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贾瑞君 魏 东 葛明军
作为国有特大型企业,胜利油田现有党员10万多人,其中非在职党员3.2万人。非在职党员中离退休人员2万多人,占非在职党员总数的71%。这些非在职党员分散居住在上百个居民小区,且经常流动。对越来越多的非在职党员应该如何管理、教育和服务?
2007年下半年至今,胜利油田建起85个党员服务社,关怀非在职党员,服务普通群众,营造和谐社区环境,打造出社会管理创新的“胜利样本”。
归属感又回来了
63岁的颜培山有35年党龄。几年前,退休在家的他多了个心事:参加党组织生活不方便了。原来,颜培山的组织关系在原单位黄河钻井总公司,家在胜中社区东利小区,回单位参加一次组织活动,光坐公交车就需要一个小时左右,这还不算步行到公交车站点的路程。原单位考虑到这种情况便在有重大活动时才通知他参加。渐渐地,颜培山有种被党组织疏远的感觉。
70多岁的老党员陈耀庭也有自己的烦恼。同样住在东利小区的他,回一趟原单位物探公司十分不便。尽管物探公司在小区附近建立了支部,但会议室很小,不能满足七八十名老党员同时参加活动的需求。
2007年7月,随着胜利油田首家党员服务社——东利小区党员服务社的建立,困扰颜培山、陈耀庭的问题得到了解决。
东利小区党员服务社主任许霞记得,服务社成立那天,近百名老党员呼啦啦涌进了活动室。80多岁的退休老党员高克云,在别人搀扶下拄着拐杖激动地和大家打招呼:“真没想到,我这把年纪了,还能在家门口参加组织生活。”
如今在东利小区党员服务社登记的党员已达489名。今年以来,胜利油田85个社区党员服务社组织开展学习教育、座谈讨论1900多次,参与者达到57000多人次,其中,跨单位参加的36000多人次。每个党员服务社都制定了具体的服务职责、服务标准、服务承诺和工作流程,让每一名非在职党员都能感受到“家”的关怀。
对年老体弱、无法参加集体活动的党员,服务社主动送学上门,带着学习资料到其家中探望,传递党组织的声音。此外,服务社还就近组织待业子女党员、流动党员参加组织生活,弥补了过去组织关系“空档”现象,实现了教育管理全覆盖。
党员服务社成立后,非在职党员有了“家”的感觉。胜中社区71岁的老党员赵晓凤说:“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党员离不开党组织。我们这些老党员,不能不过组织生活。现在把党员的‘家’搬到了小区,丢失多年的归属感又找回来了,我们感觉到自己仍和党组织紧紧联在一起。”
温暖在传递中放大
57岁的非在职党员林荷青,家住胜荣小区。在接受小区党员服务社服务的时候,她想:我能为服务社做点什么?
很快,胜荣小区党员服务社组织的爱心互助义工活动,
让她有了实现这个想法的机会。88岁的老党员谢长运行动不便,儿女又不在身边,林荷青便义务承担起照顾老人的责任。平时料理完自己的家务,她就经常上门陪老人聊天,为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前不久,老人给党员服务社写来一封感谢信,称“党员服务社就是我的亲人”。
党员服务社的真情服务,赢得了像林荷青这样的非在职党员的热情回应。在得到组织关怀的同时,他们希望发挥才能,释放余热。“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一些非在职党员秉承这样的理念,利用自己的特长,自觉为他人服务。
居住在纯锦小区的退休职工王华堂老人是一名高级园艺师,服务社建立后,他主动来到服务社为非在职党员开办花卉栽培讲座,并到物业站给绿化工授课传艺。不仅如此,他还主动联系了5名退休职工党员组成“小区义务护绿队”,小区巡逻,制止破坏花草树木等不文明行为。而在曙光社区,党员服务社将处理问题能力较强、有一定群众基础的10名退休老党员组织起来,成立“党员议事会”。物业站聘请他们做小区义务监督员,定期征求他们对小区管理、社区服务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既关怀非在职党员,更要服务普通群众。“有困难,找非在职党员,找党员服务社”。如今在胜利油田越来越多的小区,普通居民也开始通过非在职党员和党员服务社反映问题,党员服务社把服务范围越扩越大。
6月底的一天早晨,天空正下大雨,住在胜北社区胜荣小区一楼的刘忠芹老人家水管突然破裂,很快水就灌进了地下室。慌忙中,老俩口想起了服务社的电话。一个电话打过去,不到半个小时,服务社主任宋爱红就和几名懂得修下水管道的志愿者赶来了。由于管道老化,需要重新换新器材,志愿者又冒雨到市场买来。等把水管修好,已经是下午三点多。刘忠芹老人激动地说:“他们是实实在在地把党组织的温暖送到我们身边。”
温暖在传递中放大。胜北社区党委组织科科长韩金广说,在党员服务社带动下,现在社区环境好了,治安稳定了,邻里关系融洽了,文明程度悄然提高。
非在职人员要求入党
“没有服务社前,我们几个老头老太太天天打扑克、打麻将。大伙都腻了。”胜北社区景苑南区66岁的退休党员韦前余告诉记者。
针对这种情况,每个党员服务社都根据非在职党员特长,定期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使大伙在陶冶身心的同时,做到精神不空虚、思想不落伍、生活更开心。东利小区党员服务社在小区内经常举办“党群同乐”趣味运动会、红色沙龙、书画交流、文化联谊、老年趣味运动会等参与度高的活动,让越来越多的非在职党员和普通群众参与到活动中来。
越来越多的群众开始向党组织靠拢。去年,55岁的王民秀把一份入党申请书交到胜中社区萃苑党员服务社工作人员手中。她说:“不论是开展文艺活动,还是上门结对帮扶,看着服务社的党员搞活动,就是带劲。成为党员,我也能名正言顺地和大伙一起开展活动。”如今,已成为预备党员的王民秀,带领小区七八位老头老太太组成义务巡逻队,成了小区居民的“免费保安员”。目前,胜利油田已有116名非在职人员通过党员服务社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如今,党员服务社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胜利油田主营单位的入党积极分子、大学生等主动上门做志愿者。胜北社区医疗管理中心的郑嵋成为入党积极分子后,来到景苑南区党员服务社做志愿者,为小区老人测心电图、量血压,受到了大伙欢迎。一年里,看到老党员接受他人服务的同时也在默默为他人付出,郑嵋被深深地打动了,“从他们身上,我懂得了怎样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她决定留下来,继续做服务社志愿者。
胜利石油管理局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组织部长杨昌江说:“党员服务社是党建工作的创新和延伸,是企业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的探索。几年来,党员服务社在带好油田队伍,促进油田稳定,凝聚油田力量等方面,确确实实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