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临清贡砖官窑窑址 穿越清明上河图的繁华(图)

2017-06-13 17:32:00 来源: 齐鲁晚报 作者:

  ▲临清贡砖炼制现场(资料片)

  今年5月,山东省考古研究所的考古人员在古运河北岸、临清市戴湾河隈张庄村发掘出土了17座古代临清贡砖窑址。发现的17座古代窑址,年代从明朝一直到清朝末期。这次考古发掘,让临清贡砖“官窑”首次以实物形式亮相,保存完好的古窑,成为临清贡砖“官窑”的第一个历史样本。

  拂去这个“历史样本”上的尘埃,古临清向我们展现了一幅大运河沿岸的清明上河图。我们选取曾在临清地方志上留过痕迹的四个人物,来展现当年的繁华。

  民工章老汉

  隋朝时候,临清有条章子巷,巷里住了位章老汉,以小本生意为生。605年,隋炀帝下令挖大运河,先后征发了民工200多万人,章老汉也被征去挖河了。他非但不悲伤,反而非常高兴,干活十分卖力,因为他做梦都想着有一天运河会通到他的家门口。

  流血流汗挖了四年,成千上万民工累死了,运河通到了洛阳,通了江南,就是没有开到临清来。章老汉回到临清后,一头栽倒在病床上,终日痴呆似的唠叨:“会通、会通、会通,生个儿子叫会通,抱个孙子叫会通。”不少人以为章老汉得了失心疯,后渐渐明白老汉心意:运河开通了,水陆交通也就便利了,临清的买卖就好做,生活也就容易过了。

  几百年后,元世祖忽必烈定都北京,下令开凿从山东东平到临清的一段运河,连接原有运河,从北京到杭州便可贯通。但当时河道浅窄,水源不足,超大船只无法通行。

  1410年,明成祖朱棣派工部尚书宋礼督领25万民工疏浚治理会通河,但屡屡受挫。农民白英毛遂自荐,根据会通河的地势水情提出策略,解决了会通河水源不足、地势高低不平的难题。

  1419年,会通河治理工程竣工,临清正式通航。

初审编辑:贾志丽

责任编辑:李乐涛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