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时候与超低票价说再见了 电影市场新规10月1日起实施

2018-09-20 09:05:00 来源: 齐鲁晚报 作者:

  像电影《重返20岁》这样大面积9.9元抢票的现象不会再出现。

  多方信息显示,从10月1日起,有关部门将取消第三方和影院自有渠道的线上票补。另外,新规还限制第三方线上售票手续费不高于2元(含票务系统),院线、影投不得参与分配;未获得公映许可证的影片将无法开展预售;线上售票对影院的结算周期从今年10月1日开始变成8日内结算,明年10月1日起要求即时结算。

  新规的实施,意味着自2014年开始影响电影市场的线上票补手段将成为历史,此前不断出现的9.9元、8.8元电影票价将很难再见到,电影市场竞争有望回到质量和内容的竞争。

  齐鲁晚报记者 倪自放

  票补背后道道多

  所谓“票补”,通俗地讲,就是电影出品方和互联网购票平台给予电影票的补贴。比如某部电影的最低结算票价为35元,若观众买票低于这一价格,比如19.9元甚至9.9元,其差额由电商或片方补贴给影院。

  制片方和电商平台为什么要实施票补?对于制片方而言,进行票补是为了以低票价吸引观众,挤压同档期其他影片的市场份额,从而提高自身在市场上的排片占比及票房。而对于电商平台而言,有拉新客户、提高平台话语权、收取高额手续费等利益,与网约车平台大投入抢客户有异曲同工之意。

  票补力度有多大?2015年是在线票务平台最疯狂的一年。据统计,当年中国电影的440亿元电影票房中,有30亿到50亿元是来自票补。在今年年初召开的第二届中国电影投资高峰论坛上,某电商票务平台负责人介绍,2017年电影片方投入的票补高达12亿元左右,票务平台投入的票补高达8亿元左右。据统计,2017年中国电影网上售票占比已经超过8成,而其中8成以上的份额,由猫眼和淘票票两大寡头瓜分。

  票补一方面让更多的观众以低票价走进影院,培养了观众的观影习惯;另一方面,票补也用资金粗暴地干预了影院的排片。比如华谊执行总裁王中磊曾在一次论坛上表示,“你不掏钱,就只能眼看着掏了钱的片方抢走你的市场份额,如果你不补,电影院就不给你排场。”

  支持上座率的是好片

  取消票补之后,观众还能买到便宜的电影票吗?济南一位院线人士表示,可以肯定的是,远低于电影价值的畸低票价不会出现了,“比如,2017年春节档出现的14.9元看电影、18.8元观影套餐,甚至8.8元、6.6元的超低价促销,这些在强力票补下出现的超低票价肯定不会出现了。”这位院线人士表示,其实从2018年春节档开始,低于19.9元的低票价也很少出现了。

  这位院线人士表示,取消票补的政策会带来票价上的调整,这个调整期可能会长达数月,但不会带来大的波动,“观众的观影习惯已经养成,就目前的影院实践来看,好的影片比一般的影片票价能高一倍,但依然不乏观众,从长远看,支撑影院上座率的还是好电影。”

  业内人士分析,影院的实际票价也不会铁板一块,此次取消线上票补,但并未限制影院自身的线下票补,“成熟的影院有较为固定的观影群体,取消票补对这些影院的票价影响不大。一些新开影院或者之前客流就不太理想的影院,对电商平台的依赖性大,取消票补后,这些影院可能会有一些线下促销,比如买一张票赠送爆米花之类的举措,变相降低票价吸引客流,不过这些举措并非全局性的。”

  新规让市场各司其职

  取消票补对于制片方、电商平台、影院影响如何?多位业界人士表示,取消票补对于电影市场参与各方长远看都是好事,电影市场的竞争将回归到内容和质量的竞争。

  取消票补不会使票房下降。其实今年的春节档就尝试了“限补令”,大年三十到正月十五期间,各大片方联手限制票补——全国影院票价(普通观众实际支付部分)不低于19.9元;单片票补数量不得超过50万张。春节档的“限补令”,并没有影响票房,依然大幅增长。

  对于取消票补,多数影院表示欢迎。济南一位影院经理告诉本报记者,“票补实际绑架了制片方和影院,影院受害匪浅。一些烂片票补非常大,占据了场次,非常影响影院的收入。电商平台的强势,也让影院自身的会员系统近于瘫痪,取消票补,影院的自主权将增强。”这位影院经理还对线上即时结算非常期待,“说实话,电商平台的强势已经让影院恐慌了,大部分票款从电商平台走,电商平台结算时间长,影院有时候一天都见不了多少现金。”

  取消票补的新规,影响最大的应该是电商平台。因为此次新政除了取消票补,还限制了售票手续费。不过淘票票总裁李捷仍坚持对媒体表示,新规对购票平台的影响不会很大。“淘票票平台现在不仅仅是在提供购票工具,我们的评分、评论、内容也是用户观影的重要参考。”与票补不再捆绑的售票平台,确实回归到了“服务者”身份,这也让电影市场各方各司其职。

初审编辑:李乐涛

责任编辑:李乐涛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