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人抱怨饮用水水质不好,一些人要从山中小河中挑水吃,一些人到了冬天就没有水喝这是陕西省柞水县部分农村饮水工程的现状。3月27日,记者走访了该县小岭镇、凤凰镇、杏坪镇等地,调查发现,作为民生工程的部分农村饮水工程成了“民忧工程”。
饮水工程建好无人管
记者驱车沿秦岭南麓的柞水县行走,来到凤凰镇清水村,看到沿村而过的社川河被污染成黑色。一位不愿透露名字的汪姓村民说:“由于河流被一家铁矿公司污染,我们只能从远处山沟中寻找水源。但找到的水源周边住着人还有一些农家乐在经营,大量排放生活垃圾,水质很差。”
据该村民介绍,由于饮水管道设计不合理,流量很小,该村部分自来水管夏天出水,冬天就没有水了。有时候,一小部分水龙头出水,大部分水龙头没有水。由于一根管道满足不了村民的饮用水,村民向镇里反映,恳请再修一根管道,但各部门都互相推脱,没有人接待他们。村民只能一边用自来水,一边自发筹钱挖深井。“以前,很多村民家里有水井,但是由于政府把河道卖了,大量淘沙、挖石使得地下水水位降低,致使水井荒废了,现在我们只能重新打井。”
记者在柞水县政府网上了解到,该县农村饮用水工程在各乡镇设立专人管理制度,实现了“有人建、有人用、有人管”的运行机制。但记者来到清水村一处水源地,看到有个水池池底还不停地漏着水。当地村民说:“饮水工程就像一阵风,刮过就没有人管了。当时建的时候每户都要投义务工,再交50元,但建好之后就没有人监管,也没有人监测水质。”
据了解,近年来柞水县利用国家实施“甘露工程”、“人饮解困工程”项目,规划实施农村供水工程,以解决深沟、高山、高寒地带人饮困难。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由于实施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引起许多农民不满。
柞水县政府网站信息显示,柞水积极实施农村饮水项目,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实施,高质量建设”的施工办法。但是记者调查发现,所谓的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不过是“半拉子”工程。
记者来到杏坪镇严坪村,见到了一块记载水利的牌子:2008年由市发改委水务局批复立项,2008年12月16日开工,2009年3月20日竣工。修建拦水坝18座,蓄水池18座,过滤池18座,输水管网3.5万米,中央投资53万元,市县及群众自筹14.1万元。该村二组阴坡片区是享用这项利民工程的片区之一,村民霍开祥告诉记者:“我们这个片区200多人原来有两处水源,其中一处去年因为山体滑坡破坏了,只剩下一处水源,水根本就不够吃。只能去远处一条小河中挑水吃,但那条小河水质被开沙挖石给破坏了,我们吃不到清洁的水。这些问题恳请政府尽快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