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市历史单日跌幅排行
元凶一:流动性“被担忧” 股市负重前行
这波始于政策和流动性推动的行情开始“被担忧”当在意料之中,这种担忧已经在昨天得到了经济数据的证实,根据有关部门披露的数据,7月份新增贷款3559亿元,虽然同比增长了33.9%,但环比数据大幅下降,比6月份的新增贷款量15304亿元有77%的大幅下降。这印证了此前市场普遍预期的货币供应从超宽松到宽松的过渡。对于业绩改善还缺乏明显支持的市场来说,流动性的支持一旦不那么有力,引起市场震荡是必然的,五连阴已经真实地反映出这种流动性“被担忧”之后的杀伤力。
元凶二:中国建筑首日计入指数
大盘股中国建筑上市10日后,今天将计入上证系列指数。据测算,中国建筑约占沪市市值权重的1.02%,计入当天对上证综指影响将较小。业内人士认为,计入上证综指后,部分指数基金会对其有被动配置的需要,考虑到此前已有机构积极参与买入,中国建筑后市或有看头。
根据上交所上证系列指数编制方案,新股于上市第11 个交易日开始计入上证综合指数、新综指、及相应上证A股、上证B股、上证分类指数。于7月29日登陆A股市场的中国建筑,经历了10个交易日后,今日终于加入了上述指数成份股大家族。
元凶三:外围市场大跌
美联储发布利率决定前,多数投资者持谨慎态度,美股周二连续第二日收盘下跌。
截至收盘,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下跌了96.50点,至9241.45点,跌幅为1.03%;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下跌了22.51点,至1969.73点,跌幅为1.13%;标准普尔500指数下跌了12.75点,至994.35点,跌幅为1.27%。
元凶四:股市在进行技术调整
在经济向好预期增强、投资者信心改善和流动性充裕等因素的支撑下,A股市场自去年四季度至今出现了凌厉的上涨,所有的股票都几乎涨了一遍,从估值的角度看,确实已经不便宜。这种快速上涨的行情已领先实体经济过多,A股市场确实已具有一定的泡沫。市场在眼下出现调整是正常的。
之所以出现调整,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是前期过快上涨积累了大量的获利盘形成的回吐压力,二是货币政策将要“微调”对市场造成的心理压力,三是下一步加大股票供给力度(包括创业板、中移动以ADR方式回归A股市场、海外企业可能登陆A股市场等消息面的影响)对市场形成压力,四是中报业绩集中披露导致投资者的换筹行为。
目前来看,市场形成短期头部的可能性较大。但由于宏观经济持续向好的趋势比较明朗,越来越多的行业经营环境和营利能力趋于改善,一些上市公司的业绩增长将迎来“拐点”,加上资金介入程度较深,这波调整的力度应该有限。预计市场经历这次调整之后有望重新步入上升通道,这一时间窗口可能在四季度的中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