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聊城 |山东 |国内 |国际 |体育 |财经 |娱乐 |女性 |汽车 |房产 |时政 |民生 |经济 |社会 |图说聊城 |论坛

您的位置: 国内新闻

站内搜索:
我国50多处煤田火区昼夜燃烧 每年损失约40亿

作 者:王婧 来 源:中国新闻网 2010-09-09 15:09:00

  “凡人拦不住的火”能熄灭吗?

  这场在内蒙古乌海地下燃烧了近半个世纪的大火,覆盖了长达4800公里的区域。当前,一场希望能够彻底灭火的工程全面展开

  本刊记者/王婧(发自内蒙古乌海)

  矿区的地上裂开一道道大口,向上缓缓吐出各种不同颜色的烟雾——黄的、青的、白的。空气中涌动着硫磺味的热浪,使周围的一切宛如在水中晃动,整个世界似乎都被放在烤架上。工人们正在用钻井机往地下钻孔,然后小心翼翼地把搅拌好的泥浆注入几十米深的地下。

  这里是内蒙古的乌达矿区的9、10号煤层,已经初步整治过。49年前,这里发生了煤层自燃,一小团火沿着煤层一路向下燃烧。在深深的地下,地火“比毒蛇更光滑,比幽灵更莫测,它想去哪儿,凡人是拦不住的”。

  49年后,能够统计的数据是,整个乌达煤田的火区总面积达到349.6万平方米,占整个煤田面积的10%,1800多万吨煤被白白燃烧掉,1200多万吨煤炭资源被破坏,5000多万吨煤炭资源储量成为呆滞资源,造成的损失达几十亿。

  2010年8月27日,100多台重型翻斗车、铲车来到这里,钻机、注浆机开始隆隆运转,一场希望能够彻底灭火的工程在此全面展开。此前,这场煤田火灾已经燃烧了近半个世纪。

  “玩火”的人

  9月4日,星期六,荒凉寂静的乌达矿区。这是灭火工程开工之后的第一个周末。

  50岁的贾跃荣带着两个工程师,驾车来到了矿区上。他是神华乌海能源有限责任公司灭火工程处的处长,也是灭火工程的总指挥。

  乌达矿区是国家统配煤生产基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的乌海市乌达区,是典型的内陆干旱沙漠气候。目前,在这个35平方公里的矿区内,共分布着16个火区,尽管经过前期治理,这里已经很难见到明火,但蒸腾着的烟雾依然随处可见。

  从目前看来,彻底灭火的愿望暂时无法实现。贾跃荣称,“此次主要是治理仍存在明火的1号区、以及烟雾比较严重的6号区和10号区。”

  在6号区的几个火点附近,临时工棚已经搭建完毕。此次3个火区,一共派了约200人,吃住都在工地上。

  他们的工作就是严格按照火区的图纸,在燃烧着的地火上方往下密集地钻孔,然后,将和好的黄泥浆从孔中注入,“每20米钻一个孔,用泥浆或别的材料堵住地下的缝隙,形成一道隔火墙”。

  与其他灭火技术一样,地火可以通过隔绝氧气和降低温度的方法扑灭。但因为煤层分布的复杂情况,以及地下存在着的裂隙不确定等诸多因素,这项工程显得复杂而繁琐。

  一名工程师用手摸了摸泥浆,对正在用机器和泥的工人说,“还需要再粘稠点儿,水有点多,好像比例不太对。水多了就会进入咱们的生产煤层,那就要出事故。”

  贾跃荣随手揭开堵在一个钻孔上的编织袋,冒出一股蓝烟。他把手放在洞口,说,“这里温度比较高,要注意。”

  在工人们密集的钻孔的中央,有一处大的裂隙,一股白色的烟就从这处裂缝中不停地往外冒。在裂隙周围,分布着环状或者片状的黄色和白色的小包。“黄色的是硫酸,白色的是芒硝,此外黑色的是煤焦油。”

  贾跃荣说,这里曾经是一处火焰的喷出口,岩石被烧得变了形,在重力作用下发生了坍塌,随后就形成了现在这样的裂隙,“氧气的进入就更加方便了。”

  裂隙附近,仍有野草,一名工人说,“是明火灭了以后,今年刚长的。”但即便是这些生命力极其顽强的野草,处于裂隙附近的,都已经被烤成了焦黄色,枯萎甚至死亡;更远一些的,是黄绿色,再远一些的,是深绿色,也更为密集和高大。

