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聊城 |山东 |国内 |国际 |体育 |财经 |娱乐 |女性 |汽车 |房产 |时政 |民生 |经济 |社会 |图说聊城 |论坛

您的位置: 国内新闻

站内搜索:
陕西沙漠高尔夫享免费用水特权 农田因缺水撂荒

作 者: 来 源:央视网 2011-08-15 14:28:00

   沙漠高尔夫享受免费用水特权 周围农田缺水撂荒

  《经济半小时》将继续聚焦水流困局。前两天的节目报道了极度缺水的陕西榆林在沙漠中建高尔夫球场,一个18洞的国际标准球场已经对外经营,另一个18洞的球场刚刚竣工,马上将投入使用。据专业人士测算,在西部高原砒砂岩区建一座36洞国际标准高尔夫球场,每年耗水量将达500万吨,相当一个巨型"抽水机"。下面是那座沙漠中的高尔夫球场的情况。

  6月中旬,记者赶到了位于陕西省玉榆林市的大漠绿淘沙高尔夫俱乐部,沿着漫漫的黄沙前行,在距离榆林机场仅十几分钟车程的沙漠地带中,隐藏着一片别样的"绿洲"——大漠绿淘沙高尔夫俱乐部。记者以咨询购买会籍为名,向销售人员咨询情况,销售人员首先将记者带到了练习场地,随后销售人员为记者安排游览车。

  在车上,记者终于见识到了这个位于沙漠中的高尔夫球场的庐山真面目,全中国乃至东南亚地区唯一的一座纯沙漠景观的高尔夫球场,大面积的草坪被修剪得整整齐齐,蜿蜒的球道、果岭在球场中错落有致,从远处看,球场内依稀可见一些沙漠植物,整个球场显的气势恢宏,现在开放的是一座国际标准18洞高尔夫球场。

  天然的沙漠和绿色的草坪交错在一起,行走在球道中间,随处可以看到自动喷淋系统为草地浇水,球童告诉记者,中午的气温很高,要保证每一块草皮都能浇到水。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给草坪降温,而由于地处沙漠的特殊原因,这里的草地平均每天要浇三次水。

  沙漠地区的地质构造特殊,浇下去的水很快就会流失,如何才能保证这些水不流失的呢?球童说,他们在地下铺了塑料薄膜防水层,防止水土流失。

  这个球童说其实最好的办法就是要不断给草坪浇水,保证他们的生长。在球场以外,为了保证球场的美观,同样可以看到正在浇水的工人,这些宝贵的水资源就这样被无限制的使用,那么,相对于沙漠地区,最为珍贵的水资源为什么可以这么大量的使用,水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呢?

  销售人员告诉记者,他们用的是煤矿的地下水。

  为了打消记者的疑虑,销售人员告诉记者,大可不必为水的问题担忧,他们的老板有办法。

  据了解,大漠绿淘沙高尔夫俱乐部在 2009年就开业了,占用土地约2000余亩,投资近2亿元,俱乐部坐落于榆林市沙地生态公园内,是陕西境内最大的高尔夫球场。这家高尔夫球场的个人入会费是18.8万元,公司会籍的收费是39.8万元,销售情况非常火爆,前不久又提高了价格,而且名额有限,现在公司卡只剩下两张了。

  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敛财,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耗水量巨大的高尔夫球场会出现在位于沙漠边缘、缺水干旱的榆林市了。记者了解到,第二座18洞的国际标准高尔夫球场已经竣工,马上就要投入使用。

  榆林地处陕西北部,位于毛乌素沙漠与黄土高原过渡地带,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大漠绿淘沙高尔夫球场由于耗水量巨大会导致地下水位急剧下降,地下水位的下降又会使地表固沙防风的植被因为缺水而死亡,使当地本就脆弱的生态环境更加恶化。在紧临着高尔夫球场的一个村庄,记者了解到,高尔夫球场的修建已经直接影响到了他们的正常生活。

  村民是这样说的:"水抽了,地旱了,井深了,水少了。"

  随着高尔夫球场的修建,村民们明显地感觉到井在加深,水也少了,灌溉庄稼都成了问题。原来一个小时能浇完的地,现在两个小时也浇不完。

  记者了解到,这座沙漠中的高尔夫球场并没有相关手续,但却在当地政府部门的眼皮子底下开工、竣工,直至对外经营。更奇怪的是,球场每天所需的大量的水又是从哪里来的呢?一位署名"马筱强"的微博网友质疑说:"很多黄土地上的农民,以前一辈子只能洗三次澡,出生一次、结婚一次、入殓一次。高尔夫球场的草为什么能每天浇水三次?" 对此记者进一步进行了调查。

  大漠绿淘沙高尔夫俱乐部位于榆林小纪汗林场中,属于沙地生态公园的一个招商引资项目。记者在榆林市林业局,找到了榆林沙地生态园项目建设管理办公室。

  榆林沙地生态园项目建设管理办公室负责人薛金生说,高尔夫球场2008年才开始建,实际上按最初项目意图是要建立草坪球场,但是建设的时候考虑到经济效应,高尔夫球场在没有任何手续,也没有任何批复的情况下建成了。

  当初规划的沙地草坪球场原本是要建成包括篮球场,网球场等在内的运动场所,但现在却变身成了高尔夫球场。事实上,至少在去年,榆林主管部门便已经了解了这一情况。

  记者问道,到现在大概有三年的时间,为什么还是没有进行监督。榆林沙地生态园项目建设管理办公室负责人薛金生说,去年后半年发现这个问题后,便口头通知他们停止建设。

  今年四月国家十一部委文件下发后,当地主管部门将球场上报给了省发改委,之后便采取了观望的态度。

编辑: 魏鹏

 

聊城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聊城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聊城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聊城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聊城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聊城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聊城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聊城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美研制“隐身制服” 士兵有望成“变色龙”
· 蛙人潜百年堰塞湖探宝
· 2009年第一个“麦田怪圈”惊现英国
· 贵州雷山遭强降雨 山洪冲断公路
· 李荣融再谈国企高管薪酬 如何看待“肥猫”现象
· 金融危机悄然改变日政治版图
运菜车侧翻 驾驶...
预防传染病常识...
大货车满载钢材...
“迎全运”女子...
下水道卡住玩童...
省第四届传统武...
700台收割机出征...
夏季宣交通安全
聊城 聊城新闻 聊城大众网 中国聊城 聊城新闻网 聊城综合门户网站 中国聊城 聊城新闻网 聊城综合门户网站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大众网聊城站 liaocheng.dzwww.com E-mail:gaoxiang@dzwww.com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山东省重点新闻网站
Copyright (C) 2006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证000100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