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夏天”不太冷 黑夜只有几小时
山大研究生周明扬抵达南极开始科考工作
南极“夏天”气温并不是非常低,科考队员还不必穿特制防寒服
周明扬抵达南极长城站
大众网济南12月8日讯(记者 隋乔 通讯员 魏海政)记者从山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08级硕士研究生周明扬的个人网站获悉,周明扬作为参与中国南极第26次科学考察的13名越冬队员之一,已于12月6日抵达长城站,开始科学考察工作。
周明扬12月2日从北京乘机出发,途径巴黎、圣地亚哥等地,于12月5日由世界最南城市、智利南极区和麦哲伦省首府蓬塔进驻长城站。周明扬在个人博客上与同学交流说,南极现在是夏天,“黑夜”只有几个小时,气温也就是零下几度:“气温不是很低,所以服装不是特制的。不过12月7日下午刮起了大风,吹起的雪打得脸很疼,但还不至于吹得人站不住。”周明扬在博客上说,由于风大,有些小山包上的雪被卷走,露出土石。目前,周明扬在努力适应南极的气候和生活,更新个人博客已经是忙里偷闲。由于南极长城站的13名科考队员只有512k的上网带宽,大家只能轮流上网与家人朋友联络。
据悉,周明扬此次赴南极参与微生物多样性调查与宏基因组文库的构建以及各种低温微生物资源与多样性调查,科考任务非常艰巨。生活在南极特殊环境中的微生物蕴涵着生命进化历程的丰富信息,代表着生命对于环境的适应能力,是生物遗传和功能多样性非常丰富的资源宝藏。南极适冷微生物资源的调查和研究多年以来一直是国际学术界高度关注的问题,也是ATCM体系在国际条法领域一直存在争议的重要领域。由于南极微生物资源背后存在重大的经济利益、技术权益的竞争,发达国家特别是其中的主要南极考察国家近年来加快了该领域的调查和技术投入。我国在该领域发展时间不长,但通过此次派科考队员考察,认知水平将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