略思想,协调多方尽快制定临清文化遗产旅游战略规划

  2017年2月,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加快推进十大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建设实施方案》,提出加快建设包括鲁风运河在内的十大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这是全面贯彻全域旅游发展理念,落实旅游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举措,为临清市文化旅游的战略规划提供了政策导向。因此,需要明确文化旅游开发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中的战略核心地位,开展科学的旅游规划和系统的开发,从资源分析、市场定位、产品打造、品牌推广、商业模式推广、旅游商品开发等多方面统筹设计规划。在战略规划上实行政府主导,各部门联动,加强文化、旅游、城建等相关部门的协调与配合, 加快不同主体归属的资源整合, 优化临清文化旅游发展环境,共同打造临清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

  同时也要注意,临清市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是一个分阶段的持续的保护性开发过程。第一步,进行文化遗产的科学分类和价值评估,使之成为具有旅游开发价值的资源和旅游吸引物;第二步,通过市场分析、产品定位等,对文化遗产旅游资源进行系统开发,使之成为游客可以观赏、参与、体验等多元化的旅游产品;第三步,赋予文化遗产旅游产品丰满而鲜明的旅游形象,树立对游客有较大吸引力的品牌形象;第四步,关注游客核心诉求,对文化遗产旅游产品、形象及品牌进行包装和整合,提升品牌价值,推动其走向市场。

  三、以"中州运河古城"开发为核心,构建有效的可持续开发模式

  《方案》指出,"鲁风运河"品牌依托相关地市旅游资源,深度挖掘山东运河沿线丰厚的历史文化和浓郁的民俗风情,以"诚信、仁义、包容、开放"的齐鲁运河文化内涵为核心价值,构建西部隆起带上的特色文化带、人工运河水生态景观带、运河新经济带,以运河山东段主要节点为依托,形成具有国际示范意义的历史文化遗产廊道。空间布局上以运河文化为灵魂,以运河水道为骨架,聊城是旅游核心区之一。从《方案》中看,临清中州运河古城是空间格局构建的主要支撑点,应作为临清文化旅游开发的重点。

  临清中洲运河古城区是千年运河名城的象征,至今仍保留着原有的古街巷,运河钞关、鳌头矶、清真寺、会通桥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散落其中。建议在有效保护的基础上,对这些历史文化街区和文化遗产进行统筹的设计和系统的规划,着力打造有一定品牌影响力的古城文化旅游目的地。以古街巷为例,可以考虑的主要开发设想是:有步骤有规划地进行保护性开发和街巷院落的修复,采取景区和社区融合的开发模式,有计划的迁出部分居民,知名的大院由政府出面租下,像冀家大院、汪家大院等有故事且有影响力的院落式古民居开发成典型的旅游体验型院落、胡同,慢慢形成片区,作为知名旅游景点宣传推广,普通的没有故事的古民居作为民宿和人文美宿。进而,通过在资源、市场和文化的深度认知基础上的精准定位,配合科学合理的空间结构和功能分区设计、有吸引力的旅游动线设计、鲜明的旅游标志引导,打造有特色的景点景区,使游客在游憩过程中产生良好的感受和体验,从而产生地方认同,甚至地方依恋,相应地,游客就会延长停留时间,增加消费,从而带来可观的旅游收入。古街巷的开发一定要站在多重利益相关者的视角考虑,初期战略提倡政府主导,政府制定相应的保护政策和扶持政策,成立相关机构, 全面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开展相关人员的培训。中期可考虑政府、企业、中介组织和居民合作的开发模式,政府招商引资,提供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企业参与古街巷的开发利用,企业和中介组织在开发利用中接受政府监督,居民是开发的直接参与者和受益者,参与利益分配,政府统筹利益协调,确保多方共赢的合作局面。

  根据分类开发保护原则,不同的文化遗产的开发模式不同,现有做的比较好的像贡砖、钞关,采用博物馆模式;非物质文化遗产临清肘捶、临清谭腿等采用节庆活动模式,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和科学性。

