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截图20170801135021.jpg'

临清市文化产业发展路径探析

2017-07-31 16:42: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耿欣

  

泉城旅游智库 耿欣

  (一)临清印象

  运河文明,独数临清。

  山东临清,只有不足百万人口的小城,因着世界文化遗产--京杭大运河的穿城而过,造就了诸多第一和唯一,并将之孕育成了一座至为罕见而独具风情的世界级运河文化重镇。或许是老天爷眷顾其民风淳厚;或许是老祖宗的文化基因强大;或许是老百姓对创造生活情志的不懈追求。在这座小城,"三老"资源俯拾皆是,如繁星闪烁于夜空,波光投映在大运河的水底,千百年不断照耀着两岸人民。

  宛如掀起新娘的盖头,临清文化的天生丽质总令人惊艳。临清贡砖、山东快书、肘锤等一百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富集,于全国来讲可拔县域之头筹;什香面、八大碗、下凡肉、济美酱菜、进京腐乳等数十种美食沿运河上下飘香。京剧之乡、书画之乡、曲艺之乡等十几块金字招牌,光耀齐鲁大地;唐代哲学家吕才,明代文学家谢榛,古筝演奏家金灼南,抗日民族英雄张自忠,当代学界泰斗季羡林,当代语言学家西南大学教授刘又辛等生于斯长于斯,亦谓百花竞放。明清时期,临清依靠运河漕运迅速崛起,临清钞关税收居运河八大钞关之首,成为江北五大商埠之一,繁荣兴盛达五百年之久,有"繁华压两京"、"富庶甲齐郡"之美誉。此地正是美食、美景、美人、美品、美业共同青睐,如此这般,于大运河来讲,唯此城"囊九州而特色,集五湖而独灿"。

  临清,是运河上的一部百科全书,更是一部活态的中华文明纪录片,越是走近她,越能够了解中华文明中硬的气质、坚的品格、韧的精神;越是走近她,越能够感受到中国人敢于突破、勇于奉献、善于创新的精神。多元文化如梭般交织出临清独具魅力的文化气象,让临清颇有傲人之姿。题写一首《登鳌头矶有感》,为之诵。

  朝开运河水,独涌临清州。古风荡千里,新韵修一畴。煌煌星如炬,皎皎月似钩。竞帆侧畔过,老树春可筹。

  但就是这样一座城市,如今确成了典型的"资源富矿,产业穷市",难免让人心存遗憾。十年前所见中州古城区域还是活力充沛,市井繁华。于今一观,略显垂暮。不光是环境差了,年青人也绝少见了。门前的老葡萄架几乎散倒,三五个老人互相无言,只静坐着看我们穿巷串门。门楼颓隳,院子草荒,几处稍有历史和故事的院落更是难掩败落。心情亦随之败落,随之沉暮。

  此次,随着大众网组织的调研采风活动,对临清文化产业的发展有了一点基本认识。通过座谈,特别是当地一些老专家、老艺人的痴心与情怀令人备受鼓舞,顿感责任在肩。

  (二)对临清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些思考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一切文化资源都可以成为旅游产品。文化是旅游品牌的核心动力,也是旅游品牌要素向高端产业生态群集聚的第一推动力。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对于推进旅游转型升级,促进文化繁荣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文化和旅游已经上升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习近平总书记来山东视察时做出了关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指示。早在2007年,省旅游局就准确把握旅游经济发展的规律和趋势,挖掘我省独具特色的好客文化,策划创意了"好客山东"文化旅游品牌,并举全省之力打造这一品牌,开启了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新篇章。全省坚持文旅融合发展方向,着力完善品牌体系,策划创意了东方圣地、仙境海岸、平安泰山、泉城济南、齐国故都、鲁风运河、水浒故里、黄河入海、亲情沂蒙、鸢都龙城等十大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这十大品牌具有鲜明的山东地域文化特色,既是文化品牌,也是旅游品牌,是对好客山东文化旅游品牌的延续和深化。临清正是鲁风运河与水浒故里两个品牌的交集,具有得天独厚的文化发展原生动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应该是临清文化产业迅速崛起的最佳路径之一。

  根据调研发现,临清文化旅游产业还存在不少短板和瓶颈问题,主要表现在:文化旅游发展观念与发展环境尚比较滞后,自主创新的意识和能力有待加强;产业的组织化、规模化程度较低,缺乏富有竞争力、上规模高水平的大型文化旅游企业及载体;文化旅游项目的数量、规模及带动性不足;文化旅游发展的制度保障及人才保障尚不能完全跟上高速发展的需求,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深化。

