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克隆鼠“小小”。 新华社发
|
黑色的皮毛,长长的胡须,克隆鼠“小小”看上去与普通小鼠没有区别,然而23日,它突然成为全球媒体关注的焦点,俨然一个大明星,“小小”的照片登上了欧美众多媒体网站的头版头条。
一夜成名,这个9个月大的小家伙让人们感到好奇。原来它与以往的克隆鼠有所不同。英国《自然》杂志23日发布新闻说,中国科学家首次用iPS细胞(诱导多功能干细胞)克隆出完整的活体实验鼠,从而首次证实iPS细胞与胚胎干细胞一样具有全能性。
■重新编程比传统克隆更高效
除了胚胎干细胞,生命还有第二颗“全能种子”吗?“小小”给了全世界科学家一个肯定的答案。因为,它并非父母的“爱情结晶”,也不是科学家精心“仿制”的克隆鼠,而是由一只黑鼠的皮肤细胞经“重新编程”后得到的iPS细胞(诱导多功能干细胞) “孕育”的小生命。
国际权威学术杂志《自然》在线报道了“小小”的离奇身世,还专门组织了一场新闻发布会,向全球30多家重要媒体公布中国科学家的这项研究成果。报道称赞中国科学家“为克隆成年哺乳动物开辟了一条全新道路”,并指出该方法比传统克隆方法更高效、更安全。报道还援引中国科研人员的话说,他们不打算在此基础上发展克隆人的技术。
据介绍,在过去几年中,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周琪研究员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曾凡一研究员领导的研究小组,利用iPS细胞先后育出27只类似“小小”的黑鼠,从而在世界上首次证明,iPS细胞具有与胚胎干细胞相似的全能性,能发育成一个完整的生命体。
■突出重围中国科学家成功了
然而,“多能”毕竟不代表“全能”,若能证明iPS细胞也能像胚胎干细胞那样“无所不能”,将使它的应用前景更加广阔。为此,按照科学界鉴定细胞是否具有全能性(即能否发育成活体动物)的“金标准”,各国科学家不断重复实验,努力探索,但一直无人成功。
最终,坚韧不拔的中国科学家拥有了这分幸运。他们首先将黑鼠的皮肤细胞“逆转”为iPS细胞,自主构建了37株iPS细胞系;然后把其中6株的iPS细胞分别注入1500多枚四倍体囊胚,进而植入一群代孕白鼠的子宫;21 天后,“小小”奇迹般诞生了。至今,“小小”已健康生长了9个多月,它的后面跟着26个“弟弟”、“妹妹”。
■鼠丁兴旺“鼠爸爸”成“鼠爷爷”
如今,“小小”家族可谓“鼠丁兴旺”。在研究人员的巧心安排下,27只黑鼠先后与普通白鼠成功配种,陆续生下数百只第二和第三代小鼠。“鼠爸爸”升格为“鼠爷爷”,过起了“儿孙绕膝”的幸福生活,“续写”着中国科学家在干细胞这一国际热点研究领域的重大创新。
(据新华社、《文汇报》)