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从农村流入城市的各个角落,但时常被认为是“隐形群体”,她们可能出现在餐饮服务业端盘子、打扫卫生,可能出现在建筑工地砌砖头、浇水泥,她们穿着最廉价的衣服,吃着最廉价的食物,住着最廉价的房子,拿着最低的工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她们为城市化进程做出了贡献;遗憾的是,她们的社会地位却不能与其贡献统一,许多人像浮萍一样漂泊在城市的各个角落,默默地为城市发展做着贡献。她们,就是女性农民工。她们大多处在花样年华,对城市的繁荣、都市的生活方式充满向往,但是知识的匮乏、能力的欠缺使得她们对城市的生活无所适从,权益屡屡受损,迷惘与焦虑时常困扰着她们。今年的“三八节”,就让我们将目光投向女性农民工。
权益难以保障海口部分酒店餐馆用工不签合同
服务业是大多数女性农民工进城务工的首选,以餐饮服务业尤为突出。近日,据记者走访海口市部分中小型酒店餐馆了解到,为减少经营成本,用人单位一般不会主动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普遍存在着私招滥雇现象。
小陈两年前离开家乡琼海来到海口工作,兜兜转转始终不离餐饮服务,“工作比较简单,也不算是很累的体力活,服务员还是很好的。”小陈现在在长堤路一家中型酒店工作,包吃包住,每月领着830元微薄的薪水,月休假四天,这样的待遇在她看来已经很满足了。当初应聘时小陈并未要求签署劳动合同,“一般没什么事情签合同干嘛?绑住自己也没什么好处。”面对记者的质疑,小陈不以为意地回答。随后,记者采访了该酒店的值班经理,她说,餐饮业的员工流动性大,不稳定因素太多,很多服务员稍有不顺心就玩起了“失踪”,有薪酬高的地方,就跳槽。如果一开始就为她们签合同买社保,没做多久就离开,这对于酒店来说是损失。“我们也不是不买,但是会有一年左右的观察期,在观察期内表现优秀,就可以签合同买社保了。”值班经理解释。
“我也想找有保险有合同的工作,但是太难了,海口的酒店和餐馆一般都不会签合同。”在钟楼一家美食园工作的李小姐告诉记者,她自三年前抛下锄头自旧州进城工作已三年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她在公司煮过饭,做过酒店保洁员、餐馆服务生,没有一家用人单位与她签过劳动合同。她说,哪怕是在该美食园创立之初就工作的老员工都没有签过,劳动合同对于中小型酒店餐馆而言形同虚设。该美食园招聘负责人坦言,按照法律规定,签订劳动合同后,应为劳动者办理社会保险,经营业主不想增加经营成本,所以一般不会签订合同。
据业内人士透露,海口中小型酒店餐馆在用工时大都不签订劳动合同,除非是星级以上的正规酒店,有的甚至会向务工者收取押金。据了解,很多雇主与务工者之间劳动关系是口头约定,缺乏法律上的保证,劳动关系极不稳定;即使不得已签订了合同,也只是走形式,有的合同甚至不规范,同时不履行劳动合同的现象也比较突出。雇主出于自己的经济利益考虑,往往不按有关法律法规招工,不签订劳动合同,向求职者收取押金,待谈好工资后便开始用人。
由于女性农民工普遍意识到自己的文化程度、技能、素质偏低,所以只要找到工作岗位,她们都能吃苦耐劳、勤奋工作。但由于工作缺乏稳定感,她们时常会选择离职回家或寻觅其他工作。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目前服务业“用工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