  要全面激活临清的"文",需要有股子长劲,来做活做实做好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文章,实现高品质的"化"。实施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战略,把经济的、社会的、历史的、现代的、物质的、精神的各方面文化利用起来,转化成旅游产品,才能改变临清"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窘境,真正抓住品牌化发展的牛鼻子,把临清这座城市品牌喊响打亮。

  喊不能空喊,打不能虚打,抓不能轻抓。所以,根据调研情况和临清文化产业发展的实际,我给临清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提出了"八卦拳式"的路径,以期达到有的放矢的效果。这个"八卦拳式"路径,就是"理、定、规、制、融、智、创、品",此八字相生相倚,奇正相合,融入全要素、全时空、全产业、全社会,不仅可以打通产业融合的"任督二脉",更能增强产业融合、产城融合、居游融合、价值融合的内劲和根基。

  一、理

  理,是道理。就是既要认识和把握文化、旅游的各自发展的内在规律,又要全面认识和把握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基本模式。理,是梳理。就是要认清楚临清文化、旅游产业的家底,要有一本明账、细账。理,是理解。共建才能实现共赢共享。虽然职能有别,文化部门和旅游部门都要摒弃条块自治,从事业与产业的角度科学构建融合发展新体制、新机制。因此,市委、市政府应迅速启动文旅融合重大工程工作机制,统筹全市文旅融合发展。建设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数据库,从资源、政策、项目、产业、人才等各个方面,特别是国内外发达地区的案例和本地区发展的战略瓶颈与短板问题,要科学分类建档建库,创新统计方式,摸清家底,理清政策,找准方向,把握关键。

  二、定

  定,是定位。就是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山东优势,坚持高端引领、创新驱动、融合发展的理念,立足"四有"推动"四化"的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促进要素集约化、功能枢纽化、产业融合化、区域协同化、环境国际化发展,彰显临清特色,突出临清精神,锻造临清品牌,把文化产业作为先导性、战略性、支柱性产业来培育,探索建设山东省文化改革创新先行区。围绕建设全球运河文化发展标志区、中国运河文化发展核心引领区、山东运河文化改革创新先行区,以本真性传承、衍生性生产和创意性发展为核心,以居游一体共建共享为方向,以"文化+"、"旅游+"为主要手段,以结构优化和质量提升为发展目标,打造原生态、活态、新业态并存的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新生态,塑造"运河文明 独数临清"的文化形象品牌。

  三、规

  规,是规划。依托产业发展定位,研究编制《临清市文化产业发展总体规划》,突出"多规合一",融旅游、农业、工业、国土、环保、住建、城乡、交通、旅游、新农村建设等专项规划为一体,借鉴全域旅游发展模式,构建临清独特的"全域文化发展战略",建设全方位、立体式、常态化的文化品牌提升矩阵,形成品牌高端动力结构。全域,既是全时空,也是全要素;既是全产业,也是全价值;既是全链条,也是全平台;既是全行业,也是全部门;既是全管理,也是全治理。总体来讲,就是打造全时、全业、全民、全品的四全发展新模式。强化战略导向,实施改革创新驱动战略,着力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推动产业创新。实施转化战略,即把顶层设计转化为系统部署,把"设计图"变为"施工图"。既要解决好"卡脖子"问题,实现"弯道超车",又要推动"生态循环"和"价值循环",实现"产业溢价"和"品牌溢价"。

  四、制

  制,是体制机制。高质高效实效的制度供给是部门联合、资源整合、产业融合的基础保障和动能来源。文化消费升级已经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中"常态化",要求政府必须做好文化产业治理制度的顶层设计,加快研究制定与"全域文化"和"文化+"战略相匹配的体制机制,实现由部门职能管理向产业治理转变,进一步释放制度供给活力和红利,提高制度供给质量和效率。深化"放管服",优化制度供给机构和机制,建设切实有效的基础设施保障、人才发展保障、营商环境保障、产业融合保障、政策供给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保障等基础性制度保障体系,统筹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共建,引导文化产业朝着创新驱动、深度融合、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方向发展。设立文化产业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领导小组,统筹文化产业发展制度供给。

  五、融

  融,是融合共生。对临清来讲,要推进文化资源优势变为产业竞争优势,需要搞好文化产业的内部融合与外部融合,形成内部共生、外部共融、共建共赢的发展新态势和新格局。内部融合需要以文化产业发展总体规划为引领,以制度供给侧改革为抓手,以深挖资源特色和优势为方向,加快产业基因重组和流程再造,加快资源产业化、资产资本化运作,建立文化资源创投平台,培育既叫好又卖座的文化产品。外部融合就是要加快实施"文化+"战略,培育文化新业态。特别是注重文化+旅游、文化+旅游、文化+工业、文化+金融、文化+农业、文化+生态、文化+服务业等七大工程建设,积极培育文化新业态、新产品。同时,注重建立和完善外部融合体制机制,建立市级文化产业融合发展联席会议制度。

