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聊城 |山东 |国内 |国际 |体育 |财经 |娱乐 |女性 |汽车 |房产 |时政 |民生 |经济 |社会 |图说聊城 |论坛

您的位置: 国内新闻

站内搜索:
西南大旱引发水资源分配之辩 未限城市用水

作 者: 来 源:中国新闻周刊 2010-03-25 17:34:00

中国新闻周刊2010011期封面:西南之渴

  西南之渴

  2010年3月22日,第十八个“世界水日”。在这个时刻,中国西南诸省面临的水危机显得尤其深刻。

  此前,在这个中国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人们对于雨季与旱季的概念不多。小学教科书上都曾说,江河纵横的西南地区是中国水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我国水资源的70%分布在这里。

  而如今,中国水资源的70%都面临着枯竭的危险,令人不禁诘问,对于这个地区我们究竟做了什么?这也是此次西南大旱之所以引人关注的所在。

  来自气象部门的数据显示,2009年,这里的雨季只是早走了一个月。而这就造成了西南五省如今集体缺水的困境。2010年至今,雨季还不见到来的迹象。按照惯例,来自印度洋的湿润季风一般在5月才能翻过青藏高原降临这里。

  有迹象表明,这种非洲大草原式的雨季与旱季残酷交错的景象,今后或许将持久出现在我们的身边。因此,中国不得不做好长久抗旱的准备。

  《中国新闻周刊》的记者分赴西南各地,记录干旱留下的印记。在广西,总理治旱的背后是中国式救灾的幸运面。而不幸的一面,却处处皆是。在云南,严重的缺水让农村无安身之处;在重庆,两江交汇的地方唯见裸露的河床;在丽江,油菜花错过了花季??

  昆明:“不旱城”

  由来已久的城乡不均在干旱面前被暴露得一览无遗,城市水资源丰沛与农村干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文/刘子倩(发自昆明)

  3月20日,周六,中屏乡赶集的日子。

  百年不遇的干旱让原本热闹的集市冷清了不少。村民们三三两两,见面就是一句话:“你们村子有没有找到水?”

  27度的高温炙烤着空荡的街市,一些门市索性关门,一个灰头土脸的妇女,拽着山羊悻悻而归,她本想把它卖掉,但大旱之际,买牲畜就是买累赘。距离集市不远,一群工人在干涸的河床上作业,原来从未裸露出的石头,让凿山贩石的商人省了不少工夫。

  70岁的张大勋蹲坐在村小组长家的化肥门市前。没有云的日子一切都没有了生气,今年“3亩麦子没出芽就旱死了”。和张大勋一样,中屏乡的村民靠天吃饭,种些小麦、包谷,除了留足口粮,剩下的只够来年的种子钱。因为大旱,大多农民连种子钱都搭了进去。

  村小组组长刘兴文家的化肥门市几乎是乡里春耕的晴雨表。在往年,每个周末的集市都能卖出四五万元的化肥,但今年只有千把块钱。如今,化肥门市分外冷清,而卖塑料桶的摊位却是人头攒动,装水的塑料桶已经成了农民必需的生活用品。

  中屏乡隶属于昆明市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该县位于昆明市北部,北隔金沙江与四川相望,县城距昆明仅一个半小时的车程。持续近5个月的西南大旱让这个40多万人口的农业大县近一半的人饮水困难,25.7万亩农作物绝收。

  截至3月18日,西南地区持续的大旱现已造成云南全省2405万人受灾,60%的春粮因灾减产,农业直接经济损失达170亿元。

  找水,是村民们眼下最要紧的生活。

  因水出走

  中屏乡高照村是附近旱情最为严重的村子。从乡上的集市到高照村要坐一个小时的农用车。崎岖而颠簸的山路暴土飞扬,卷起的尘土令人窒息。

  在云南山区,人们在山上的泉眼修一座水池,顺着山坡将水管引入家中。这种“山寨”自来水随着山泉水量的大小而变化,当泉眼不再出水时,就不得不重新寻找水源。云南的山地占了80%,平阔的坝子只有6%,这就意味着绝大部分村庄与高照村一样,过着靠山吃水的日子。

  如今,高照村80多户村民有了新的水源,上游的一个小水库,原本用于下游春耕灌溉,旱情加重后,村委会决定不再开闸,先保证人畜用水。

  高照村距小水库有8公里,村民一天平均要背两趟水,一趟来回就要3个小时,“背不习惯的,一趟都背不回家”。69岁的张振辉掐指一算,自己背水已背了4个月,但乡政府的送水车直到20天前才到。

  禄劝县防汛抗旱指挥部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从今年1月起,群众已出现严重的用水困难,从1月20日起,乡镇政府视村庄的干旱情况为农民送水,随着干旱程度的加剧,送水的范围不断扩大。

  送水车每天上午11点左右到达村子后并不直接供水,而是把水灌入村中水池,由村干部每天选派两户人家昼夜看守,既防外人偷水,又防村民自盗。直至第二天清晨6点,村民开始排队领水,每户1桶,每桶25公斤。村干部站在一旁记录,以防有人多领或冒领。

  但一天一趟的送水频率无法满足村民的需求,村民早上排队领水,下午步行背水。原来有人在水库偷鱼,如今眼看着水快被淘空了,反倒没人抓鱼了,“现在是水比鱼金贵”。

  小学课本中“一盆水”的故事在这里延续着:先掏米、洗菜,然后把水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洗脸、洗脚,另一部分刷洗碗筷,最后再全部倒给牲畜。

  与高照村相邻10多公里的大海资村,这里的日子也不好过,这个曾经因水资源丰富而得名的村庄,如今也在为水发愁。在昆明打工的李维艳这次专门回家接父母进城,“农村实在呆不下去了,没水没粮,坐在家里都要倒贴钱。”

  根据昆明防汛抗旱指挥部的最新数据,目前,干旱已致昆明全市80%农作物受灾,50%以上绝收。昆明市副市长李喜向媒体透露,今年春荒期间,昆明市将有80万人缺粮,需救济粮3.6万吨,折合粮款1.26亿元。

  如今,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进城打工,而云南当地政府也为灾区群众进城务工牵线搭桥,以缓解当地抗旱压力。在昆明南坝人力资源市场,来自农村40岁以上的务工者占了3/4,而且以夫妻居多,大多数是土地绝收,卖了牲口全家一起出来打工。

编辑: lbc

 

聊城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聊城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聊城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聊城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聊城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聊城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聊城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聊城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美研制“隐身制服” 士兵有望成“变色龙”
· 蛙人潜百年堰塞湖探宝
· 2009年第一个“麦田怪圈”惊现英国
· 贵州雷山遭强降雨 山洪冲断公路
· 李荣融再谈国企高管薪酬 如何看待“肥猫”现象
· 金融危机悄然改变日政治版图
运菜车侧翻 驾驶...
预防传染病常识...
大货车满载钢材...
“迎全运”女子...
下水道卡住玩童...
省第四届传统武...
700台收割机出征...
夏季宣交通安全
聊城 聊城新闻 聊城大众网 中国聊城 聊城新闻网 聊城综合门户网站 中国聊城 聊城新闻网 聊城综合门户网站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大众网聊城站 liaocheng.dzwww.com E-mail:gaoxiang@dzwww.com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山东省重点新闻网站
Copyright (C) 2006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证000100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