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济南地势实景,文中数字为海拔高度。
目前,济南市正处在主汛期,一旦出现降雨,市民常常会遭遇城市内涝带来的不便。7月31日,济南市市政公用事业局组织部分市民代表和城市排水方面的专家学者,探讨济南城市内涝现状,也共同探讨了防治措施。
□本报记者 沈玉杰
南北地势剖面像“盘子”,济南特殊地势不利排涝
是什么原因造成城市内涝的发生?“城区南部山丘地势较高,城区北端为地上‘悬河’黄河,城区中部偏北的北园大街、小清河周边区域地势低洼,胶济铁路东西向横穿城区中间。”在7月31日的城市内涝成因剖析会上,济南市市政公用事业局副局长罗卫东表示,济南的特殊地势是很不利于排涝的。
“济南城区地势南北走势,基本上呈现‘盘子’的剖面形状,低洼区域就容易积水成涝。”罗卫东以英雄山路——纬二路——天成路——济泺路沿线高程举例,“盘子”南沿二环南路处路面高程为120米,“盘子”底部长途汽车站处路面高程为23.6米,“盘子”北沿黄河大坝坝顶高程为36.4米。“盘子”的南半边从二环南路至北园大街长度10公里,高差约96米,道路平均坡降接近10‰,对排水工程来说坡度非常大;“盘子”的北半边地势平缓,坡度较小。遇到强降雨时,“盘子”南北两边的降水均向底部汇集,若疏泄不及,是非常容易造成内涝的。“盘子”南半边由于坡降大,雨水汇集后在极短的时间里向“盘子”底部下泄,受中间胶济铁路的阻碍,就会在铁路沿线以南的部分低洼区域积水成涝。
小清河是济南唯一外排河道,济南以外下游河段未整治
“总体而言,济南的特殊地势使得城区容易形成内涝,但外排能力差也是不容忽视的原因。”罗卫东表示,目前小清河是济南城区唯一的外排河道,但坡降尚不足万分之一,缓蓄区域不足的情况下,小清河的泄洪能力并不足以防特大洪水。
据了解,虽然相关部门已经按照百年一遇的防洪标准,对小清河的济南市区河段实施了整治,但济南市以外下游河段并未整治拓宽,还是不能满足防特大洪水的要求。罗卫东认为,“一旦下游淄博、潍坊等地区发生强降雨,小清河下游水位上涨,对济南段河道产生顶托,济南市区的洪水将不能及时外排,造成河水漫溢,导致低洼区域内涝。”
管网设计标准应适当提高,在整改和规划上做文章
对于如何解决济南城区易内涝的问题,一些城市排水方面的专家学者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济南地势特殊,而城区地下排水管网设计标准又比较低,管径较小,是内涝的重要原因。”山东建筑大学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院长张克峰认为,在地下排水管网系统无法做出根本性改变的客观情况下,只能在整改和规划上做文章,“比如提高雨水疏排规划标准及规划的系统性、提高道路排水设计标准等。”
“地下雨污水管网标准确实有点低,但标准的提高必须有个过程,而济南市2000多公里的地下雨污水管道要全部改造,也是非常困难的。”济南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副院长聂爱华认为,“规划、研究和实施必须都到位,才能解决内涝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