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聊城 |山东 |国内 |国际 |体育 |财经 |娱乐 |女性 |汽车 |房产 |时政 |民生 |经济 |社会 |图说聊城 |论坛

您的位置: 国内新闻

站内搜索:
谁动了我的工作?男子疑遭顶替上访20年

作 者: 来 源:中国青年报 2010-07-09 14:41:00

  杨道璋站在房子门口,房子是白庙街道办提供的一间门面房,屋里堆满了废品。炉灶只能搭在室外,雨天无法做饭。 本报记者 叶铁桥摄

  对比杨道璋20年前的照片,再看他现在的模样,不由得让人心生悲凉。

  20年前的照片上,将要步入不惑之年的他,穿着黑色挺拔的长裤,藏青色的毛背心,雪白的衬衣,很精神地站在草地上。他红润的脸庞上还留着一圈整饬得干净利落的短胡须,寸发硬扎扎的,正值壮年的形象。

  而今,即将步入花甲之年的他,穿着一套灰色的老式西装,上面沾满了油渍,有好多处破烂的豁口,甚至领子因破损得太严重,只好用绿布条镶了上去,一脸的胡茬子,大多已灰白,明显是老境颓唐。

  最引人注目的是他的头发,浓密而灰白,长及肩膀。

  杨道璋说,这头发就是个信号。近来负责盯他的人盯得特别紧,因为他们明白,杨道璋的头发又留长了,还不剪,就意味着他又准备要进京反映问题了。

  分配了工作,却没能上得了班

  杨道璋,1951年2月生人,湖北荆门人,系69届湖北沙洋师范学校毕业生。

  他的事要说简单也很简单,就是分配工作后,去单位报到了,却莫名其妙地一直没能上得了班,而拒绝他上班的理由,在他看来却都不值一驳。

  要说复杂,这事也复杂得不可想象。夫妇俩成了荆门市有名的老上访户,一访整整20年。其间,他们上过多少次北京、找过多少次各级政府部门、堵过多少位领导,没有人能说得清楚。这20年来,他们家由家境尚好到一贫如洗,其中的种种酸楚和苦痛,只有历经漫长上访路的老夫妇自己心里最清楚。

  然而,20年来,政府工作人员换了一茬又一茬,却依然没人能说得清楚,或者没人愿意说清楚,20年前,究竟为什么在他报到后没能让他上班。即使在2005年,当地对他的上访问题做出结论,决定对他补工资、买房子、办退养,但也没能给他一个透彻而正式的结论,仅是含糊的一句“既有组织原因,更有个人原因”。

  但在杨道璋看来,个人原因根本不存在,完全是因为组织原因。这些年,他不停地找组织,组织又总不给说法,一茬一茬人换过去,慢慢地,一些新上任的领导看到他就头痛,毕竟20年过去了,有几个人愿意关心他那点陈芝麻烂谷子的事?

  事情要从1990年说起。1990年,湖北省对“文革”期间未能分配工作的有学历群体落实政策,分配工作,杨道璋也名列其中。1969年毕业时,因处于“文革”时期,当时他未能分配工作,回了老家。

  1990年5月,荆门市人事局为杨道璋办理了落实政策的审批手续,并将杨道璋的介绍信开到荆门市东宝区劳动人事局,同时注明“分配到白庙街办企管会(乡镇企业管理委员会的简称——记者注),月工资82元”,东宝区劳动人事局又把介绍信开到白庙街道办事处,也作了跟上面一样的注明。

  杨道璋拿着介绍信去了白庙街道办事处。途中,他为了让妻子代成玉看看介绍信的样子,特地复印了两张,不曾想,这两张介绍信复印件竟成了他此后上访的主要依据。

  他把介绍信交给了白庙街道办事处一位姓王的负责人,这位负责人的意见是安排他到农业办公室工作,然而,分管人事的领导却不同意这样安排。他只好再去找街道办负责人,这次负责人让他去找乡镇企业管理委员会,但企管会的人却对他说,他必须先把革集石膏矿上的账算清楚再说。

