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4月29日电 题:违规经营何时休?——从审计公告看金融机构违规经营问题
记者 杜宇
审计署29日发布2010年第七号、第八号、第九号公告,分别公布了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这3家金融机构2008年度资产负债损益审计结果。
审计发现,3家金融机构不同程度存在违规经营和内部控制不到位,以及风险管理存在薄弱环节等问题,违规经营问题涉及资金达203.01亿元。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违规经营问题93.84亿元
审计公告显示,在对农发行总行及8家分支机构的审计中查出违规经营问题93.84亿元。
其中,内蒙古、辽宁、吉林等地分支机构工作人员违规操作、工作失职导致粮棉油收购贷款资金被骗取或挪用52.99亿元;吉林、安徽、河南、湖北、四川等地分支机构向不符合贷款主体资格或贷款条件的企业违规发放贷款24.93亿元;黑龙江、湖北、湖南等地分支机构以涉农贷款名义违规向城市道路、土地整理等非农领域及项目发放贷款14.49亿元;辽宁、安徽等地分支机构还存在违规审批办理呆账核销1.43亿元和财务不实243.83万元等问题。
审计发现,部分分支机构粮棉油收购贷款业务经营管理较为混乱,部分向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发放的商业性贷款存在风险,如向开工手续不全、配套资本金不到位的建设项目发放贷款,还有些政府融资平台采取弄虚作假方式套取贷款。信贷业务基础管理中存在薄弱环节,如2009年4月,长沙巴黎诗纺织服装有限公司因挪用棉花收购贷款投资房地产导致1.22亿元贷款无法归还,湖南省分行采取违规办理贷款展期手续等方式来掩盖上述不良贷款。
审计发现19件涉嫌违法犯罪案件线索和严重违规问题,主要为外部人员利用农发行管理上的漏洞,弄虚作假恶意骗贷,或与农发行工作人员内外勾结、侵占粮食收购资金。
审计公告显示,截至2009年11月底,已整改金额为83.38亿元,占全部违规问题金额的88.85%。目前,审计发现的19件涉嫌违法犯罪案件涉及的资金61亿元,有12件已收回贷款7.03亿元;7件已落实有效资产保全,金额为38.67亿元。此外,19件涉嫌违法犯罪案件,法院已开庭审理5件,检察机关正审查起诉4件,公安及纪检监察部门正在查处10件。截至2009年11月底,已处理责任人383人次,其中党纪政纪处分51人,免职或停职31人,经济处罚301人次。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违规经营问题105.53亿元
审计公告显示,在对农业银行总行及11家分支行审计中查出违规经营问题105.53亿元。
其中,违规发放各类贷款47.97亿元,主要是向不符合产业政策和贷款条件的企业和项目发放贷款、违规开立保函、发放无指定用途贷款以及信贷资金流入股市等,涉及北京、河北、辽宁、安徽、山东、河南、湖南、四川、大连等9家分行。
违规签发无贸易背景的承兑汇票和办理贴现48.28亿元,涉及北京、安徽、河南、湖北等9家分行。
违规办理存款、结算业务5.96亿元。如2007年底,黑龙江省黑河分行个别职工将其个人结算账户违规提供给客户办理转款业务5.57亿元。
违反财务收支法规问题3.32亿元,涉及黑龙江、河南、湖北等9家分支机构,主要是少计营业外收入、账外固定资产和私设“小金库”等。
审计发现,审计抽查的230亿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中,有25亿元被地方政府用于抵顶扩大内需投资项目的配套资金或财政性支出等。农业银行2008年发放的贷款中,有215亿元未直接用于“三农”。基础管理和风险控制存在漏洞,部分贷款资金流向房地产开发项目;代客衍生品交易风险控制不足,2008年垫付利息支出和平盘损失10.7亿元。
审计公告显示,截至2010年3月末,农业银行对审计报告中涉及的96项违规经营问题已整改90项;收回违规发放的贷款16.74亿元,收回承兑汇票和贴现资金47.33亿元,调整会计账目金额1.56亿元,追回“小金库”资金78.67万元,处理账外资产3750万元。已处理责任人263人。其中移送司法机关1人,处理处级干部11人,科级干部33人。未完成整改的事项正在积极整改中。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违规经营问题3.64亿元
审计公告显示,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违规经营问题3.64亿元。其中,违规预赔、违规结转或退回保费收入、违规支付佣金等1519.91万元。少计保费收入、未经财政部批准购买固定资产、抵债资产未纳入账内管理、多列支出等34864.21万元。
另外,内部控制存在薄弱环节,部分业务经营不规范。主要是承保与保后监管不够到位,风险控制不完善,内部管理存在脱节现象和超范围承保问题。部分业务存在风险。主要是内贸险业务行业风险集中度较高,资信收集渠道受限,信息掌握时效性不足,部分保单的投保目的偏向融资功能,对融资保单中的欺诈风险防范不够有力;融资担保业务由于存在风险关注不够、违反规定程序担保、保后管理不到位和资金监控难等问题,出现较大代偿;综合业务信息系统部分功能不够完善。
审计还发现,农产品出口承保金额占短期险承保总额的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尤其对农产品出口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偏弱。落实国家产业和区域政策不够到位。2006年至2008年,中信保对铁合金等“两高一剩”产业的产品短期险承保金额呈逐年上升趋势,且承保费率低于同期短期险平均承保费率。三是中长期险业务承保金额占承保总额的比重小且呈逐年下降趋势,对服务业出口支持的规模偏小。
针对审计查出的问题,中信保高度重视,修订和完善相关制度,进一步规范业务操作规程。在审计期间,中信保出台制度47项,审计结束后又出台规章制度35项,另有19项规章制度正在制定之中。另外,对各项业务工作流程和风险控制要点进行了重新梳理,规范了业务流程,强化了内部管理,完善了业务风险控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