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盛文静 见习记者 李晓闻
88岁的张明(化名)老人因为感冒住进了医院,被诊断患有支气管肺炎,治疗10天,病情不但没有好转,还出现恶化,经医生诊断,张明是因为滥用抗生素导致病情加重,出现二重感染。6日,记者采访获悉,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因过度使用抗生素而致命的人越来越多,我国每年大约就有8万人死于滥用抗生素。4月7日是世界卫生日,主题是“控制抗菌素耐药性:今天不采取行动,明天就无药可用”,人们将目光又一次转移到抗生素上,不少专家呼吁对滥用抗生素敲响警钟。
抗生素使用不当 老人高烧不退
88岁的张明因为咳嗽、流鼻涕去医院做检查,后来被诊断为支气管肺炎入院治疗。住院期间,医生给张明使用了一种高档抗生素头孢曲松。刚用的时候,效果不错,但注射了十天后,病情非但没有好转,反而加重了,张明出现了呼吸困难、昏睡、上吐下泻等病状,低热也转为39.5℃的高烧。
眼看病情越来越严重,今年3月份,张明的家人将其转入青医附院继续治疗,经诊断,张明得了抗生素相关性肠炎(也叫二重感染),于是医生对其停用抗生素,进行对症处理,并重建肠道菌群,经过半个月的治疗才得以康复。
青医附院副院长、山东省卫生厅抗感染专家组副组长孙运波告诉记者:“我们在张明的肺里发现了肠球菌,这是抗生素使用不当造成的。”孙运波进一步解释说,正常情况下,肠球菌应该存在肠道内,数量极少,因为被益生菌遏制,基本检测不出来,所以没有什么危害,但服用头孢曲松后,由于头孢曲松在肠道里的浓度非常高,将肠道内的细菌包括益生菌杀灭,肠球菌出现耐药性迅速生长并出现移位,通过血管与肠道直接扩散到了肺里,导致肺炎,如果继续使用抗生素,
张明的情况会非常危险甚至危及生命。
孙运波说,张明病情加重主要是滥用抗生素造成的,“现在因为滥用抗生素而死亡的患者越来越多,在我国每年大约有8万人死于滥用抗生素。”孙运波说,他接诊的患者当中,因为滥用抗生素而危及生命的病人越来越多,曾有一位患者因滥用抗生素,从一场普通的发烧到了“无药可救”的地步。另一位胆囊结石发作的患者,因滥用抗生素,成了一个危重症病号,“越来越多的死亡病例给人们敲响警钟。”
治疗普通感冒 三家医院两家开出抗生素
在采访中,谈及抗生素的滥用情况,孙运波显得有些无奈,“抗生素问题应该引起重视了。”孙运波说,目前抗生素滥用的情况很普遍,在一些医院特别是基层医院,感冒患者被开抗生素的情况很常见,甚至达到了百分之百。孙运波说,其实大家常说的感冒也就是上呼吸道感染90%都是由病毒引起的,使用抗生素治疗是无效的。他们曾经做过一个调查,结果显示,青岛的医院给感冒患者开抗生素的比例达到了五成,也就是说近一半不需要使用抗生素的患者被开了抗生素,而且按照国家规定,市民需持处方购买抗生素,但很多药店不看处方就销售。
随后,记者走访了市内的几家药店及医院,在珠海路国风大药房和南京路的北京同仁堂大药房,记者没有出示任何处方,轻松地买到了头孢克肟胶囊和阿奇霉素分散片。在这里,各种抗生素和普通商品一样,顾客可以随意挑选。整个买药过程,没有一个销售员向记者索要处方。
随后,记者以感冒患者的身份来到了青岛的两家三甲医院,一家二级医院就诊。在血常规显示一切正常的情况下,只有位于胶州路上的三甲医院的医生说“只是普通感冒而已,不用吃消炎药”,另外两家医院的医生都随手开出了含有抗生素的处方单。其中在一家二级医院,医生一边强调“你这就是普通感冒,没有炎症”,一边询问记者要“打吊瓶还是开药?”。记者问:“打吊瓶打什么药?”“抗生素和抗病毒药。你看你时间宽裕的话,就打吊瓶。”当记者回答:“还是吃药吧。”医生马上开出了洛美沙星和一种抗病毒药。其中的洛美沙星,就是一种常用的抗生素。
滥用抗生素相当于慢性自杀
针对目前国内滥用抗生素的突出现象,青岛不少医院的专家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青岛市传染病医院七病区郝新洁主任指出:“目前抗生素的使用存在很多问题。首先是抗生素使用的适应症过宽;其次是无适应症的、所谓预防性用药过滥,在伤风感冒等病毒感染时也大量使用抗生素;还有抗生素使用频率过高且更换频繁的问题,抗生素产生疗效一般需要24~72小时甚至更长,频繁换药很容易使细菌产生对多种药物的耐药性,不合理应用抗生素的做法,大大增加了细菌耐药的几率,而耐药的后果就是感染得不到有效控制,病人治疗时间延长甚至危及生命。”
“滥用抗生素就是慢性自杀。”孙运波说,如果抗生素滥用情况不遏制,人们很有可能会回到无抗生素的年代,疾病将对人们产生巨大的威胁。“一个细菌产生耐药性一般需要一年左右,而一种抗生素的研制则需要十几年。”孙运波举例说,青霉素对治疗肺炎有非常好的效果,在1941年刚使用的时候,治疗大叶肺炎需要抗生素不到一万单元,而现在需要十万单位才能起到相同的治疗效果。“使用的量大了,副作用就大,而且抗生素使用越多,一些有害细菌的耐药性就越强,对人体产生的危害就越大。所以遏制滥用抗生素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