  杨道璋报到前,在街道办下属的乡镇企业革集石膏矿从事销售工作。当时不知从哪传来风言风语,说他有经济问题。杨道璋急于维护自己的名誉,又盼着正式上班,于是催着企管会去石膏矿结账。

  然而,奇怪的是,企管会却一直拖着不肯安排结账。无奈之下,杨道璋只好天天催,但这一拖,还是拖到了1991年4月6日。算账的结果是,杨没有经济问题,反而是石膏矿还得发给他3000多元。

  结账后,革集石膏矿出具了一份名为《关于杨道璋同志结账处理意见》的证明书,证明他没有经济问题。上面的结算时间写的是1988年4月1日到1991年3月31日。但杨道璋说,实际时段应该是1987年到1990年。隐隐觉得不妥的他,要求予以更正,但原件已经拿走了。在复印件上,他要会计汪昌海作出修改和说明,但他还是放心不下,又让革集石膏矿时任矿长周志发等人签名作证。

  果然,算完账后,杨道璋再次去找街道办。街道办却说,1990年和1991年,革集石膏矿给你发了工资,又从来没在我们这边上过班,这属于自动离职。

  杨道璋觉得莫名其妙,自己天天急着想上班,你们不让我上。自从报到后,我既没在石膏矿上班,又没在石膏矿领工资,何来自动离职一说?但他没料到,这个问题,竟然也能纠缠他十几年。

  在这个纠缠过程中,他已隐隐感觉到,背后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时刻与自己为难,目的就是让他上不成班。

  结完账,他再去找街道办,街道办说手续没办齐,让他补手续,但人事局说手续齐了,让他再去找白庙街道办,双方各执一词,杨道璋夹在中间,反复跑,没有结果。

  无奈,他只好到省人事厅上访,然后回来再找荆门市人事局,但一直没有结果。那两年,他奔波在来回找省厅、市局和街道办的路上。

  上访多年后,杨道璋获得过一份自己的《干部介绍信》,在备注栏里写着“请将杨道璋干部介绍信开转白庙街办企管会”,落款日期是1990年5月14日,签字人为安朝湘。安朝湘时任白庙街道办事处组织委员。

  杨道璋这才明白,自己不是没分配工作,而是分配了,就在企管会。但是,区调查组调查到当时任企管会主任的张以山时,张却说,当时是口头通知杨道璋去革集石膏矿上班。

  杨道璋说,这纯粹是瞎扯,自己本来就在革集石膏矿上班,“这还能叫落实政策?”就算是让他去石膏矿上班,怎么又没有介绍信?“这根本说不过去。”

  有人悄悄给他“指路”

  从年近不惑到年近花甲,整整20年的上访,悲哀的是,与其他很多上访者一样,杨道璋夫妇要为证明一些细枝末节的事实而耗费年华。

  “就像要我们去证明1加1等于2一样,总在纠缠一些小事,让我们跑断腿”,杨道璋说。

  比如他们上访偶有结果时,上面组织调查组来调查,白庙街道办却始终强调安排杨道璋在革集石膏矿上班,且“当时石膏矿矿长证实杨落实政策后仍从事以前的销售工作”。

编辑: lbc

 

聊城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聊城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聊城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聊城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聊城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聊城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聊城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聊城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美研制“隐身制服” 士兵有望成“变色龙”
· 蛙人潜百年堰塞湖探宝
· 2009年第一个“麦田怪圈”惊现英国
· 贵州雷山遭强降雨 山洪冲断公路
· 李荣融再谈国企高管薪酬 如何看待“肥猫”现象
· 金融危机悄然改变日政治版图
运菜车侧翻 驾驶...
预防传染病常识...
大货车满载钢材...
“迎全运”女子...
下水道卡住玩童...
省第四届传统武...
700台收割机出征...
夏季宣交通安全
聊城 聊城新闻 聊城大众网 中国聊城 聊城新闻网 聊城综合门户网站 中国聊城 聊城新闻网 聊城综合门户网站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大众网聊城站 liaocheng.dzwww.com E-mail:gaoxiang@dzwww.com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山东省重点新闻网站
Copyright (C) 2006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证000100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