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聊城 |山东 |国内 |国际 |体育 |财经 |娱乐 |女性 |汽车 |房产 |时政 |民生 |经济 |社会 |图说聊城 |论坛

您的位置: 山东新闻

站内搜索:
即墨:“文明创建”从这里开始

作 者: 来 源:大众网 2011-05-18 16:03:00

         

即墨市54个部门入驻市民大厅,477个事项“一站式”受理,大大方便了市民和当地企业。

李建伦老人每天都会到图书馆看书。

市民小刘正在ATM自助借书机前借阅图书。


    大众网济南5月17日讯记者 刘国栋)即发阳光城社区里,“巾帼文明队”的几位大姐们正在自发组织清理“白色污染”;3路公交车上,几位年轻人争着给一名抱小孩的妇女让座;超市中,笑容可掬的超市导购主动来到客人面前,将其引领到所要购买物品的区域,“谢谢”、“请慢走”等对答声不绝于耳;在工商部门业务柜台前,市民人人都能享受到“一口清一纸明”、“专人跟踪”、“投诉无条件处理”等“VIP服务”……
   5月10日,大众网记者参加省市11家媒体集中采访“即墨创城”,在墨水河畔,记者切实感受到这里处处流淌着文明的音符。人们一个个不经意的举动,却在不经意间折射出良好的文明素质。
    即墨市委书记郑明辉说:“文明城市称号则是一个城市的‘独特名片’和‘金字招牌’。创建文明城市,不仅是一座城市品牌的争夺之路,更是一座文明城市的思考之路、探寻之路和持续发展之路。”
   
    “文明创建”从一条路开始

    2009年7月,即墨市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动员大会召开,一场全市动员、全民参与的创建文明城市的大会战由此拉开了序幕,而序幕从一条马路开始。
    刘瑞花是通济街道办事处的一名普通环卫工人,从2000年开始就在通济街道办事处的主要干道青威路负责卫生清扫工作。“青威路两边最难打扫,有大型超市,还有路边一排排的门头房,以前是前脚打扫过去,后脚就有人在后面扔了垃圾。” 
    让刘瑞花更头疼的还不是市民的不卫生习惯,而是“一个闺女三个婆家”,短短几百米的青威路一共有三个部门负责它的日常卫生工作。“路面是归我们环卫管,绿化带则是园林局的,辅道又是街道办事处的。”刘瑞花讲,以前打扫卫生是路面上、辅道上的垃圾往绿化带里扫,绿化带的垃圾则往两边扫,“不用别人扔垃圾,打扫卫生的自己就扔满了。”
     即墨市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郭玉娟说,09年以前确实就是这样,这不只是市民素质的问题,“这根本上就是管理体制的问题,创城就是由以前‘大农村’的管理体制,向真正的城市管理体制转变。”
    这一下子就抓住了问题的“牛尾巴”。即墨市把市内的街道卫生工作下放到了各个街道办事处,每个办事处管好自己的辖区的路面卫生,并且为每个沿街店铺都配备垃圾桶。
    “现在基本上是,早上打扫一遍,下午打扫一遍,一天就能保持干干净净的了,市民也很少有乱扔垃圾的了。”刘瑞花对记者说。 
    转变的管理制度,还需要增强监督。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被列为“一把手”工程,市委书记作为市文明委主任对“创城”工作亲自抓,带头抓。
    郭玉娟就给大众网记者举了个例子,“我们的交通局长有一天一大早就接到分管市长的电话,语气严厉的让他赶紧到市长办公室来一趟,这位局长寻思不出来啥事儿,到了办公室才知道,市长去汽车站暗访了。”原来这位市长暗访发现,汽车站的公共厕所卫生太差,要求交通局长立马采取措施进行整治。
   郭玉娟介绍,从今年4月起,该市14名市级领导和创城主要部门、单位责任人依次走进直播间,介绍“创城”工作的进展情况和下步措施,听取市民的意见建议,解答市民的问题,推动了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不断走向深入。今年以来,通过该市的“创城曝光台”曝光181次,督促解决问题179个。
     从点到面,即墨市通过活动找到了文明创建的共振点。开展“创文明城市,建和谐即墨”创城周周演广场文化活动,各镇、街道和市直各部门自编自创文艺节目,形成独具特色的群众“文化品牌”,已演出100多场,观众达70万人次;“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小手拉大手,文明一起走”、“品经典、悟人生、创文明”、“书香即墨.亲子阅读”等一系列主题实践活动,拓展未成年人社会教育平台,建成了青岛五市惟一具有综合功能的市青少年实践教育基地和128处“乡村少年宫”;各街道、社区纷纷开展“创城万人大签名”、成立文明队开展义务活动;各网点房积极签订门前“五包”协议,管好自己门前区域卫生环境;编印30万份《即墨市民文明手册》和应知应会小画册,发放到全市每个单位和家庭。
   

