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时节的乡村,寒风凛冽、滴水成冰,然而泰安市岱岳区范镇田庄村“两委”会议室里却是人头攒动、热闹非凡,40多名村民正在进行河滩地公开招投标,标的300元每亩,最后却以1250元每亩的价格成交,高出近1000元。28亩河滩地让村集体年增收近3万元!
村民孙启国说:“整个招投标过程公开、透明,群众没有意见。”
赶来参观学习的东岔河村党总支书记冯克兴说:“公开招投标就是好,给了群众一个明白,还了干部一个清白!”
对村级重大工程实行公开招投标,扩大基层干部群众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是岱岳区以党务公开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一个缩影。
强化民主公开管理——
村村建立党建名片
1月10日,在马庄镇西界社区“党建名片”前,村民们正围拢在一起,不时指点着、交谈着。
“这个名片真是好,把村里党员干部的照片、工作都清清楚楚张贴出来,俺们去村里办事知道该找谁了。村里的一些大事小事也都在上面公布,大家心里亮堂多了……”
着眼于扩大公开,加强民主管理,岱岳区在全区663个村的显要位置建立党建名片,将党务、政务、财务、事务四大类37项内容和重大村务决策等12项村级重点工作流程进行公开,并结合村级工作实际增加“两台两榜两窗一热线”,即村干部形象台、“双规范”监督台、实事承诺榜、岱下先锋榜、村情展示窗、党建知识窗和综合服务热线等,使党建名片成为一个综合性的信息公开平台。目前,全区已有569个村达到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村标准。
“现在党建名片把工作一项一项都公布了,干部群众看得清清楚楚,你不干不行,干不好也不行。”范镇田庄村党支部书记赵玉新介绍说。
规范村级工作运行——
用制度管“三资”
去年至今,岱岳区建立区级监管中心1个,乡级代理中心和服务大厅各17个,村级管理站和监督委员会各663个,全面推行了公章代管制度和村集体“三资”管理委托代理服务制度。
岱岳区通过分村建账、分村核算、分村建档的方式,实现对农村集体资金报账、资产处置、资源开发等直接监管。对涉及村级重大工程、重大决策,推行村民代表会、村委会、村监事会“三会”和收集建议——动议——村支两委合议——党员、干部复议——村民代表会议决议“五步决策”制度,真正做到了用制度管权、管事、管钱、管人。
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区663个行政村共清理账面资金2.6亿元,资产3.18亿元,土地20余万亩。盘活村集体资产3600余件,金额达1260余万元。进行资产、土地招投标167起,金额达1350余万元,为村集体直接增加收入280余万元。
强化监督约束——
建立动态管理系统
1月3日,在天平街道大陡山村会议室的大屏幕上,《农村党组织动态信息化管理系统》正在播放村支书苏庆亮的年度承诺,村民们对照承诺,给苏庆亮打分、评诺。
村民苏钱广说:“以往的党务公开是只写不说,现在党务公开既有图片又有‘电影’,变‘静’为‘动’,年底一对照,干得行不行,一看就知道。”
为强化监督,岱岳区科学采集全区17个乡镇663个村的文档、图片和视频信息,建立《农村党组织动态信息化管理系统》,村民通过互联网进入系统,就可以直接了解村内大小事务。
同时,一改过去党务公开只在内部通报的做法,在村内设立LED电子屏幕滚动播出党的政策和村级重大事项、企业招工等信息,让党务、政务信息数据化、形象化,真正做到了从“纸上”走出来,在群众中“活”起来,群众对村“两委”各项工作更放心更拥护了。
党务、村务公开,让村民明白了村里的“决策账”、“行动账”;“三资”管理的公开,让村民明白了村里的经济账。公开提高了村级工作的透明度,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在最近进行的全区万人调查问卷活动中,群众满意率达到95%以上,2010年全区涉农信访案件比上年减少7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