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烟台讯 “要不是王京元帮我,哪儿有这么好的收成!”7月 22日,69岁的“老阴天”吕广德,眉头终于扯开了。邻居给老汉估算,只要行情不变,今年光这果园收入个八九千块就没问题。
吕广德是牟平文化街道义和夼村村民,家里的2亩果园因不懂技术,几乎不赚钱。王京元是义和夼村的村支书,也是远近闻名的果树行家里手。去年3月,王京元找到吕广德,与他结成了帮带对子,王京元还到村公告栏里作了公开承诺,“到2010年底,教会吕广德剪枝、病虫害防治,并帮他销售,使他家人均收入达到5000元。”
像王京元与吕广德这样的帮带对子,牟平还有近万个。从去年3月开始,牟平在农村全面推行“3 带2”工作法。一年多来,全区1.2 万名农村党员干部和村民代表共为9600 多名困难党员、群众办好事、实事 1万余件,帮其新上致富项目1246个,全区新增种养殖专业户3158个,受帮扶群众收入增加了2850万元;农村干群关系也大为改善,牟平有 72个“后进村”变成了“和谐稳定模范村”,农村信访案件、治安案件也同比下降了3成和4成以上。
与以往的“党员包户”等不同,“3带2”工作法将帮带主体从党员干部延伸到了村民代表这一新生骨干力量,将帮带对象从党外困难群众扩展到了困难党员,形成了建设新农村的强大合力。为将帮带落到实处,牟平制定了详尽的操作规程和考核办法。按要求,对帮其提高收入等可公开的内容,帮扶人须在村级公开栏中公开帮扶目标,接受党员群众监督;对一些不便公开的内容,则要在党员和村民代表会议上说明。每季度,各村要召开村“两委”成员、党员和村民代表会议,总结帮带情况;每半年,对帮带工作情况按“优秀、合格、不合格”逐人评议,作为确定村干部补贴、党员评先树优、推荐下届村民代表资格的重要依据。区里还制定了考核细则,按总村数15% 的比例进村入户随机抽查,对各镇街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考核打分,考核结果纳入全区岗位目标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