  “这已经是经过初步治理过的,所以看不到明火了。以前,这里是名副其实的‘火焰山’,可壮观了!”贾跃荣说。

  曾经的“火烧连营”

  贾跃荣站在矿山上,这片矿区,他太熟悉了。

  他甚至能够很清楚地指点着矿区的每一处,回忆着80年代这里的点点滴滴——这里曾经是竖井高大的井架,井架顶端,巨大的卷扬轮正转动着,把大罐笼送入深深的井下;一排排轨道电车在井口出入;选煤楼下,一列火车从一长排数不清的煤斗下缓缓开出……

  从他1978年来到这片矿区,他就知道,这里曾经发生过煤田的自燃。

  乌达煤田的煤,含硫量高,又多是浅层煤,在阳光下多晒几天,就有可能会自燃。“那时大家也只能把地面上的火灭了,即使知道火可能往地下窜了,也没啥办法。”

  从1978年到1984年,乌达矿区的三个大矿井相继投产,煤炭年产超过百万吨。采空区中遗留下来的煤,在低温条件下氧化自燃,逐渐形成了6个大的火区。“每个有自然发火倾向性的煤层在开采后都发生了自燃情况,而且形成了大面积的煤田火区。”《中国地下煤火研究与治理》一书中,曾如是记载乌达煤田大火。

  而1985年到1999年,小煤窑迅速崛起,一下子出现了三四百个小煤窑。而乌达煤矿的开采量逐渐压缩。对此,一些乌达煤田的矿工颇有怨言:“那些私人小煤窑东挖西挖,浪费现象很严重。另外,一些私人小煤窑开采完了以后,井口也不封闭,在地下形成了四通八达的巷道。时间一长,井下的煤就和空气、雨水接触燃烧起来,害得我们这些国有大矿也不好再去采煤了。”在这些年中,小煤窑的开采共引发了10个煤田火区。

  1993年,煤炭部曾专门来此调研,结论却是:灭火的速度赶不上着火的速度。

  “地火的燃烧需要一定的时间”,贾跃荣说,“等到2001年开始,这里就真的成为火焰山了,十多个火区几乎连成一片,从地下烧到地上,到处都是明火。”从1995年到2004年,火区面积从200万平方米增加到了307万平方米。

  那时,在白天,火区像一条蜿蜒起伏的“火龙”沿着煤层出露带及其附近分布,到处烟雾缭绕,一片火海。而在夜里,大地上更是会有一道道幽幽的红光,这红光是从地上的无数裂缝中透出的,并散发出强烈的热力。“在晚上看矿山,你就会觉得地球就是一块被薄薄的地层包裹着的火炭”。

  2004年,有记者在进入矿区时曾如是记录:“贾跃荣不断提醒记者,千万不要靠近那些宽窄不一的裂缝,一旦掉下去,别说抢救,可能连喊救命都来不及。在两处离地面不足3米的大坑里,记者看到里面的煤正烧得通红,顺手折下山上已被烤死的树枝扔下去,还没接触到明火,树枝就呼地一下燃了起来。乌达矿区一位工程师用热红外测温仪测量洞口。温度高达590度。”

  据2002年调查,乌达煤田火区总面积3.076平方公里,占整个煤田面积的8.8%,其中最大一处火区面积达到了0.66平方公里。火区的燃烧平均深度35米,最深80米。

编辑: 王晓亮

 

聊城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聊城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聊城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聊城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聊城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聊城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聊城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聊城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美研制“隐身制服” 士兵有望成“变色龙”
· 蛙人潜百年堰塞湖探宝
· 2009年第一个“麦田怪圈”惊现英国
· 贵州雷山遭强降雨 山洪冲断公路
· 李荣融再谈国企高管薪酬 如何看待“肥猫”现象
· 金融危机悄然改变日政治版图
运菜车侧翻 驾驶...
预防传染病常识...
大货车满载钢材...
“迎全运”女子...
下水道卡住玩童...
省第四届传统武...
700台收割机出征...
夏季宣交通安全
聊城 聊城新闻 聊城大众网 中国聊城 聊城新闻网 聊城综合门户网站 中国聊城 聊城新闻网 聊城综合门户网站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大众网聊城站 liaocheng.dzwww.com E-mail:gaoxiang@dzwww.com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山东省重点新闻网站
Copyright (C) 2006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证000100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