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生元教授发布山东地区调查数据
山东省立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杜怡峰教授
11月25日,由世界卫生组织发起的、中国项目组开展的“减轻头痛治疗负担全球战略”--- 偏头痛流行病学调查,在济南山东大厦召开媒体沟通会。就职于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现任国际头痛学会中国分会主席、中国项目组牵头人,于生元教授在会上发布了山东地区的调查数据。于生元教授介绍,此次调查为全国性随机抽样入户调查,全国共分六大地区,山东是华北地区重要的调查区域之一。目前调查正在进行中,已有近一半的调查点完成了调查,山东地区率先完成了调查,全部调查年内结束。他引用本轮调查已得出的数据指出,在山东地区21%的原发性头痛患者中,偏头痛患者占8.5%,即头痛患者中,有40%为偏头痛患者。可以预计,我国偏头痛的整体发病率与欧美及亚洲其他地区数据相近。
于生元教授认为,在我国应该加强偏头痛知识的普及,倡导患者走出盲目治疗的误区,到头痛门诊接受专业的治疗指导,早日摆脱偏头痛的困扰。在欧美等国家,很多医院都设有专业的头痛中心及门诊规范治疗偏头痛。但在我国,专业的头痛中心及门诊却屈指可数。与会的山东省立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杜怡峰教授透露,截至今年八月份,全国设立头痛门诊的医院只有200家。目前,山东地区重点医院已经设立了偏头痛中心及门诊。例如: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山东省立医院、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青岛市立医院等。
这些门诊将为患者提供规范性的诊断治疗,加强预防性治疗。杜怡峰表示,偏头痛预防性治疗能减少发作频率,减轻头痛程度,增加对急性期治疗的反应,可减少医疗资源的利用及相关费用,避免出现药物滥用现象。目前,作为偏头痛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预防性治疗将选择有效的预防性治疗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例如,2006年被欧洲神经学会推荐为偏头痛预防治疗的一线药物西比灵?(盐酸氟桂利嗪胶囊)。
偏头痛属于原发性头痛,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其发作时会出现持续性的头部搏动性疼痛,并导致恶心、呕吐等症状。缺乏预防性治疗,偏头痛会增加并发症风险,可使缺血性中风风险增加2.16倍,使脑白质异常风险增加3.9倍,另外包括引发重性抑郁症、恐怖障碍等。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将严重的偏头痛定为最致残的慢性疾病之一,类同于痴呆、四肢瘫痪和严重精神疾病。
国际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正逐步掌握自身头痛流行病学数据。很多国家,如日本、印度等都已相继完成了头痛流行病学的研究,并据此作出了完善头痛的治疗措施和相应决策。此次在我国开展的大规模偏头痛流行病学调查是“减轻头痛治疗负担全球战略”的一部分,旨在统计偏头痛患者的数据,作为未来计划实施适合我国体制、资源及经济状况的头痛健康服务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