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聊城 |山东 |国内 |国际 |体育 |财经 |娱乐 |女性 |汽车 |房产 |时政 |民生 |经济 |社会 |图说聊城 |论坛

您的位置: 国内新闻

站内搜索:
各国实行手机实名制面面观 实名制是大势所趋

作 者:陶 杰 来 源:经济日报 2010-09-04 19:22:00

图为一家德国手机店。郭辑供稿 来源:经济日报

  目前,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采用手机实名制管理,手机实名制是大势所趋。从9月1日起,我国也开始实行手机实名制,消费者去营业厅购买手机卡,必须持身份证才能办理。从世界经验看,手机实名制的初衷是为了保护用户隐私,减少垃圾信息;而且未来电子商务、位置服务等新兴业务都需要用户的身份识别,有了实名制后有管制地开放这些信息,将更好地推动手机网络的发展,对整个移动通信产业的发展也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新加坡:实名登记确保手机安全

  本报驻新加坡记者 陶 杰

  随着手机普及率的不断提高,手机垃圾短信、涉黄、涉骗问题也开始日益严重,有的甚至还牵涉到国家安全问题。为了解决这些弊端,各国政府都采取了不同的做法进行应对,但是目前比较通用的做法之一就是实行手机实名制。新加坡算是比较早地实行手机实名制的国家之一,其在实践中取得的一些经验值得借鉴。

  新加坡的手机运营商目前主要有3家,除了国营的新加坡电信(简称新电信)以外,还有两家私营企业。3家电信企业为了商业利益彼此也是相互竞争的,但是不管怎么竞争,有一条铁打的规矩,即在消费者购买手机的时候必须是实名登记。记者刚到新加坡工作的时候,因为工作交接临时需要买一部手机,但是没有随身携带护照,无论如何就是买不成,无论是国营的新加坡电信公司,还是私营的M1公司,哪一家店都不行。因为新加坡从2005年11月起就强制实施手机实名制,并有相关的法律予以保证,所以没有有效的个人证件,想买手机门儿都没有。新加坡信用体系比较完善,法律执行力度更是堪称模范,因而由政府有关部门联合立法,实施手机实名制,并采用新举措确保用户信息安全的做法一经出台就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

  新加坡从1999年开始手机预付卡销售业务,当年的流通量只有11000张,到了2005年时,当地的手机预付费用户已经多达140万,市场占有率为35%。当时大多数运营商或经营者都选择以手写方式抄录用户资料,不但容易出错,而且还可能发生犯罪分子利用他人资料申请账户,从事不法勾当。因此新加坡政府推出了身份证扫描辨识系统的新举措,在手机零售商店强制预付卡消费者登记个人基本资料。这种电子注册的方式无论对用户还是运营商,都起到了简化手续的作用,更有利于政策的实施。新加坡政府还同时规定,15岁以下用户不被接受登记,而且每个人至多只能拥有10个手机号码。

  在用户信息保密方面,以新加坡最大的运营商新电信为例,新电信在用户隐私保护声明中明确提到,新电信将会严格保护用户实名登记的所有信息。但是如果在国家法律、政府或者相关机构的要求下,新电信也可能会以法律的名义向相关机构提供用户信息,但前提是要向用户预先告知。

  截止到2010年第一季度,新加坡共拥有移动手机用户703万,其中后付费签约用户约占52.1%。

  沙特:

  实名制推动手机应用

  本报驻利雅得记者 黄建纲

  手机是沙特人日常生活的主要通讯工具。为了有效地管理手机使用,沙特的手机管理从一开始就采用实名制管理。沙特手机采用实名制有多种考虑。在沙特,手机使用范围非常广泛。比如许多政府部门如外交部、新闻部都是用手机发送通知。假设外国元首或外长来访时召开记者招待会,沙特外交部都是用手机通知各国驻沙特记者,先发一个短信,如没有回复,再通话提醒。如果会议时间变动也都用手机短信及时通知,与会的外国记者都感觉手机通知比传真、电邮等其他方式更加方便。为了使生活更便捷,沙特一些部门如移民局办理长期居留证、交通局办理驾照、交通肇事罚款等都采用OTM卡交费,用手机短信发送收据。最近一些报刊杂志社也采用这个办法订阅报刊。因此沙特的手机通讯运营商愿意使用实名制,手机用户也赞成使用实名制,而实名制也使手机应用得到推广。

  沙特的企业很少用手机发送商业广告,手机用户收到的广告大部分是手机运营商和银行发送的商业信息,如手机话费打折,增加新的服务项目等。银行则发送一些有关存取款的信息,如你的账户收到一笔汇款或信用卡使用优惠等。

  沙特的手机诈骗案件时有发生,实名制为破获手机诈骗案提供了方便,对手机诈骗等犯罪行为起到了威慑作用。

  为了加强对来访客人临时使用手机的管理,外国旅游者或商务、探亲访问人员购买临时使用的手机卡时,须出示来访者接待单位人员或访客入境担保人、亲属的长期居住身份证件。销售手机卡的代理网点则将这些信息资料传输到总部的顾客信息中心,保存备查,如果利用短期访问人员使用的手机进行不法活动,则追究接待单位或担保人、亲属的法律责任。

编辑: yk

 

聊城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聊城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聊城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聊城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聊城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聊城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聊城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聊城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美研制“隐身制服” 士兵有望成“变色龙”
· 蛙人潜百年堰塞湖探宝
· 2009年第一个“麦田怪圈”惊现英国
· 贵州雷山遭强降雨 山洪冲断公路
· 李荣融再谈国企高管薪酬 如何看待“肥猫”现象
· 金融危机悄然改变日政治版图
运菜车侧翻 驾驶...
预防传染病常识...
大货车满载钢材...
“迎全运”女子...
下水道卡住玩童...
省第四届传统武...
700台收割机出征...
夏季宣交通安全
聊城 聊城新闻 聊城大众网 中国聊城 聊城新闻网 聊城综合门户网站 中国聊城 聊城新闻网 聊城综合门户网站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大众网聊城站 liaocheng.dzwww.com E-mail:gaoxiang@dzwww.com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山东省重点新闻网站
Copyright (C) 2006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证000100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