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聊城 |山东 |国内 |国际 |体育 |财经 |娱乐 |女性 |汽车 |房产 |时政 |民生 |经济 |社会 |图说聊城 |论坛

您的位置: 山东新闻

站内搜索:
药价飞涨凸显三大监管“软肋”

作 者: 来 源:大众网—大众日报 2010-07-07 07:59:00

    药价虚高几乎已成一种顽症。据媒体报道,近期一些新进入国家医保目录的药品突击涨价。例如,一家公司生产的治疗肿瘤的药品榄香烯口服乳之前仅为每支93.5元,进入国家医保目录后,价格提至170元;另一家公司生产经营的麻醉药“ 地氟烷” ,每瓶价格从去年的1082元提高到1580元。这再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记者调查发现,在“以药养医”的现行体制下,三大监管“软肋”成为药价飞涨的幕后“推手”,需政府相关部门出重拳加以整治。

    药品定价难挤“水分”

    “现在大多数药企生产的同种药品都差不多,相互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而经销商没有三四倍以上的利润是不会去做的,为了吸引经销商,也考虑到我们自己的利益,成本一两块钱的药,出厂价可能就定到了四五块钱。”湖北某药厂的一位销售经理说。

    根据我国现行的药价形成机制,药品价格基本上分三种,即国家发改委定价、所在省制定指导价和企业自主定价。由于政府有关部门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在提供定价的资料时,企业往往不如实提供成本信息,成为业内“潜规则”。

    据报道,今年的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潍坊医学院眼科研究所所长康凤英就曾质疑:“有一家药品企业生产了一种治咳中药,去做价格申报,成本只有3元,‘ 使劲’报了9.8元,结果被批了30多元,这样的定价老百姓吃药能不贵吗?”

    “想抬价,先断货。”一些药厂销售经理透露,“药厂和经销商抬价的惯用伎俩还有断货,特别是一些短缺的、生物制剂类药品。出厂价可能才几块钱,市场售价十几块钱,断货一阵子后重新上市,可以抬高到一两百块钱。”

    按规定,药品涨价需要向物价部门登记备案,但药厂一般都积攒了相当的人脉关系,在地方政府的地方保护观念和增加财政收入的逐利需求下,药厂就可以明目张胆地抬价。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改革定价机制之所以困难重重,根源在于政府相关部门很难得到真实的出厂价和流通差价。一是我国有数千家药品生产企业,很难监管到每个企业自行报送的成本价格是否虚开。二是不少新药、高价药都是进口、合资企业的产品,监管起来难度更大。加之药品审批与药品定价分属不同的部门管理,生产企业把广告费列入药品的成本中,国家有关部门却对药品巨额广告费缺乏有效规范等,凡此种种,均对药价飞涨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药品流通难挡“雁过拔毛”

    据陕西省有关部门测算,药品出厂后经过多级批发,进入二级以上医院一般需要3到4个环节,而进入农村基层医疗机构要经过的环节更多。每个环节至少要加价8%,这就造成了农村用药价格高于城市、基层医院用药价格高于大医院的现象。

    中信证券研究部一资深医药分析师认为,药品流通产业链的异动源于目前畸形的医疗体制和监管体制。一是大型公立医院处在非常强势的地位,中间环节自然就少。二是很多居间人或代理商掌握了较固定的药品销售渠道和药品来源,他们控制了部分良好的医院终端资源。即使是一些大型医药流通企业,要拓展外地市场也必须部分地依赖于居间人的区域优势。三是在医药流通渠道上,存在税务、工商、药监等部门多头监管的问题。

    为了压缩药品流通环节,陕西省通过在全国药品生产企业中统一招标采购、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统一药品销售价格、由公开选招的企业统一配送的“三统一”办法,推进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

    对于“三统一”办法,宁波长富药业有限公司一位工作人员认为,企业的生产成本不同,同价销售可能造成竞标企业为追求低成本而不规范生产,进而引发无序竞争的恶性循环。

    据调查,目前很多省份都在尝试药品的统一采购,但跨区域经营的企业在统一采购上的比例还不高。业内人士指出,品牌药企出于谈判能力的考虑,更多地会寻找区域分销的商业公司来竞标,而区域性招投标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统一采购的实行。

    2009年,国家下发了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工作的意见,规定原则上只允许生产企业委托流通企业进行一次配送,但从我国目前医疗机构终端的分布情况、流通企业的分拣和配送能力来看,一次配送的难度很大。

    医院用药难晒“阳光”

    除了医疗机构暗中抬高药价的行为屡禁不止,由于医疗专业的特殊性,医护人员开大处方、吃回扣等用药环节产生的问题更是难以晒到“阳光”。

    “招标通过仅意味着这个药品有权进入医院,进来后医生用不用还不一定。”陕西某三级医院的科室主任透露,医药代表必须先打通医院分管院长、药剂科主任、科室主任这几个环节。得到医院各级领导的首肯后,还得拉拢掌握处方权的医生,其方式被行内称为“学术支持”,如为医生办学习班和公益活动;此外,还会组织医护人员旅游、送购物卡等。

    “医生怎么用药、用什么药,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环节,要对这个环节进行监管难度很大。”这位科室主任说,“大家都是从事这一行的,拿回扣是心照不宣的事。”得了“好处”,医生在开处方时便要“照顾”这家公司生产的药品,还要想方设法控制处方外流,以控制医保参保人凭处方到定点药店购药。

    据调查,一些省市正在制定政策加大对医生行为的监督,如规定医生每个月开某家企业的药品不得超过一定比例,对所收普通病人的住院天数也做了限制。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医生吃回扣的痼疾依旧难以根治。

    贵州一家大医院的医生告诉记者,他们现在不大敢堂而皇之地开哪家企业生产的药。但一般情况下,招投标进入医院的同类药品有两三种,医生开了某类药,药房掌握着给病人哪个厂家药品的选择权。所以,现在医药代表主要是给药房“做工作”。

    (据新华社贵阳7月6日电)
编辑: 王琳

 

聊城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聊城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聊城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聊城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聊城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聊城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聊城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聊城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美研制“隐身制服” 士兵有望成“变色龙”
· 蛙人潜百年堰塞湖探宝
· 2009年第一个“麦田怪圈”惊现英国
· 贵州雷山遭强降雨 山洪冲断公路
· 李荣融再谈国企高管薪酬 如何看待“肥猫”现象
· 金融危机悄然改变日政治版图
运菜车侧翻 驾驶...
预防传染病常识...
大货车满载钢材...
“迎全运”女子...
下水道卡住玩童...
省第四届传统武...
700台收割机出征...
夏季宣交通安全
聊城 聊城新闻 聊城大众网 中国聊城 聊城新闻网 聊城综合门户网站 中国聊城 聊城新闻网 聊城综合门户网站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大众网聊城站 liaocheng.dzwww.com E-mail:gaoxiang@dzwww.com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山东省重点新闻网站
Copyright (C) 2006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证000100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