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报记者 周锦江 于潇潇 片/本报记者 孙国祥
三年前,潍坊第一批大学生怀着对未来的梦想踏入农村,开始了他们的村官之路。从那时起到现在,共有2757名大学生村官,先后投入到潍坊的农村和社区工作中来。截止目前,这2757名大学生村官,有36名进入“两委”,有9位成为“支书”。
这些年轻支书上任,改写是多个区县的历史:首个大学生支书、最年轻的支书、第一位女支书这些光环背后,我们所关注点就落在了村官真正“掌权”之后是到底如何施政。
从两年前的“支书助理”到现在的村支书,由辅政者变为施政者,大学生村官面对的不只是身份的转变,更直面责任、百姓期望等诸多难题。他们有理想也会有困惑、充满魄力也会遇到阻碍、心怀梦想也会触碰现实。
初识权力 初试权利
昌乐县朱刘街道九级社区第十届党支部换届选举大会结束已经半月,赵爱霞通过竞选,成为该社区党支部书记。
这是实实在在的“一把手”,从2009年通过考试成为社区党支部书记助理之后,赵爱霞“转正”了。
竞选社区党支部书记经过了“两推一选”,要经过全村的党员、群众投票推荐,通过差额选举的方式选举党组织成员。
37位参加投票的党员中,有32位党员将票投给了赵爱霞。4位候选人产生后,将产生一位支书,两位成员。赵爱霞记得,最后3个人中要产生1位支书。三个人进行投票,其中包括她自己的1票,共得3票。赵爱霞成功当选。
2008年从山东建筑大学毕业,2009年赵爱霞参加“村官”考试,成为众多“考官族”中的一员。但她的目标很简单:能回家就行。进入社区快两年了,她历任社区党支部书记助理、社区党支部副书记、街道妇联副主席,直至现在的九级社区的党支部书记。
竞选演讲是脱稿的,赵爱霞的一场“脱口秀”,给她赢得了不少粉丝。赵爱霞还记得竞选演讲中自己的“施政设想”:主打就是如何带着村民致富;第二,关注留守儿童和孤寡老人;第三,通过远程教育设备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第四,处理好村里的相关事务,干好本职工作。
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初尝权滋味的年轻“一把手”,心里开始有了自己的愿景。
昌邑市围子街道西岭村村民孙天照面对记者时挺紧张,嘴里对新支书夏宗庆的评价,就只剩了个“好”字。
今年62岁,种了一辈子地,生活一直紧巴巴的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居然还能挣上“工资”———给村里当保洁员。
这把“火”是新上任的村支书夏宗庆带头“烧”起来的。今年25岁的夏宗庆是昌邑市奎聚街办人,毕业于南阳理工大学,2009年被选聘到围子镇任村官。此前举行村党支部换届选举,全村21名党员,全票选举夏宗庆为西岭村村支书。
这个位于昌邑城乡结合部的村子一直是“垃圾围城”:村头两座垃圾山有篮球场一般大,村民已经饱受其苦多少年。
新官上任,夏宗庆的第一把火就烧到了这堆垃圾山上。
在他的建议下,村党员议事会和村民议事会共同选出孙天照和另一名村民,负责村里保洁。他牵头,“两委”凑钱雇人,用了三天时间,将两座大垃圾山搬了。
而西岭村街道两侧,每隔十五户人家,就摆放着一个垃圾箱,街道上没有任何明显的垃圾,这在西岭村民马兴波的记忆里,还是从未有过的事。
为了鼓励大学生“村官”参加选举、争取进入农村“领导层”,在昌乐县制定下发《关于做好大学生“村官”参加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的通知》,重新修订《大学生“村官”考核办法》,将大学生“村官”参与换届竞选纳入工作考核。
