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武城讯 4月2日,武城县鲁权屯镇滕庄中学的刘希庆老师,搬进了一套70多平方米的新建教师周转房。这位有着20多年教龄的农村教师对记者说:“我这个在乡下教书的老师,也拥有了一个自己的窝。真是太高兴了!”
滕庄中学是该县离城区较远的一所农村学校,也是教师周转房受益的第一所学校。目前,该校已有30余名教师搬进了周转房。记者眼前的这套二室一厅周转房,水电全部安装进户,墙壁粉刷洁净,室内铺好了瓷砖。刘希庆还购置了冰箱、空调等电器,接通了宽带网。他告诉记者,去年县里还为教师们统一采购了笔记本电脑,现在在家就可以上网了。
武城县教育局局长韩涛介绍,到2007年底,武城县共有农村中小学校66处,教职工2137人,挤住在教室及功能室的教师有586人,租房居住、走教及寄住在亲戚家的教师有324人,挫伤了农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严重影响了教学工作。
2008年,武城县启动“教师安居工程”,将此列为当年“十大为民实事”之首,开创了全市乃至全省农村教师居住楼房化、环境优美化、工作稳定化的先河。
具体做法之一是建设农村教师“周转房”。随着乡镇机构改革和中小学教学点布局调整,农村学校出现了一些空闲教室和校舍。县教育局抓住机会,斥资598万元,改造升级29476平方米的空闲房舍作为教师周转房,提供给住房困难的教师使用,教师工作调动或退休后随即搬离,腾出房子给无房教师居住,其他人不得占用。这一举措解决了1356名教师的走教问题。
再就是建设农村教师“安居房”。建设资金采取“县里拨一块、乡镇出一块、学校垫一块、教师掏一块”的方式,建设用地实行项目优先优惠政策。县里投资180万元,新建3040平方米的郝王庄镇明智中学教工宿舍楼,安置38名农村教师;投资1180万元,新建13218平方米的武城镇中学教工宿舍楼,安置189名农村教师。郝王庄镇明德小学原校长郭桂成,现已56岁,退休后“在哪安家”曾一直纠结着他。如今,他住进了明智中学教工宿舍楼,这个新家有86平方米,郭桂成仅花4万元就圆了安居梦。
安居方能乐教,乐教方能优教。谈到“教师安居工程”,武城县委书记王立来说:“我县的财力并不宽裕,但实现教育均衡不能光写在文件上。解决农村教师住房难,是提高农村教师地位、提升农村教师职业认同感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