  六、智

  智,是智慧、智库。按照现阶段临清文化产业发展实际,一是要加快文化产业智慧化进程。对现有场馆、展馆、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进行智能化提升,提高旅游含量。加快《临清市文化产业数字化建设规划》编制,建设文化产业数字化管理系统,突出产业智慧化和智慧化产业双轮驱动。二是要加快智库建设。按照"官产学媒研"五位一体模式建设临清市文化产业高端智库,加快招才引智、招商引资步伐。

  七、创

  创,是创新创意创业。临清文化产业创新首先是制度创新,其次是业态和产品创新,再次是品牌创新。创新的路径是"文化+",创新的渠道是产业新旧动能转换。实施文化旅游创新工程和"互联网+"行动,着力实施体制机制、政策环境、市场体系、金融服务、人才培养、发展模式等六大创新,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以文化旅游企业为技术创新主体,以协同创新、研发攻关、成果转化、区域统筹、人才培养等为主要构成的文化旅游创新体系。创意,就是要提升临清文化创意产业空间。通过老旧工业厂房、传统商业设施、有形市场改造升级和农村集体产业项目选择高端产业等四种方式,转型升级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创业,就是提升临清文化产业承载力,促进产业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发展,强化对文化创业的政策扶持和服务力度,加快文化产业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着力培育一批骨干民营文化企业。

  八、品

  品,是产品、品质、品牌。现阶段需要对临清现有的文化产品在做好数据库建设的同时,优选出代表性产品进行创意设计包装,加大营销平台和渠道建设力度,打造一批具有临清IP的文化创意产品,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运河遗迹遗址、临清美食等传统产品融入创意设计,加大对中州古城、三和工业厂房、鳌头矶片区等的保护,加大对运河沿线村落的环境治理和民宿开发,使现有的资源得以旅游化,同时,对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应注重品质,突出品味,更要塑造品牌。

  (三)对临清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几点建议

  临清文化产业资源基础好,产业发展潜力大,需要进一步对标《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坚持用"四新"促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把文化产业打造成跨界融合、智能智慧、品牌高端的动力产业。以文旅产业为抓手、以"八卦拳"路径为重要手段、以顶层设计、工作机制为核心,从品牌产品、示范工程、项目建设、融合要素支撑体系出发,逐渐打造"点、线、面、体"的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新格局。

  一是优化文化旅游创新发展环境。以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为目标,加强部门间的沟通协调,积极探索跨部门合作新机制,建立文化旅游协调工作机制,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发改、国土、财政、税务、文化、旅游、交通、工商、教育、水利、林业、农业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全市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重大工程指挥部,形成有利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工作体系,在全市形成支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良好氛围。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设立10亿元规模的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基金,重点打造中州古城等一批地标性项目。

  二是加强文化旅游融合载体建设。依托现有相关项目、平台等,建立一批各具特色的国家级、省级、市级文化旅游融合示范基地。加强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建设,探索集群式发展、创新链、产业链和价值链互动结合的新模式。加大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和引进。结合城市旅游发展,加大对城市文化肌理进行梳理,保护城市成长年轮,增强城市文化质感和层次感,留住城市记忆。结合乡村旅游发展,加大对各类历史文化名村、民俗村等的保护,打造一批乡村文化浓郁的民俗旅游村,推出一批"非遗"特色村落。结合文物保护,积极推进文物与旅游一体化发展。研究完善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培育一批带动性强的文化旅游领军企业,促进文化旅游集聚发展。

  三是强化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功能。坚持融合发展、联动推进、市场导向、创新提升的原则,实现在关键性制度突破、产值提升、文化旅游企业培育、人才培养、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等方面的发展目标。发挥旅游项目引领带动作用。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新旧动能转换目标,加快筹划及实施文化旅游重大项目统筹,提高文化产品旅游含量和市场竞争力。加强文化旅游项目顶层设计,建立专家咨询机制,统筹协调项目组织、实施、管理及营销。 强化与科技的融合,推动文化旅游项目的数字化进程。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文化旅游节庆活动。有效整合全市文化演出资源,加快培育一批精品文化旅游演艺项目,促进夜经济发展。(本文为大众网特约专家撰稿,版权所有,禁止转载。

初审编辑:贾志丽

责任编辑:李乐涛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