对竞选村“两委”成员的加1分,竞选成功的加2分,竞选党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成功的加5分;明确规定大学生“村官”当选党组织书记或村委会主任后,保留大学生“村官”工作、生活补贴,同时享受同级村干部补贴,优先推荐各级“两代表一委员”人选。
新的“一把手”的形象浮现出来,在村民面前渐渐深刻清晰。他们是年轻的,有魄力的,他们手中掌握了最基层社会组织的管理权力。这里就是他们的天地。
权重方知心事重
“小于书记来了!”11日,昌邑北孟镇高家屯村村民伊瑞香一出门就看到了于兵杰。这个刚当选的年轻村支书,皮肤黝黑,个子不高,很朴实,用村民的话说,“像自家人”。
此时的“小于书记”正和几个村民边走边聊。一地黄泥,深一脚,浅一脚。
于兵杰并不轻松。他毕业于中南民族大学,2009年7月加入村官队伍,被分配到老匙沟村任村支书助理。和大多数80后“村官”一样,于兵杰在村里一开始做的是会议记录、整理档案之类“杂活”。
今年“两委”选举,26岁的于兵杰到高家屯村参加村支书竞选,没想到竟全票通过。
就在12号下午,村里的老支书高凤祥还拍着他的肩膀说:“小于,以后全靠你了。”
于兵杰心里有说不出的沉重。
高家屯村,是昌邑市南部一个偏僻的小村子。村里有九个老党员,年纪都大了,年轻人不愿在村里窝着,多数都在外面打工。已经有十几年时间,凑不起村“两委”班子来。
这可苦了村民。为了办个二级残疾证,村民姜大姐跑了七八趟镇政府,最后一个疏忽,只拿回个三级证明。
“没办法,我们长年呆在村里,连镇政府的大门都不知道往哪儿开,自己去办点事儿太难了!”姜大姐扯着大嗓门儿问于兵杰:“书记来了,我们的事情都好办多了吧?”
竞选成功的兴奋劲儿已经过去了,摆在于兵杰面前的是全村老少的各种实实在在的问题。不像当助理时,只干活,不伤神。他接到的第一个任务,是负责村里新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事宜。
老村民伊瑞香也早盼着能有个人来当支书,帮大伙解决难题,但村里条件比较艰苦,没有人愿意干,没想到这个大学生居然能留下来,而且极为耐心。刚到村子,于兵杰就挨家挨户走访,了解情况,讲政策,没几天,多数村民都办理了新农保。
这个昌邑土生土长的小伙子或许不知道,他的到来,被寄予了多少现实的期望。但他提到刚到村里时的情形,脸色突然变得凝重。
村委办公室已经闲置了十几年,窗子上爬满了藤蔓,院子里长着野蒜。听说于兵杰要来,几个村民七手八脚地把院子收拾了出来。
从村西头走到村东头,村民高银祥刚杀了头猪,看见于兵杰,伸手往自家的方向比划着,“小于书记,来家吃肉!”类似的情形经常发生,在村民眼里,这个书记有文化,没架子,信得过。
对这个年轻的新“当家人”,村民们眼里有期待。他们说不清具体的愿望,但都会说:有小于这样踏实肯干、又有文化的年轻村干部做“一把手”,村子的发展更有希望了。
“有希望”,很笼统,内容却很多。
于兵杰转过脸去,偷偷地说,听到这样的话,心里酸。
一时间,他在心里叹气,再多的保证都是苍白无力的,还是看效果吧。
还是看效果吧。于兵杰的三年计划已经启动:修路、引水、改种经济作物。村里的路几十年没修过,有姑娘出嫁,婚车都迎不进来,只能走到村口。村子两面临水,自来水却没有通过,井也少,村民只能“靠天吃饭”。遇到旱年,颗粒无收的情景都会出现。于兵杰计划把河水引进村子,水源充足,村民也可以改种经济作物。
