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aper.dzwww.com/shrb/data/20101116/16/images/23.jpg)
郑承镇生前珍藏着孩子们寄给他的每封信。 (见习记者 王僖)
![](http://paper.dzwww.com/shrb/data/20101116/16/images/24.jpg)
盛善硕拿着7年前拍的合影,往事又涌上心头。(记者 吉祥 摄)
当郑承镇的家人整理他的遗物时,在一个衣柜中,发现了 200多封从全国各地寄给郑承镇的信件,很多已经泛黄。
“爸,当儿到上海第二天时,看到异乡的天空是那样的混浊,而异乡的太阳更是火辣辣的让人难受。在寂寞中,在痛苦中,在焦急中,我想到您,假若此时儿在您宽阔慈祥的胸怀庇护下,那该有多好!”信中这个孩子没有署名,他只写下了“永远属于您的儿子”。
生活日报 11月15日讯(见习记者 王僖 记者吉祥)15日,当郑承镇的家人整理他的遗物时,在一个衣柜中发现了200多封从全国各地寄给郑承镇的信件。在征得其家人同意后,记者拆开了这些记录了郑承镇和他收养的孩子们之间真情的信件。
郑承镇珍藏的这些信件,很多已经泛黄,有的已经二十年。信件大多数来自郑承镇曾经收养过的流浪儿,在信中,他们记录着离开他后,生活发生的变化,取得的成绩以及他们对郑承镇的思念与感谢。1996年 6月15日,一个名叫郑洪伟的男孩,从黑龙江某部队给郑承镇寄来了信和照片。在信中,郑洪伟诉说了他到部队后逐渐适应新环境的过程,还说:“去信内有照片,希望您看到照片就像看到我一样。”
孩子们在信中称呼郑承镇“大爷”、“大伯”,但也有孩子直接喊他“干爹”、“敬爱的爸爸”。有的说,“干爹,我这回考得还是很好的,得知我的一位‘大哥哥’考上大学了,我很高兴,我也要好好向他学习。”也有孩子在来信中,诉说着他们的苦恼,希望从这里感受到温暖与鼓励,“爸,当儿到上海第二天时,看到异乡的天空是那样的混浊,而异乡的太阳更是火辣辣的让人难受。在寂寞中,在痛苦中,在焦急中,我想到您,假若此时儿在您宽阔慈祥的胸怀庇护下,那该有多好!”这个孩子没有署名,他只写下了“永远属于您的儿子”。
除了孩子们写信来表达思念之情,也有不少孩子的家长,来信感谢郑承镇曾经的帮助,并希望他能继续帮着一起管教自己的孩子。
据了解,这些信件将被天桥区民政局留档保存,让更多的人有机会看到郑承镇与孩子们之间的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