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聊城 |山东 |国内 |国际 |体育 |财经 |娱乐 |女性 |汽车 |房产 |时政 |民生 |经济 |社会 |图说聊城 |论坛

您的位置: 国内新闻

站内搜索:
广西6岁艾滋孤儿被媒体公开身份后无人敢领养

作 者: 来 源:新华网 2010-11-30 14:47:00

《活着》:广西6艾滋孤儿独自生活

  新华网南宁11月30日电 (“中国网事”记者张莺、王橙澄) 广西柳州市城中区的一个村庄里,坑坑洼洼的土路尘土飞扬。岔路口的两块指路牌指引着方向,“小龙的家→请您轻轻的关爱,不要给孩子造成心理阴影”。

  半个多月来,数百名柳州市民和各地网友来到这里,顺着路牌找到小龙的家。年仅6岁的孤儿小龙是个艾滋病毒携带者,已在此独自生活了3个多月。

  不久前,网络上转载了后,小龙迅速成为“网络红人”,他的不幸童年令人唏嘘,更引来大批网络爱心人士的关爱。然而,网络爱心能否将小龙带往一个合适的现实归宿?带着这个疑问,世界艾滋病日前夕,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探访了小龙。

  艾滋孤儿遭遇在网上“一石激起千层浪”

  2004年,小龙出生了。但2008年、2010年,父母相继病逝,年仅6岁的小龙成了孤儿。由于小龙父亲生前与大家族的关系较为疏远,四个叔伯不愿收养小龙,奶奶也已84岁,只能时常上山“指导”一下他的生活。

  9月初,小龙被村委会送到柳州市儿童福利院。就在入院体检中,小龙被查出HIV检测呈阳性,是一名艾滋病毒携带者。为此,福利院无法收纳小龙,而村民们口口相传,很快都知道了小龙的情况。城中区政府推断其父母生前都是艾滋病人,而小龙则是母婴传播导致的艾滋病携带者。

  虽然亲人及村委会的人时常上山看望,但小龙终归是独自生活,形单影只。一条叫“老黑”的狗、一间灯光昏暗的小屋、一口锅台、一片奶奶帮种的菜地、6只自己养的鸡,几棵青菜伴着米饭,没有油和盐……

  11月5日,小龙的故事见报,腾讯“活着中国人的一天”纪实图片特刊转载后,网友评论达4.7万余条。此后几天,来自四面八方的爱心向村里涌来。

  记者日前在小龙家看到,皮肤黝黑的小龙趴在床上睡着了,手上还有做饭烫伤的伤口。但小屋中堆满了物品,挂面、大米、鸡蛋、水果、小熊玩偶……截止记者采访时,小龙已收到爱心捐赠的奶制品26件、食用油20壶、面条约50斤、水果约100斤、电视机两台、洗衣机一台、童车3辆……

  11月29日记者了解到,由于天气渐冷,不少好心人为小龙送来棉衣等保暖物品,爱心QQ群集资出钱给房屋加固,细心的网友还为小屋更换电线,安装白炽灯。

  这几日,84岁的奶奶上山和小龙一起吃住,来往不断的网友和玩具,也让小龙展露出孩子“少年不识愁滋味”的天真快乐。

  网络爱心无补现实人情冷缺

  本应是熟人社会的牛车坪村,却忽视了对小龙的关怀。“一直以为是家人带他生活,看了报纸和网上登的才知道是他自己过。”包括部分村干部在内的不少村民告诉记者。

  而艾滋身份,令小龙面临一系列和其他孤儿不同的尴尬。首先是上学问题。牛车坪村的孩子都到村里的马鹿山小学上学,小龙在这里读了学前班。校长说,秋季学期开学后小龙来过学校,但年纪太小无人督促,几天后就没来了。

  其实,问题更多出在当地学生家长身上。“家长听说小龙感染艾滋病后都不同意他来马鹿山小学读书,有的甚至提出如果学校接收小龙,就让子女转学。”一位村民说,家长们认为小孩子不懂事,难免打打闹闹受伤流血,担心自己的孩子被小龙传染,抵触情绪较大。

  大人的说辞直接决定着孩子的态度。一群孩子放学后追逐着记者的摄像机来到小龙家,和他踢起球来。12岁的彭小游(化名)还特意从家带了十来个小橘子送给小龙吃。

  但记者连续询问4名小学生,他们的回答基本一致:可以和小龙一起玩,但不会一起吃东西,更不会有亲密接触。这成了小龙在当地入学的重大障碍。

  其次,小龙面临收养难问题。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政厅表示,广西目前没有能够收纳艾滋病或艾滋病毒携带者的儿童福利院,建议暂由其亲属负责照顾。但四个叔伯出于对艾滋的恐慌和自身经济条件的限制,没有一个担起监护职责。而奶奶年事已高,力不从心。

  事实上,体检前,当地已有一对夫妇愿意领养小龙,得知其艾滋身份后又放弃了领养。

  柳州城中区副区长吕飞飞说,9月初他们已组织医生随访,为小龙办理低保,发放冬令救济物资,并决定报销其医疗费用。

  柳州市疾控中心艾滋病防治科科长刘金纪介绍,小龙的病情目前不需服药,只需定期检查。根据相关规定,“对艾滋病患者的一切个人资料都需严格保密”,城中区对小龙病情知晓部门提出保密要求,同时寻找合适的收治单位。

  网民呼吁政府多一份现实关爱

  媒体报道和网络传播让地方党委、政府感到了压力。柳州市宣传部门有关官员称,小龙固然需要关爱,但为了他的健康成长,更需要保护其隐私,媒体不应公开其艾滋身份,而应给政府部门的正常救助留一个空间。

  记者采访了解到,小龙的童年令人心寒,当地有关部门也并非如网友质疑的“缺位”,只是政府“不到位”的现实关爱激发了网络同情泛滥。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网络爱心接力,试图给予小龙生活的力量。面对众多网友的关爱,城中区副区长吕飞飞表示将秉持全面帮扶救助的原则,根据保护未成年人隐私和健康成长的目标,严格依法行政,尽可能委托更专业化的机构安置小龙,给他一个宽松平和的成长、治疗环境。

  广西社科院社会学所所长周可达认为,政府仅提供物质帮助是不够的,小龙更需要精神支持和照顾。他说,随着社会转型发展,今后一些极端的弱势个例可能还会出现,网络关注和同情也将持续,这是社会文明的一种表现。政府应多一份更具体的现实关爱,杜绝孩子“拿着低保独自生活”的现象。

编辑: 王晓亮

 

聊城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聊城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聊城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聊城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聊城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聊城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聊城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聊城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美研制“隐身制服” 士兵有望成“变色龙”
· 蛙人潜百年堰塞湖探宝
· 2009年第一个“麦田怪圈”惊现英国
· 贵州雷山遭强降雨 山洪冲断公路
· 李荣融再谈国企高管薪酬 如何看待“肥猫”现象
· 金融危机悄然改变日政治版图
运菜车侧翻 驾驶...
预防传染病常识...
大货车满载钢材...
“迎全运”女子...
下水道卡住玩童...
省第四届传统武...
700台收割机出征...
夏季宣交通安全
聊城 聊城新闻 聊城大众网 中国聊城 聊城新闻网 聊城综合门户网站 中国聊城 聊城新闻网 聊城综合门户网站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大众网聊城站 liaocheng.dzwww.com E-mail:gaoxiang@dzwww.com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山东省重点新闻网站
Copyright (C) 2006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证000100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