     “文明创建”从一本书开始

     每天上午九点,62岁的李建伦老人都会准时的坐在即墨市图书馆宽敞明亮的阅览室,阅读当天的报纸期刊。“我以前当老师,现在退休了就想多学点文化知识,多了解一点新闻报道,就喜欢来咱们图书馆,这里又安静又宽敞明亮的,什么书都有。”
     在图书馆门外的全省首台图书ATM自助借书机前,市民小刘正在用自己的身份证通过ATM自助借书机借阅图书。“很方便,交上一点押金,再刷一下身份证,想借什么样的书,就会自动弹出来,这样我就可以随时来借书,不怕图书馆闭馆了。”
     图书馆馆长由淑芳介绍,即墨市图书馆是国家一级图书馆,总占地面积5182平方米,建筑面积7500平方米,投资2786万元。每年服务人口50万,总藏书量将达45万册,同时可容纳450人阅览。
     “我们是在还历史的欠账。作为一座县级市,在这之前,即墨没有一座自己的图书馆,没有一座自己的博物馆,这怎么能成为文明城市呢?”郭玉娟这样对记者说。
    为了偿还历史欠账,即墨市在“寸土寸金”市中心黄金地段,舍弃巨大的开发收益,先后投入2.8亿多元规划建设了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档案馆、书城等五大文化场馆,总建筑面积约6.65万平方米,这在全省的县级市都不多见。
    “创建文明城市的最终目的是让群众得实惠,一方面要有‘真金白银’的大投入,通过高起点的建设管理来提升城市发展品味;另一方面,要利用高水平的设施环境中发动群众,让市民在广泛参与中提升文明素质。”即墨市委书记郑明辉说。
   着力打造优美宜居的城市环境,该市以创建省级文明市为总抓手,制定并实施了“城市建设与管理三年攻坚计划”, 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强度投入,编制了城市中心区总体规划和城市综合交通等10余项专项规划,180多亿元巨额资金投入“硬件”建设,打造起宝龙城市广场、德馨大厦、世贸大厦等“十大城市标志性建筑”,改造提升城区三大出入口,对蓝鳌路等多条重点路段进行大修或“美容”整修,配套建设了供热、供气、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文体、商业等公共服务设施,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品位逐步提升。
   

    “文明创建”从志愿者开始

    “2011年,5月2日,墨河公园‘志愿者林’植树,早9点于墨河公园正门集合,自带工具。”点击开“即墨阳光义工QQ群”的群公告,有这样一则简短的志愿活动公告。在群的公告记录中,每次活动都是这么类似的简短通知:主题、时间、地点、所需物品。
    李宇新“阳光义工”的负责人之一,他向记者介绍:“通过QQ群召集大家开展志愿活动,虽然没有强制的要求,但是每次活动至少能保证20人以上,最多一次来了近80人!”
    即墨阳光义工团体是在即墨市志愿者协会指导下由该市志愿者联合发起的公益性非盈利性的社会组织,主要以环保为主题,开展各类公益活动。团体于2010年组建以来,始终保持每月开展1-2次活动,先后组织过环保节水报纸义卖、情系玉疆慈善募捐、保护马山环境行动等多次大型志愿者活动。目前,团体内有学生、公务员、老板、职员等来自社会各界的志愿者。
    在“阳光义工”的组建过程中,几名发起人认识到,单纯靠口口相传,很难快速聚集众多志愿服务社会的的个体,因此他们开始尝试用网络的方法来结识更多志同道合的“伙伴”。他们先是在各大论坛招募“活动积极分子”,后来就建立了“即墨阳光义工QQ群”。QQ群建立后,很短时间内,就有众多“拥泵”慕名而来,现在QQ群已发展到3个,群成员达到近200人。不少成员入群后,了解到相关活动,还能带动其他的志愿者参与活动。
    “我们足够幸福,所以我们要把幸福带给更多的人!”“我们足够忙碌,所以我们要忙碌的更有价值!”“我们足够不幸,所以我们要把身残志坚的精神传播给每个需要的市民!”在QQ群里,当问起为什么要加入“阳光义工”的队伍中时,各种回答在对话框里跳跃着。
    “我是一名血液病患者,当我看到很多身边的朋友离我而去的时候,我感到人生的短暂,所以我更期望在社会这个大家庭里,人们能手挽手、心连心,用奉献诠释责任,用正气弘扬文明,用付出放大快乐!”“阳光义工”的队长李宇新说。
     在创建文明城市过程中,社会志愿者自组织是一个传播文明的重要力量。像“阳光义工”这样的志愿者团体,即墨还有“曙光公益”、“海纳爱心”等10多个。
    爱似细流,百汇成海。从市级领导到普通百姓,从党政机关到企事业单位,从耄耋老人到垂髫幼童,无数个“微尘”演绎着一个个感人的故事。近年来,即墨市累计接收社会爱心捐款6700多万元,向困难家庭、贫困学生等弱势群体和受灾地区捐款达4300多万元,慈善事业走在了全省的前列。在“创城”活动中文明素质快速提升的即墨市民,正以自己日积月累的点滴行动,树起城市的文明丰碑。而这股巨大的力量,正推动着这座城市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加速前行。
    文明创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怀揣期望与憧憬,即墨人意气风发,阔步前行!

编辑: 余梁

 

聊城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聊城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聊城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聊城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聊城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聊城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聊城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聊城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美研制“隐身制服” 士兵有望成“变色龙”
· 蛙人潜百年堰塞湖探宝
· 2009年第一个“麦田怪圈”惊现英国
· 贵州雷山遭强降雨 山洪冲断公路
· 李荣融再谈国企高管薪酬 如何看待“肥猫”现象
· 金融危机悄然改变日政治版图
运菜车侧翻 驾驶...
预防传染病常识...
大货车满载钢材...
“迎全运”女子...
下水道卡住玩童...
省第四届传统武...
700台收割机出征...
夏季宣交通安全
聊城 聊城新闻 聊城大众网 中国聊城 聊城新闻网 聊城综合门户网站 中国聊城 聊城新闻网 聊城综合门户网站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大众网聊城站 liaocheng.dzwww.com E-mail:gaoxiang@dzwww.com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山东省重点新闻网站
Copyright (C) 2006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证000100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