他试着把自己的想法和村里的老党员说,没想到却得到一片支持。
“决策”这个动作,于兵杰还不习惯。
向农村说“管理”
早上6点,赵爱霞醒来,十几分钟就能梳洗完毕。赵爱霞几乎从来不买化妆品,平时和妈妈共用。除了“大宝”这些广告上常出现的字眼,赵爱霞甚至连个名贵一些的化妆品牌子都说不上来。吃穿不讲究,一个月吃饭连300元都用不了,其余全部上交家里。
一个看似没长大的“娃娃支书”。她要向一个算上流动人口5万多的大社区,说“管理”。
7点半,赵爱霞出门,搭乘街道上的班车上班,有一阵社区事儿多,赵爱霞就索性住在村里。8点钟,赵爱霞到了自己的办公室,首先打扫卫生。在社区委员会里,没有值日制度,全凭工作人员自觉干活,不过年龄较轻的赵爱霞都会抢着干。
随后,赵爱霞拿出三张红纸来,将社区居委会的村民委托票写下来,准备张贴。因为正在进行村委换届选举,村民的委托票需要进行公示。
接下来,她打开远程教育的电脑,为村民们播放一些养殖等方面的文化节目。每个月的5日、10日、15日是九级社区的远程教育开放日,一大早就会有众多居民在居委会门口等着看节日。
忙完这些,已是上午的10点。
赵爱霞拿起电话打给环卫所,让他们开始对全村的卫生状况进行验收检查。作为新官上任的“第一把火”,赵爱霞希望把村里的环境卫生先搞起来,因为以前柴禾乱堆的情况令村民诟病不已。
社区支书的一天,紧张而有序。
如果相关待遇兑现,赵爱霞可以在现在2030元工资的基础上,再享受村干部补贴一年约一万多元(上一年居民年收入平均值的两倍,约为1.6万元)。
干练泼辣的办事作风和朴素的本色,让赵爱霞与村民在打交通的过程中,完全没有隔阂。一个80后的女娃对自己服务的村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疼爱”。
赵爱霞说,目前2030块钱都花不了,即便是涨了工资也用不上。赵爱霞说,他和男友准备明年结婚,而且男方已经买了房子,她这边没有什么经济负担。她现在有一个想法,就是不能拿村里的钱,把这一万多块钱再通过合适的渠道反馈给村民们。
赵爱霞经常加班,“五一”小长假一天也没有休,都在忙着换届选举的事情。
每天就是走门串户,及时掌握社区居民的情况。
于林先就住在社区委员会的旁边,他说,活了70岁,头回见到这么年轻的支书,也是头一回见到女支书。“小姑娘见面就笑呵呵的,没事儿就过来拉拉家常,我就投了她一票”。在社区中,像于林先这样的“粉丝”还有很多。
采访完赵爱霞,记者发短信给一位村官支书,探询其是不是在社区,希望能采访一下。得到的答复是:“我还没干什么,请先采访别人吧。”“村官转正”了,可是推到公众面前,他们还是有些拘束。
然而无论如何,他们已经开始行动,以权力的名义,以服务的名义,深一脚,浅一脚。
为了让大学生“村官”们留在基层农村,潍坊各地从各个方面为“村官”们提供便利。不少地方首次将党员大学生“村官”纳入村党支部的选举,让这一特殊群体真正进入农村“领导层”成为可能,也为这一群体长期扎根农村创造了条件。
“村官竞选支书”的出现,说明大学生“村官”在扎根基层奉献、脚踏实地工作方面有了新的认识。同时,对加强改进村级治理也有积极意义。可以保证村民自治的法制观念得到疏通强化,可以保证在引领农村经济调整发展中建构起整体思路和长远规划意识,可以控制和排斥贿选及权力异化现象的出现,可以为基层政治文明的建设做一些积极的、有历史性实践意义的尝试。
由此看来,村官当上支书尽管从一开始就肩负着重大的责任,但其对农村发展的长远意义以及未来的人才流向绝对是一次有益的探索尝试。
编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