  四、适度开发,处理好开发与保护、传承与创新之间的关系

  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中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把握好开发的"度"。这里的"度",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开发的时机要成熟,要合事宜,例如,对于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像临清贡砖等,首先要做的是保护好现存的文化,政府要提供健全的法律保障、制度保障和和充足的资金保障;培养传承人,建立传承人的培养和激励机制,激发传承人对非遗文化的兴趣、使命感和责任感。二是指开发的程度恰到好处。通常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展示性强的特点,具有鲜活的历史感,容易对游客产生巨大的吸引力,但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成旅游产品易产生扭曲变形,丧失文化的本真性,故而,已进行旅游开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设计具体旅游项目及开发的程度上要掌握好一个度,在在开发中要遵循可持续发展、文化本真性、分类开发保护、地域性的原则。

  此外,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传承性的同时也具有活态性、社会性,会随着时代的发展有所变化,在内容和表现形式上会呈现出不同的形态,要与时俱进,适度创新,使其适合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念。比如,清真八大碗作为汤菜,以牛羊肉为主要原料,滋补强身,但追根溯源,这道菜原为军事菜品,回兵为了在战争中能够迅速行动,事先准备好成熟的牛羊肉制品,开饭时架锅烧汤,浇在熟制品上即可,这样制作的菜肴方便快捷,但口味偏重,较为油腻,在大众用餐越来越注重营养与美味的今天,如果"清真八大碗"能够在不违背伊斯兰教义的基础上进行改良,使其更符合当代人的口味和营养诉求,想必会更有市场认同度。

  五、加快宣传与营销,促进临清市文化旅游产业的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

  文化遗产,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其独特的传承方式往往不为人所知,文化遗产旅游需要有适当的宣传才能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吸引更多的投资者与游客,加快市场化运作,同时促进社会大众广泛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产业化中来。

  建议由临清市文广新局和旅游主管部门牵头,协调相关部门对临清市文化遗产进行整体营销,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名度。充分利用新媒体渠道,积极向外宣传和推介,实现文化旅游产品与潜在消费者和游客的互动,提升旅游产品形象,同时利用智能导航、虚拟仿真技术、多维地理信息技术等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进行立体化全方位的展示,提高游客体验价值,也有助于文化资料和档案的保存。定期开展庙会、龙舟赛等节会、赛事等文化旅游活动,提升文化旅游产业的影响力。随着临清文化遗产旅游逐步走向正轨,要在"鲁风运河"目的地品牌的基础上,着力打造软性的服务品牌,从资源禀赋的视角转移到软性的服务视角,将民风、文化、情感、卖点融入到这一品牌中,形成具有首创性、示范性、带动性的区域服务品牌。

  六、提供与消费者需求相适应的多元化住宿产品,构建完善的公共服务保障体系

  "食"和"住"是旅游者最基本的需求。临清市饮食文化内涵丰富,美食和特色小吃众多,餐饮环境优越,今后考虑进行美食旅游路线的设计和开发,满足游客寻求"舌尖上的运河"的心理需求。但住宿业作为延长游客停留时间的最重要依托,发展比较落后,市区基本都是以星级酒店和经济型酒店为主的标准化住宿产品,缺少文化特征明显的主题酒店和精品酒店,实际上,住宿产品也是游客所消费的主要文化产品,随着文化遗产旅游者的进入,他们在欣赏、体验文化遗产的同时,更希望入住一家有文化品味的酒店,因而,住宿产品的提供要多元化,针对中高端市场,考虑建设开发具有主题性和体验性强的人文美宿和精品酒店,面向中低端市场,可以提供地方文化和乡土文化气息浓厚的民宿,以此来满足游客的多样化文化体验需求。当然,由于临清现在开放性不够,游客数量少,相应的住宿需求还没有集中地呈现出来,随着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此类需求的市场反应会越来越明显,可以早做部署以防患于未然。除此之外,临清要大力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在公共交通服务、公共信息服务、公共安全服务、旅游公共环境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思考和整体的布局。完善的公共服务反映了当地政府的治理能力,与临清市政府提出的"生态临清、绿色临清"相适应和协调的应该是布局合理、功能配套、设施完善、景观秀美、特色鲜明的临清城市风貌,特别要大力推进"旅游厕所革命",营造卫生、整洁的公共环境,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形象。

  综上,关于临清市文化遗产旅游保护性开发的建议,希望能为临清市委市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一点有益的启示。可以想见,千年古城临清市通过整合文化旅游资源,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打造区域文化旅游品牌和服务品牌,必将推进全域旅游的发展,使文化旅游业成为切近居民文化生活、满足游客体验品质的幸福产业。(本文为大众网特约专家撰稿,版权所有,禁止转载。

初审编辑:贾志丽

责任编辑:李乐涛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