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聊城 |山东 |国内 |国际 |体育 |财经 |娱乐 |女性 |汽车 |房产 |时政 |民生 |经济 |社会 |图说聊城 |论坛

您的位置: 山东新闻

站内搜索:
记者下基层调查随笔:“他又琢磨到头里去了”

作 者:王爽 来 源:大众日报 2011-08-16 08:09:00

  绿树、青山,苍翠欲滴;大棚、民居,错落有致。这是记者走进济南市历下区董家镇张而村的第一印象。

  盛夏时节,驱车在村里兜一圈儿,没遇到什么人,整个村庄非常宁静。原来,正赶上张而村农闲。面对记者的疑惑,村支书赵顺桂不以为然:“村民都出去旅游了,我们这儿一年里就六七月份得闲,不出去的在家消暑,愿干点活儿就在棚里育育苗子。”

  一切的改变,始于与草莓的结缘。现在,张而村是远近闻名的草莓村,村里95%的居民种大棚草莓;村支书赵顺桂最先领着种,得了个响亮的绰号“草莓书记”;这里的草莓统一挂“张而牌”,卖价比一般草莓高出不少。

  草莓是赵顺桂引进的。早先村里人跟风种苹果、栽山楂,也有弄大棚菜的,大多数没挣着钱。1995年1月9日,赵顺桂干上了村支书,外出考察后决定引种草莓。“当时村里很多人都不认可。这也是常理,搞不出经验来,老百姓都不敢弄。所以头年只有9户种了,是村两委和党员带头。”第二年,扩展到40户,不少人当年就成了万元户,村民种草莓的热情被“点燃”了。

  张而村的草莓不一般:通常大棚草莓每年春节前后上市,但张而村12月下旬就丰产了。赵顺桂说:“植物在深冬都有休眠期,一般草莓要休眠800小时,春节后才能上市。我们想了个土办法,每年在下霜前就盖上大棚,打破草莓的休眠,新品种的休眠期只有几十个小时。这样一来,采摘期整整提前了一个多月,直到次年5月才下市。”

  现在,沈阳农大、泰安果科所、莱阳农学院很多专家,都是张而村的常客。村两委坚持一年外出考察两次,并先后引进并推广应用了以色列微滴灌、日本EM生物、异花授粉、立体栽培、微机控制恒压变频节水灌溉等20余项国内外先进农业技术。现在村里一来专家讲课,大喇叭一喊都去,去晚了没座位。谁家上了新技术,研究了新品种,都争着去看、去学。“每用上一项新技术,收入就见涨。”村民刘传中说。

  还有好多“法儿”,都是村民学了技术后自己琢磨的:杀虫用烟熏,用特别配制的中草药在棚内点燃杀虫、驱虫;草莓现花时,请蜜蜂帮忙授粉;一茬草莓保证“喝”两次鲜牛奶,开花时一次,收果前一次,成熟后的“牛奶草莓”颜色鲜亮、口味纯正。55岁的村民赵福贵力邀记者去他的大棚参观:“我搞的是无土栽培,种出的草莓品质好,但就是产量低,我正想其他法儿呢。”

  周围村看着眼热,也种上了草莓。这时,张而村已开始种甜宝、红脸颊等新品种,还开始钻研草莓套种西瓜、洋香瓜等技术,总是先人一步。随着草莓产量逐年增加,张而村每年都要雇上周边村的500多人帮着采摘。

  村里有草莓批发市场,但草莓集中上市时,往往卖不上好价钱。以赵顺桂为首的村两委一合计:“放着济南这个大市场干看不行,要打通从济南到张而的通道。”以往都是农村人去城里打工、购物,现在,他们想把城里人引到农村来。2004年,首届草莓采摘节在张而开幕。接着,广作宣传,注册品牌,张而村的“草莓采摘游”风生水起。“一到采摘旺季,双休日都是上百辆车。旅游大客一天来十几辆,车友会车队少说四五十辆,还有自己开车来玩的。有的村民一天能点1万块,大家见面打招呼都改成了‘今天见了多少钱’。”赵顺桂说。

  如今,一个适合市民休闲采摘旅游的现代化草莓基地在张而村呼之欲出。记者看到:环形采摘旅游道路行车畅通无阻,为游客提供方便的咨询房和卫生间,还有新建的200米草莓文化观光长廊和1200平方米的农家乐,草莓俨然有了“文化味儿”。

  “草莓链”越甩越长,邻村、邻镇的草莓大棚也不断增加,还带起了养蜂业、建筑业、草苫加工业、运输业等产业,形成了一业带多业共同发展的格局。

  张而是大村,共2454口人,720户人家。截至目前,人均年收入超过11000元,增长了10倍之多。其中,观光农业收入占村民总收入的40%。手里钱宽裕了,农民有能力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家里的“大件”已经和城市比齐,光“买车一族”就200多户。另外,集资办“大事”时,村民都拥护,多捐的也不在少数。

  今年5月,张而村重选新班子,赵顺桂又一次高票当选。眼下,他正在研究有机肥,想着把之前松散的草莓合作社,作为今后发展有机草莓的服务社,形成农药、肥料统一管理。“这回,他又琢磨到头里去了。”村民们说。

编辑: 王云峰

 

聊城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聊城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聊城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聊城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聊城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聊城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聊城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聊城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美研制“隐身制服” 士兵有望成“变色龙”
· 蛙人潜百年堰塞湖探宝
· 2009年第一个“麦田怪圈”惊现英国
· 贵州雷山遭强降雨 山洪冲断公路
· 李荣融再谈国企高管薪酬 如何看待“肥猫”现象
· 金融危机悄然改变日政治版图
运菜车侧翻 驾驶...
预防传染病常识...
大货车满载钢材...
“迎全运”女子...
下水道卡住玩童...
省第四届传统武...
700台收割机出征...
夏季宣交通安全
聊城 聊城新闻 聊城大众网 中国聊城 聊城新闻网 聊城综合门户网站 中国聊城 聊城新闻网 聊城综合门户网站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大众网聊城站 liaocheng.dzwww.com E-mail:gaoxiang@dzwww.com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山东省重点新闻网站
Copyright (C) 2006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证000100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